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一次动用了否决权!
在2017年2月的最后一天,联合国安理会就有关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的决议草案举行表决,中国与俄罗斯都行使了否决权,草案未获通过。
也许是因为中国已不是第一次行使否决权,这条有关“中俄再否决西方制裁叙利亚决议”的消息并未在国内舆论中产生很大涟漪。但仍有不少网友为中国点赞,称赞“理直气壮地行使权利才是负责任的大国行为”。
不过简单的新闻背后,参考消息网-锐参考则注意到一个细节,联合国官网2月28日的会议视频显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的发言时间似乎比平时长了不少。尤其是,与之前乌拉圭代表不到1分钟的发言相比,刘结一讲的话显得“特别多”——他足足讲了7分半钟。
▲刘结一发言视频截图(联合国视频官网)
在新华社以往对联合国围绕某个问题的会议报道中,刘结一代表的发言内容大多会被整理为三四百字,但28日的这段内容被新华社通稿压缩后,披露的文字仍有近千字。
诸多细节显示,中国代表的当日发言,算得上是一次罕见的“超长规格”。
那么,在安理会最新关于叙利亚决议的表决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刘结一的发言为何如此之长?
当天的会议上,拿到安理会15个成员面前的决议草案,旨在以化学武器为由对叙利亚进行制裁。这份草案由法国、英国和美国联合起草。
在中国与俄罗斯行使否决权之后,几位西方国家代表“不干了”——
“我对俄罗斯否决决议草案表示震惊,对中国同样行使否决权表示诧异和失望,”英国代表马修·里克罗夫特发言称,“这与他们(中俄)所宣称的支持不扩散原则并不一致。”“否决今天的决议,他们损害了安理会以及国际条约的信誉。”
▲英国代表里克罗夫特
随即,美国、日本代表也出言附和。
▲美国代表与日本代表
几位代表也显得“有备而来”。只见他们对着发言稿,慷慨陈词。英国代表里克罗夫特发言时面部表情严肃,不时皱眉、抬头,即使忽略他的讲话内容,也能感觉到他的“不满”。
在几位西方国家代表轮番“发难”之后,终于,轮到中国代表发言了。
▲刘结一代表在会议中举手表决。(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官网)
刘结一在发言中是这样回应的:
“中国在化学武器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一贯的。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任何组织、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化武, 坚决主张惩处任何使用化武的行为。中国本身就曾是别国使用化武的受害者,中国比任何国家都有权表达对使用化武的谴责。”
“我们都记得,某些国家曾以所谓‘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战争,给中东国家造成巨大灾难,直到今天这些中东国家仍受战争后遗症影响。历史的经验教训必须汲取,否则难免重蹈覆辙。安理会刚刚表决的决议草案基于各方仍存分歧的调查结论,且在安理会成员严重分歧情况下强行付诸表决,此举无助于解决叙利亚化武问题,无助于推进日内瓦和谈和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
除了“要坚持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大方向”这样的一贯立场,刘结一还在发言中指出,“无端歪曲、攻击其他成员国庄严立场的做法,是极不负责任和荒谬的。这恰恰表明有关国家理屈词穷、别有用心。”
参考消息网-锐参考注意到,刘结一几次脱稿发言。他有三张发言纸,第一张上似乎有临时写稿的痕迹。当刘结一已经表达完第三张稿纸上的内容后,只见他又拿起了第一张稿纸,继续陈词。
▲发言稿上似乎有临时写稿的痕迹。
在最后的十几秒中,刘结一索性完全脱稿:“有关国家应当深刻反思,中东和叙利亚是怎样走到今天的局面的?不同国家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哪些是光彩的、哪些是不光彩的?只把‘人民’挂在口头上,是极其虚伪的。”
在中国代表的发言全程中,英国代表里克罗夫特时常用手托着下巴,似乎若有所思。而刘结一发言完毕后,他与里克罗夫特四目相对(如下图),有没有感受到现场的“火药味”?
事后,据参考消息网-锐参考在联合国总部了解,刘结一的不少发言内容确实不在原本的讲稿上,而是现场加词,有针对性地回应质疑。有一句外交圈的俗语是,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这就好比一场“武林大会”,对手出招,当然要见招拆招了。
中俄在安理会否决有关叙利亚问题的决议草案,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据俄媒报道,当天除了中俄以外,玻利维亚也对这份决议草案表示反对,埃及、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则在投票表决时选择了弃权。
法新社梳理写道,6年叙利亚战争期间,俄罗斯以在安理会7次投反对票来使其盟友叙利亚抵御西方压力,中国则跟随其后,有6次反对。
就在去年12月上旬,一份要求各方在叙利亚阿勒颇立即停止所有攻击的决议草案也因为中国和俄罗斯行使否决权而未获通过。
▲资料图片:1月21日,在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一名男子在建筑物废墟间行走。
当时阿勒颇战事进行到关键档口,而该决议在付诸表决前几个小时散发至安理会成员手中。时任俄罗斯代表丘尔金(已逝)表示,这首先违反了安理会流程,其次,停火使得作战者有喘息之机巩固力量,只会加剧平民的痛苦。
所以,在那一次的会议上,中、美代表也有一番精彩的“唇枪舌剑”。
针对当时美国代表对中俄的指责,刘结一行使答辩权。他说:叙利亚局势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地步?中东其他国家面临的问题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地步?起源是什么?有关国家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历史记录是清楚的,安理会成员也十分清楚,这不是在安理会歪曲其他国家的立场就可以改变的。
“刘结一代表的最新发言确实时间比较长,平时类似的发言一般比较简短。这说明了在中东问题、在叙利亚问题上,大国之间的分歧和不同看法比较多。”联合国问题研究专家、外交学院教授郑启荣告诉参考消息网-锐参考。
他表示,英美代表“带头”向中国代表“发难”并不罕见,“尤其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由于历史原因,中东地区曾长期处于一些欧洲国家的势力范围。现在在与中东问题有关的和谈中,欧洲国家也往往比较活跃”。
郑启荣介绍说,一般安理会的决议若能被一致通过,说明所有成员国已经就某问题达成了共识,不需要再沟通了,所以不一定再会进行发言、辩论环节。反之,当成员国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对某些问题分歧特别大时,强行表决相关决议,往往就会有一些国家产生不满情绪,因此就需要进一步的辩论、发言,进行沟通。“比如在此次叙利亚问题上,我们有权利,同时也确实有必要,进行解释性发言。”郑启荣说。
在他看来,虽然是中俄第六次联手否决西方涉叙利亚决议,但中国代表针对质疑的“超长”回应说明,“中国有自己明确的立场,中国不是跟在俄罗斯后面,而是对叙利亚问题有着独立的看法”。
“其实一直以来,面对外界的指责或者不解,中国代表都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地、有立场的发声。”郑启荣解释道。而在联合国舞台上的每次发声,既是展现中国外交官风采的一次机会,也是对外交官随机应变、临场反应能力的一次考验。
他表示,随着美俄在中东问题上的角力愈来愈深刻、复杂,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发声阐释中国立场、回应争议的场景可能将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外界视野。
(编辑/芮思客)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
该出手时就出手。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