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发布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的学术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北大文研院专家学者考察团赴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考察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17-09-09 18:00

正文

应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委的邀请,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下简称“文研院”)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于8月28日至9月2日赴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对境内的居延遗址进行科学考察。本次考察旨在从跨学科角度调研居延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会诊居延遗址保护管理利用问题,探讨针对居延遗址的长效研究机制以及研究成果转化机制。考察团一行十人,由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带队,成员包括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孝聪、张帆、何晋,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韩茂莉,故宫博物院考古所研究员王睿、文研院院长助理韩笑、摄影师任超、北大中文系博士生王晓娟。本次考察得到阿拉善盟委、阿拉善盟文广局、额济纳旗文广局的大力支持。阿拉善盟文物局局长景学义、额济纳旗文物管理所所长傅兴业全程陪同。

8月28日,考察团一行乘飞机由北京首都机场抵达宁夏银川河东机场,随后驱车穿越贺兰山,前往阿拉善盟行政驻地——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巴彦浩特镇,当地人习称巴音,坐落在贺兰山西麓,从银川至巴音,要绕过贺兰山西南段的尾巴,公路一侧有明长城遗址,也可遥望贺兰山脚下的西夏王陵。当日下午抵达后,考察团在阿拉善盟文广局孙建军局长和盟文物局肖福明副局长的陪同下,参观了阿拉善博物馆及定远营等历史文化遗址。现藏于阿拉善博物馆的通湖山石刻原件,记述了东汉时期窦宪率军追击匈奴归还时勒石庆功的事迹,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引起了专家们的极大兴趣。

阿拉善盟文广新局局长孙建军陪同考察团成员参观阿拉善博物馆

8月29日,考察团一行继续西行,飞越阿拉善沙漠,于当日下午两点抵达额济纳旗桃来机场。抵达驻地后,考察团成员顾不上休息,在额济纳旗文物局人员的陪同下,开启了对居延遗址的正式考察行程。

居延遗址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境内,南北长约260公里,东西平均宽约60公里,主要包括汉代居延边塞所属的烽燧、亭、障和天田、塞墙等长城遗址和居延县城、居延都尉府、肩水都尉府、黑水城、屯田遗址、墓葬等遗址,共发现烽燧172座、城障18座。出土汉简30000余枚,占我国出土汉简总数的70%。

考察团首先来到居延A8障(甲渠侯官遗址,俗称破城子,即蒙语“呼钦浩特”的汉译,蒙语又名“木都日博勒金”,意思指这个城不方正)。甲渠侯官遗址从北到南由障、坞、烽燧组成。1930年底至1931年1月中瑞西北考察团、1970年甘肃居延考古队都曾在这里进行发掘。出土物的年代集中于西汉武帝至东汉光武帝建武初年。

A8障(破城子,汉代居延都尉府所辖甲渠侯官驻地)

随后车队转向东行驶,经过黑城遗址,到达居延K789遗址,蒙语称“阿哥塔音哈沙”,意为圈养马的地方,马圈城遗址的名字由此而来。唐代在这里设置同城守捉,天宝初年升为宁寇军,因此又名大同城。离开大同城后,考察团折返回到黑城遗址,始建于西夏时期,为黑水镇燕军司驻地,元代沿用改城,并进行扩筑。“黑水”的西夏党项语名作“亦集乃”,额济纳是亦集乃在蒙语中的音转,额济纳旗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蒙古人称这里为“哈日浩特”,就是黑城的意思。20世纪初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曾数次造访这里,掳走了大批西夏文物。

黑城(黑水城)遗址航拍

黑城(黑水城)遗址西北角航拍

30日,考察团分乘越野车,进入巴丹吉林沙漠,先后考察了绿城遗址(也叫绿庙遗址,蒙语“瑙琨苏木”的汉译,西夏遗址,曾经出土西夏文词典《音同》的碎片),居延K710遗址、K749遗址,途径五塔遗址并短暂停留后回到达来呼布镇,途中还经过科兹洛夫当年照影留念的两座塔,其中一座已毁,地面还有些残迹。

考察团全体成员在K749城(又称温都日波日格城)城址合影

这些遗址均位于居延都尉辖区中心的北部。沙漠中没有道路,网络信号很差,全凭车队司机的经验行驶。但仍有越野车数次陷入沙窝,只有先给车胎放气,然后借力于其他越野车的拖拽,才得以继续行进,路途很难走。当天下午,考察团参观了额济纳旗博物馆。

