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的需求也逐步增多,在《资管新规》整体规范之后,我国各类资管产品也已进入了快速规范发展的新时代。截至2023年末,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管理资产规模(重合部分未剔除)约为140.64万亿元,同比增加约3.10%。分资管产品类别来看,2023年末,公募基金净值为27.60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规模26.80万亿元,信托资产规模23.92万亿元,私募基金产品规模20.32万亿元、私募资管产品规模12.41万亿元、资产证券化行业产品规模1.92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7.67万亿元。其中,2023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越银行理财成为资管行业细分领域规模第一位。从资管产品的收益率来看,由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存款牌价调降、各类债券收益率走低等多方面因素,以固收产品为底层资产的资管产品收益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
为了有效引导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在《资管新规》的大框架之下,监管部门持续完善资管行业各细分子类监管规则的“四梁八柱”。具体来看,2023年我国资管行业的主要监管导向包括:第一,监管部门重新厘清机构责任,进一步加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第二,公募基金费率改革逐步推进,重塑行业发展生态。第三,私募基金行业迎来首部行政法规,推动私募基金行业加速出清,业务活动向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第四,重新划分信托业务类别,明确各类信托业务职责边界,加快信托业务整改,确立信托行业规范发展方向。
从银行理财的发展趋势来看,2023年银行理财规模平稳回升,立足低波稳健,服务长尾客群,以现金管理类及其他固收类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则出现了进一步强化,2023年银行理财作为银行存款“蓄水池”的作用凸显。理财投资者低波稳健的诉求促使银行理财产品呈现“理财存款化”的特征。在产品端,以现金管理类产品为代表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占比持续提升,在投资端,资产配置结构中存款占比提升。在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方面,理财产品收益随债券收益率下降、银行存款牌价调降而逐步下行。在理财总体规模增长相对平稳的背景下,股份制银行下属理财公司深挖代销渠道,实现了逆势规模扩张。预计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结构仍将以固收类产品为主,投资者对混合类产品的配置需求随A股整体市场表现好转或有边际提升。而从长远发展来看,理财产品未来尚有以下两个领域有待完善:第一,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需要更科学,必要时监管部门可进行事中和事后追溯考察判断业绩比较基准设置是否合理。第二,理财产品类别应进一步丰富,尤其需要大力研发创设混合类产品,避免短期限产品规模过大。
从信托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2023年全年,信托产品规模增速加快回升,投资类信托规模占比持续提升。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托行业深化业务转型,城投、房地产信托业务占比持续下降。信托公司在2023年逐步提升资产管理业务能力,加大对标准化金融资产的配置。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023年,信托行业持续进行机构风险处置,各信托公司通过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在《资管新规》的基础上,信托行业监管政策的“四梁八柱”逐步完善,其中尤以2023年发布的《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银保监规〔2023〕1号,以下简称“《信托三分类新规》”)最为重要,明确了信托业务转型的方向。调整后的《信托三分类新规》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25个业务品种。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部分信托公司探索信托服务转型后的新业务模式,发展标品金融投资业务,以及绿色信托产品、不良资产处置信托产品等特色业务。
从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份额数量名列前茅的公募基金主要是货币市场基金、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被动指数股票基金、短期纯债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从境外市场的趋势来看,自2009年以来,美国基金业的发展呈现权益化、被动化两大特征。而在境内市场,相比于美国,目前我国基金产品权益化和被动化的发展势头还不明显,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从海外资管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股票基金规模提升是大势所趋。为了更好的促进公募基金行业加快发展,未来或可以用好以下方式:第一,壮大长期资金队伍。一是增加基本养老金归集委托投资规模,探索养老金第一支柱适度扩大投资股市。二是鼓励增加个人养老金缴款额度,做大养老金第三支柱。第二,促进基金投顾发展。
从保险资管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2023年,保险资管公司数量小幅增加,保险资管公司所管理资产的规模稳步增长。从保险资管公司的盈利情况来看,不同公司间出现盈利分化,前三大机构的利润占据行业总利润的近50%,部分中小保险机构面临营收净利润增速“双降”。保险公司投资资金中,近70%委托关联方保险资管公司进行管理,采用“自主+委托+单一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模式”的保险公司数量最多,相关资金规模占比近80%。从收益情况来看,保险资管公司之间收益表现相对分化,头部公司的投资年化收益率表现较稳健。从保险资管公司的发展情况来看,总体有三方面相对明显的趋势:第一,积极推动第三方业务发展,广泛参与大资管行业角逐,增强自身资产管理业务能力。第二,发挥长期资金优势,探索获取另类优质资产的投资能力。第三,升级投研体系建设,匹配建设多元策略化投资能力。
从券商资管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2023年,券商资管总规模继续压降,不过券商资管规模在2024年一季度环比企稳。在业务结构上,2023年券商私募资管产品规模收缩,公募基金业务规模小幅上升。2023年券商资管子公司牌照批复进度加快,各券商资管子公司积极申请公募业务资格拓展公司业务转型范围。2023年有2家券商资管子公司获得公募业务资格,预计未来获得公募业务资格的券商子公司数量将进一步增加。证券公司重视发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是发行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主力。而证券公司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债权类为主,REITs类产品占比逐步提升。2023年,券商资管业务结构深化调整,逐步增强主动管理能力,持续向公募业务及专项资产管理业务转型,结合证券公司平台及自身禀赋,券商资管探索差异化发展方向,具体来看,未来券商资管有着较为明确的两方面转型方向:一是券商资管机构的公募基金业务协同券商投顾体系发展战略,突出特色产品,扩大零售端客户渠道。二是券商资管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可以协同券商投行业务资源,发掘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协同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从海外资管的发展趋势来看,另类资产的投资管理贡献了境外资管公司超过一半的收入,而低费率的被动策略产品规模持续扩张。另类资产投向中,私募股权占比提升、对冲基金占比下降,私募股权及对冲基金合计贡献近80%的收入。而从资金流向来看,资金流向大型机构的集中度持续提升。从总体来看,近年来境外资管市场行业发展呈现了以下特征:第一,美国地区资管市场,对权益型产品的配置由共同基金转向ETF。第二,在欧洲地区资管市场,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净销售额回升。第三,日本地区资管市场,央行入市购买ETF推动了股票型投资信托的发展。从境外资管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资产配置对外部宏观、货币政策环境调整会相应出现响应,资管机构布局多层次多条线产品线应对趋势变化。此前较长一段时间内,美欧日等地区处于低利率环境,投资者对争取高收益回报的基金有偏好,相关地区的基金产品布局出现权益扩张,布局另类资产、探索海外资产的结构变化。
随着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境内外资管行业也在逐步探索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自身的经营水平。从具体的运用方式来看,目前资管机构在投资端已逐步开始探索增加程序化交易、量化交易等方式提升投资的效率,而在募资端,智能投顾也在进一步将投资者的投资目的与资管产品的募资进行优化匹配,在提升投资者投资体验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开放式资管产品在特殊环境下遭遇流动性问题。未来, 随着数字金融的加速发展,我国资管行业各个领域对于金融科技的运用或也将进一步拓宽和深化:第一,大语言模型和AI的运用对于投研体系效率的提升。第二,自动化的风险管理和监测体系有助于风控智能化。第三,升级智能投顾为客户投资全生命周期陪伴旅程。第四,从自动化交易到智能决策和智能投资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