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峡小微
中国三峡为您奉献清洁能源,邀您共建美好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三峡特色小镇的和美生活 ·  3 天前  
三峡小微  ·  三峡新青年丨黄俊:十余载海底探路 ... ·  5 天前  
三峡小微  ·  聚焦建设美丽中国 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峡小微

三峡新青年丨黄伟:脚底板下出真知

三峡小微  · 公众号  · 三峡  · 2024-10-23 19:32

正文




2016年,黄伟来到了乌东德水电站建设现场,从事灌浆管理工作。作为一个新人,一入职就参与到乌东德水电站这一大国重器的建设,他既兴奋,又骄傲,也有紧张。



黄伟回忆道:“年轻人啥也没有,咋办?当时我就抱着一个心态,沉下心来,脏苦累都不要怕,多听多看多问多学习,然后自己多琢磨。”

黄伟工作照

当时乌东德水电站正在进行大坝坝基无盖重灌浆试验。乌东德大坝坝体为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70米,目前为我国第六高大坝和第五高拱坝,但其厚高比仅有0.19,是世界最薄的300米级双曲拱坝。

要建好这座大坝,就要把坝基做牢靠,而灌浆则是把水泥等填充物均匀灌入坝基岩石的缝隙中,使坝基成为一个强度大、防渗性能高的整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坝基的抗水渗透能力,还能为坝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提供有力支撑。

灌浆很重要,怎么把浆灌好更重要。水泥等填充物需要压力输送,才能由近及远均匀填满岩石缝隙,这就需要基岩封闭表层裂隙,否则浆液就会从表层裂隙喷出。

如何才能封闭表层裂隙呢?

常见的做法是有盖重灌浆法——先浇筑一定高度的大坝混凝土,用这部分混凝土盖重封闭表层裂隙,再钻孔灌浆。采用这种常规方法,会导致大坝浇筑多次长时间暂停。乌东德水电站河谷窄、岸坡陡、坝高体薄,且全坝采用低热水泥,这种暂停会导致大坝整体性欠缺,对混凝土温控、防裂、浇筑等有不良影响。

最终,乌东德水电站选用了无盖重灌浆法,也就是先不浇筑大坝混凝土,而是用专用的材料封闭表层缝隙。这种方法的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封闭材料。“当时试了很多常用的封闭材料,像聚氨酯、水玻璃......这些都无法承受高压灌浆时的压力冲击,根本无法实现封闭。”黄伟说。

乌东德水电站

为了找出合适的封闭材料,包括黄伟在内的整个团队,进行了无数次实验。

“当时大家都觉得封闭材料是被压力从下往上垂直冲开的,因此都在想办法增加材料的抗压能力。”守在工地的黄伟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我仔细观察了现场,材料并没有被垂直冲开,而是沿着缝隙被横向割开,因此我觉得这不是压力的作用,而是剪切力。”

剪切力才是关键。即使封闭材料的抗压性能再高,如果抗剪性能不足,也还是封不住。

黄伟马上就把他的发现做了汇报,并建议相关科研单位更改材料配比,提升材料抗剪能力。

黄伟说:“当时我还是个新兵,但我提出来后大家依然很重视,觉得有道理,我觉得大家这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我是种激励和鞭策。”

最终,经过反复调整配比,并不断测试,一种凝结时间短、黏接强度高、抗渗压力大、封闭效果好的改性环氧胶泥基岩裂隙封闭材料被成功研发了出来。

但新材料研发成功并不是终点,还要想办法把它用好。黄伟又开始在工地上琢磨了起来。

“我发现,一个很窄的缝隙,有的工人会刷上3厘米厚的封闭材料,有的则刷薄薄的一层。”黄伟说,“我觉得这不对,一是材料成本很高,1公斤就要1000多元;二是刷少了封不住,质量有隐患,所以必须有个标准。”

那么,这个标准到底是什么?材料到底刷多宽合适呢?

黄伟带着工人们一点一点试,把每个厚度都试一遍,最终发现左右留2厘米厚度最合适,这样不仅封闭效果好,还最经济。

最终,黄伟和他所在的团队总结出了一整套高拱坝“全坝基无盖重固结灌浆”技术。这套技术应用后,乌东德大坝灌后检查合格率达100%,坝体混凝土未发现裂缝,且节省直线工期至少2个月,为创建乌东德无缝大坝,保障首批机组2020年6月29日安全准点投产发电提供了重要支撑。

乌东德水电站


从2016年到2020年,黄伟扎根乌东德水电站一线,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不仅参与了高拱坝“全坝基无盖重固结灌浆”技术的制定,还在“智能水泥灌浆系统研发项目”中与团队发明了集成式智能灌浆系统、灌浆工艺智能控制装置等多项技术设备。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郑守仁认为这套智能灌浆系统具有里程碑意义,是灌浆技术与装备的重大革新,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

2020年,表现出色的黄伟被调到了三峡集团水电与抽水蓄能事业部(工程建设管理部),开始从事基建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原来我只要弄明白灌浆这一部分技术就可以了,调过来之后不一样了,涉及业务类型一下就广了。”黄伟说。

习近平对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努力把乌东德水电站打造成精品工程”。

“什么算精品工程?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令人信服的标准与评价体系。”黄伟说。

精品工程体系涉及整个工程的方方面面,从工程建设到技术创新再到环保与党建,最终版本的标准体系包含了6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24项三级指标、225个基础评价指标,而黄伟擅长的灌浆只是225个基础评价指标里面的一小部分。

为了定好这套标准,黄伟依然坚持着多跑多学多问的工作态度,找来几十本专业书认真研读,把开挖支护、机电金结等一个又一个领域琢磨掌握,从“专业工”变成了“多面手”。

“前前后后一年多的时间,改了差不多有三十个版本,但始终坚持的标准是定的指标要尽可能高。因为这个指标不仅代表三峡集团,也代表中国水电。”黄伟说。

最终,黄伟主笔编写的水电“精品工程”评价指标体系成功发布,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品工程创建模式。

从2016年到现在,刚过而立之年的黄伟已经从乌东德工地上的“新兵蛋子”,变成了别人眼中的“水电专家”,先后获得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其中省部(全国性行业学会)一等奖3项、授权专利10余件。此外,他还参编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1项,发表论文6篇。其中EI论文3篇。

“目前,除了对各个抽蓄项目开展工程管理外,我又接到了编写创建世界一流水电企业和水电厂指标体系的任务。今年要先把指标体系定下来,难度也不小。”黄伟笑着说,“难不怕,一步一步闯过去就是了。”

值总:王东红

编辑:李雷  黄克瑶

美编:熊鑫

来源:中国三峡集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