考察团成员乘坐的越野车在穿行沙漠时,陷入流沙

31日,考察团从达来呼布镇出发北行,前往东居延海——苏泊淖尔。发源于甘肃省祁连山域、流经额济纳旗中部的额济纳河(古称“弱水“或”黑河“)注入该湖。离开苏泊淖尔后,考察团继续北行至策克口岸,参观了第572号界碑后,返回达来呼布镇。

居延海航拍

当日下午,额济纳旗文广局组织座谈,阿拉善盟政协副主席李翠萍,额济纳旗政协副主席阿拉腾巴根、阿拉善盟文物局长景学义等当地领导,以及考察团全体成员出席会议。李翠萍在致辞中对考察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阿拉腾巴根随后就额济纳旗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居延大遗址的保护管理工作作了介绍。渠敬东教授代表文研院感谢阿拉善盟及额济纳旗为促成这次考察所提供的大力支持和慷慨帮助,并对地方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下所做的扎实工作表示敬意。他回顾了90年前,以北京大学教授黄文弼、徐炳昶为代表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筚路蓝缕,深入不毛的事迹,表示此次考察希望接续这段学术史的佳话,为遗址的研究与保护贡献力量。

随后,考察团成员各自谈了遗址考察的感受,并就居延遗址的保护和研究献计献策。李零教授表示,自己很早就接触过通湖山石刻(位于今阿拉善左旗境内)拓片,对碑刻内容十分向往。他指出,居延遗址所在的阿拉善盟地区,不仅是20世纪五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居延汉简”出土地,也是见诸《尚书·禹贡》记载的“弱水”及“合黎山”所在之地,于华夏历史地理具有重要意义。居延地区城障、烽燧众多,素有军事文化和边塞文化的传统,如果从军事学和通讯学的角度入手,会对居延有新的认识。另外,长城文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英国和德国有罗马时期的哈德良长城、日耳曼长城,两河流域有米底长城,伊朗也有萨珊波斯长城,他建议额济纳旗文物保护工作应具备世界性的眼光,也要重视和甘肃省的合作。李孝聪教授长期从事中外城市史的比较研究,他指出居延遗址的三大特征:(1)遗址的连续性:居延遗址开发始于汉代军屯制度,历经2000年而延续至今;(2)遗址的唯一性:居延大遗址包括了地表的城障、烽燧,地下遗址以及出土文物(简牍)。放眼全国,在遗址的丰富性上也难有其匹。(3)遗址的紧迫性:居延遗址地处沙漠戈壁地区,风沙的侵蚀破坏很厉害,加强保护刻不容缓。他建议居延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要具备全球视野和眼光。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面向游客的展览展陈,不能仅仅陈列现象,更要做出科学的解释。也可通过增加遗址平面图,标志牌等多重展示手段,将知识带给参观者,加强对公众的教育。韩茂莉教授从“军事设施为什么出现在大漠之中“这一疑问谈起,指出额济纳旗虽然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以北,但额济纳河的灌溉水源,是居延以及后来历代政权在此沿革的生命之源,也决定了居延地区既是东西交通要道,也是军事防御之所。无论是居延遗址的保护,还是额济纳旗的经济发展,都要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她也就大居延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独到的建议。此外,张帆、何晋、王睿教授分别为额济纳旗申请居延遗址保护工作提出具体而可行的办法,也愿意提供后续帮助。双方就结合北大的科研与人才培养优势,开展未来合作,进行了热烈讨论。座谈会最后,渠敬东教授代表北京大学文研院向额济纳旗文广局赠送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明史》一套。

考察团成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零教授在座谈会上发言

9月1日,考察团由达来呼布镇出发,向西南而行,先后考察了居延K822障(大方城,由障和烽火台组成,判断为西夏、元时期遗址),A32烽燧(汉肩水金关遗址,中瑞西北考察团曾出土汉简850枚),A33障(地湾城,汉肩水都尉府所辖肩水侯官驻地,中瑞西北考察团曾出土汉简2000枚)以及A35城址(大湾城,外围早期城址为汉代肩水都尉所在地)。途中还参观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及所属博物馆。

A33障(地湾城,汉代肩水侯官驻地)

A33障(地湾城,汉代肩水侯官驻地)城外地表残留的虎落

A34(大湾城)城址,外围大城为汉代肩水都尉所在地

9月2日,考察团一行经阿拉善左旗、银川等地,辗转回到北京,圆满结束本次考察。




航拍摄影:任超

责任编辑:国曦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