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招商商业保理(天津)商业保理公司(简称“招商保理”)正式成立,其前身为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海汇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简称“海汇保理”)。中国供应链金融网记者注意到,招商保理将成为招商局旗下第一家保理公司,不仅彰显了招商局在金融和商业保理业务上的布局深化,更为整个商业保理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变革。
从国企保理到万亿央企旗下子公司,海汇保理的变迁史
从最初由国企全资创办,到经历股权转让,最终成为万亿央企招商局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海汇保理的每一步变迁都是商业保理行业格局变化的缩影。
海汇保理成立于2015年,由中海集团租赁有限公司全资创办,初始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汇保理的所有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五年后,2020年,中远海运租赁将持有海汇保理的100%股权转让给了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并且注册资本金也大幅增至39793.9194万元。
作为一家新兴的保理公司,海汇保理在设立之初便深耕物流、医疗、教育与互联网四大行业,凭借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产业链整合和融资方面的优势,为产业链节点客户提供了一系列综合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受让应收账款的方式提供贸易融资、应收账款收付结算、管理与催收、销售分户(分类)账管理、与本公司业务相关的非商业性坏账担保、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以及商业保理相关咨询。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2023年1月,海汇保理迎来了又一次重大转折——公司决议解散。这一决定或许反映了当时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公司内部战略的调整。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数月之后,海汇保理便“摇身一变”,成为了万亿央企招商局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2023年10月12日,天津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公告,同意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海汇保理100%股权转让给招商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这一交易完成后,海汇保理的股权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招商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成为其唯一股东,出资占比达到100%。同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由蔺钢变更为刘小舟。这一变化标志着海汇保理正式成为招商局集团旗下的第一家保理公司,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招商局集团深入布局供应链金融
招商保理的成立,是招商局集团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深化布局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招商局集团依托其在贸易金融和交通物流领域的“链长”地位,积极构建连接产业、交通物流、商贸、金融为一体的供应链金融平台。2022年11月,招商局集团数字化中心与招商租赁联合建设的“基于区块链的招商局产业供应链金融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通过构建“产业+金融+科技”的供应链金融生态,为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
截至2024年8月底,招商局集团供应链金融平台已累计实现产融服务规模破千亿元,成为千亿级供应链金融平台。平台通过打造数十款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构建“强信用、强数据、强物权、强科技”四大产品框架,全面覆盖建筑施工、仓储物流、制造业、大健康医疗、新能源等行业。同时,平台与国内二十余家金融机构实现直连,为产业链上下游数千家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增值融资服务,有效解决了上下游企业融资成本高及效率低的问题,大幅提升了产业链资金的流动性。
招商保理的加入,将进一步强化招商局集团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服务能力。作为招商局集团旗下的商业保理公司,招商保理将与招商局智融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招商局智融”)形成良好协同。招商局智融由招商局通商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出资设立,专注于打造招商局集团统一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专业化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招商保理与招商局智融的协同,将促进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多极联通、协作互惠,为广大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融资融智解决方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招商局集团不断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合作,加速推进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例如,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轮船发起设立了云链数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云链数科”),专注于航运贸易的数智化升级和定制化开发服务。云链数科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构建产业链数智化服务和生态,赋能整个航运贸易行业。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招商轮船的核心竞争力,也为招商局集团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数智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央企保理行业格局如何变化?
一、央企保理公司股权变动频繁
除本文中的案例外,2023年,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旗下东方电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收购鞍资(天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东权益。近两年类似案例还有一些,不仅体现了央企保理行业内部的资源整合,也预示着未来可能出现更多类似的并购活动,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监管要求。
二、多家央企保理公司注销或解散
自2022年以来,多家央企保理公司进入注销或解散流程。例如,国药集团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旗下英大汇通保理、中国航空工业旗下中航信保理等公司相继完成注销或解散。这些变化表明,央企正在加速清理非主业、非优势的商业保理业务,以聚焦核心业务,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央企保理公司注销或解散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受国资委对央企商业保理“一参一控”政策的影响,即一家央企只能参股或控股一家商业保理公司;二是央企为加快“两非”(非主业、非优势)剥离和“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清退,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
三、央企保理行业格局重塑
1.行业整合加速:随着国资委对央企金融业务的监管加强,央企保理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整合。部分央企通过收购或集团内划转方式“曲线”获得保理牌照,同时也有部分央企选择注销或关停旗下保理业务。这一整合过程有助于提升央企保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2.资本实力增强:尽管有多家央企保理公司注销或解散,但存量的央企保理公司纷纷通过增加注册资本的方式,增强自身服务集团主业的能力和资本实力。例如,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国能保理连续增资,注册资本从10亿元增加至70亿元,成为央企保理中注册资本最高的商业保理公司之一。
回顾海汇保理到招商保理的变迁史,我们不难发现,它始终在适应市场环境和内部战略的变化中不断调整和发展。从国企保理到万亿央企旗下子公司,每一次转变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总体来看,央企保理行业格局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监管政策的影响,也体现了央企保理行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未来,随着整合过程的进一步深入,相信央企保理行业将在服务集团主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更多阅读:
拥抱生态圈 | 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秘书处走访渤海银行
拥抱生态圈 | 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秘书处走访中海油财务共享中心
拥抱生态圈 | 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秘书处走访百望云
拥抱生态圈 | 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秘书处走访商银微芯
拥抱生态圈丨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秘书处走访66云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