在《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所挑选的文物中,有一张明代纸币,即“大明通行宝钞”。这件文物一直具有很高的出镜率。那么,大英博物馆方面为何如此看重这张纸币呢?
大英博物馆所藏大明通行宝钞
今天的伦敦,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但是,当伦敦人放眼全球梳理时,他们发现,在神秘的东方,中国人起步要早得多。
谈及纸币,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的一个说法很有意思,他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这句谚语应该倒过来说,因为纸币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人们之间的不信任。
大英博物馆发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还在使用金币、银币、铜币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在政府的权威主导下使用了更为轻巧、便携的纸币。
出现在伦敦人眼前的这张明代纸币,和现代纸币面貌完全不同,他们形容它为“比A4纸略大,质地柔软,呈现天鹅绒般的灰色”。
但是,进一步研究使得他们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他们了解到,这张明代纸币的材质来自桑穰,即桑树皮,长而柔软的纤维使得纸币至今保持着柔韧度,可以折叠。
A4大的幅面也承载了很多内容。
纸币用黑墨条框印满了文字和图案,这些文字与图案中最醒目的就是顶端的“大明通行宝钞”,说明了这张纸性质。大明宝钞下面则是一圈龙纹花栏,这是国家,在当时即皇权的象征。
再向下,也就是在靠近纸币中间的位置,还有两列竖排的文字——“大明宝钞”“天下通行”。一张纸带有了皇家的承诺,由此有了通行货币的价值。
皇家的承诺,还包括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保证纸币可以自由兑换为铜钱。伦敦的研究者对这一点同样兴致醇浓,因为他们发现大明通行宝钞,不仅把这种关系写在了纸币上,还画了图。
这张纸币单位是一贯,中间画了十串钱,总计是一千文。伦敦研究者一丝不苟地进行了计算,得出的结论是,一千枚铜钱用绳子穿起来,总长有150厘米,重量是3公斤。这样的话,携带起来很麻烦,纸币的优势凸显出来了。
作为纸币,大明通行宝钞会遇到的一大威胁,就是假币。伦敦研究者看到,大明皇帝也将他的解决方案写在了纸币上,而且还使用了威胁和利诱两种手段。
“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处置不可谓不狠,利诱也不可谓不高。
结合中国历史研究,伦敦学者们认为,中国当时的教育走在了世界最前面,尤其是读写和计算,全中国有四分之一的人都可以看懂纸币上的文字,而这一点在同时期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事。
当然,伦敦人也注意到“大明通用宝钞”的崩盘。他们认为,明代没有中央银行,而且过量发行了纸币,这样的纸币最终会一文不值。
尽管明代在1425年停止了纸币发行,但是伦敦还是决定记住这段历史。在20世纪20年代,为了纪念这段纸币的历史,英格兰银行种下了一小片桑树。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