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Foodaily每日食品
分享最新食品行业资讯;融合资源,驱动行业创新! 尽在每日食品网 www.foodaily.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oodaily每日食品  ·  技术革新引领产业升级!iSEE全球奖集聚标杆 ... ·  5 小时前  
吃什么情报局  ·  一年就 1 ... ·  19 小时前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18日 ... ·  昨天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这款管道“清道夫”,操作只要3s,20年的管 ... ·  昨天  
Foodaily每日食品  ·  茶咖店正在化身“杂货铺”,“收割”年轻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Foodaily每日食品

茶咖店正在化身“杂货铺”,“收割”年轻人

Foodaily每日食品  · 公众号  · 美食  · 2025-02-15 08:10

正文


茶咖店,正在集中“杂货化”。


各地奶茶门店将奶茶与文创类产品相结合,推出了“奶茶文创店”的新模式;蜜雪冰城、茶颜悦色引入零食业务,让奶茶店变身“零食小卖部”;奈雪和库迪跨界快餐与轻食,再次打破业界壁垒,凸显门店的“杂货”属性。


一时之间,茶咖门店仿佛变身“杂货铺”。一个单店,多种业态,涵盖众多品类,一边销售奶茶、咖啡,一边涉足快餐、轻食、烘焙等等多个品类; 另一边则化身“零售铺子”,涉及零食、文创等诸多业务。


为此,不少业内人士吐槽:“ 茶咖品牌的边界感越发模糊,和杂货铺类似,业态齐全,种类繁琐。


那么,为啥茶咖店会“变装”成杂货店?其背后又隐藏哪些底层逻辑和挑战?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揭晓。


1

茶咖店,正在集中“杂货化”


在以往,奶茶店单纯售卖奶茶,杂货铺、便利店则只经营零售商品,二者属于截然不同的业态,界限分明。然而,随着时间的悄然推移, 这两者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被打破。

众多茶咖品牌或个人店,纷纷着力于打破这种固有局限,积极布局快餐业务、上线轻食套餐、引入零售专区等,使得线下门店仿佛一夜之间摇身一变,成了琳琅满目的“杂货铺”。

1、一方面,各地奶茶门店将奶茶与文创类产品巧妙结合,创新性地推出了“奶茶文创店”的全新模式。

在小红书上, 全国各地流行的“奶茶文创店”正成为新潮流。这类门店不单提供奶 茶,更销售各类文创产品。

比如成文厚文创饮品店,这里有乳茶、果茶、咖啡、乳酸菌饮品等多种口味饮品,还有单肩布包、笔记本,用特种纸制作的成文厚 IP 灯笼,以清明上河图、唐朝仕女图等“国宝级”书画作品为主题的笔记本等文创产品。


台儿庄的古城梦礼物奶茶店亦是如此,店内一部分空间提供现制奶茶,另一部分则汇集了富有历史意义的邮票、随温度变幻图案的变色茶杯、寻梦系列景观盲盒等文创产品。

随着“文创奶茶”概念 日益普及,一些地方为推广地方文化,对传统茶叶店进行改造,变为“奶茶文创店”,彰显品牌影响力。

比如普陀山为普及佛茶文化,对旗下 3 家实体门店新建和改造,在经营普陀山提福奶茶的同时,推出樟木手串、福田葫芦等 20 余款文创产品。

此外, 不少奶茶品牌选择与地方文化景点合作, 推出特色文创奶茶。

张小北的奶茶店就与杭州西湖合作推出“西湖龙井奶茶”,包装印有西湖十景插画,还附赠西湖特色书签;与敦煌莫高窟合作推出“飞天椰香奶茶”,杯子印着飞天图案,吸管做成毛笔形状。

2、另一方面,蜜雪冰城 、茶饮悦色引入零食业务,让奶茶店变身“零食小卖部”。

在小红书,一位蜜雪冰城粉丝打卡一家蜜雪冰城门店,刚进店,便惊讶发现“蜜雪竟变成超市”。

其门店大部分区域设置了零售大货架,摆放着爽脆魔芋、香瓜子、日式小圆饼等各类雪王零食,价格在 1 至 2 元不等。

不止这家店, 蜜雪不少线下门店都在向“邻家小卖部”的模式进化,紧紧抓住 Z 时代的“既要又要”的综合类需求。

当然,最会折腾的还得是茶颜悦色,在大部分线下门店,设置了“2.5 元的零食专区”,汇集了面包丁、薯条、果蔬脆、饼干、锅巴、碧根果等各类小零食,吸引众多粉丝拿着袋子疯狂抓着零食。


或许为进一步扩展零食业务,去年 8 月份,其更是在长沙开了首家零食生活杂货铺,吸引了众多粉丝围观打卡。

类似的案例还有喜茶和古茗等品牌。

喜茶推出了喜茶坚果系列零食,比如喜茶坚果脆,满足消费者喝奶茶时的小食需求;古茗在部分门店推出了自制的果脯类产品,小巧便携的包装,适合作为茶饮的搭配小吃或者日常零食。


3、最后,奈雪和库跨界快餐 和轻食,再次打破业界壁垒,凸显门店“杂货”属性。

在奶茶店一步步向“文创和零食”杂货铺进化的同时, 一些茶咖品牌也开始涉足轻食、快餐业务,朝着“餐饮杂货铺”的方向演变。

就拿今年2月份来说,库迪望京门店悄然上线了快餐类业务,把咖啡店变成了集咖啡与小吃业务于一体的“咖啡 + 小吃”混合模式,简直就像一家“沙县小吃店”。

该店的快餐包含鸡腿饭、狮子头饭、鸡腿把子肉双拼套餐这三种套餐。


不仅如此,门店内还直接推出了巴子肉、狮子头、卤鸡腿等6大卤货。

为了进一步向沙县小吃看齐,还积极上线了鲜肉包、酱肉包、浓香 奶黄包、香菇青菜包、红糖馒头、奶香馒头、糯玉米等7款早餐类产品。

似乎觉得涉足快餐业务还不够,其他门店甚至开始售卖冰淇淋、红肠等产品,并且将它们摆放在大冰箱里,按照国产和进口进行分类销售不同的产品,比如进口的俄罗斯红肠和国产的提拉米苏。

而奈雪则对原来的“奈雪的茶”门店进行了改造升级,推出了“奈雪green店”,新增了能量碗轻食、牛油果能量杯、抹茶、有氧小绿瓶等更具轻食属性的系列品类。

2

行业大变局:从“一杯饮品”
到“杂货铺”的底层逻辑


库迪咖啡推出热食便当,奈雪重回轻食烘焙赛道,茶颜悦色变身零食大卖场,蜜雪冰城也逐渐演变成“邻家小卖铺”,茶饮界这一系列变化背后,实则隐藏着多重底层逻辑。

1、一方面,业 绩滑坡,增量受困,急需以“茶饮+多业务”的方式突破,探索出第二业务曲线。

2024年,中国现制茶饮行业站在历史的拐点之上,门店总数冲破60万家,却不得不直面8万余家咖啡门店的激烈竞争。

行业增速从2021年的26.5%暴跌至4.3%,核心商圈里奶茶店密度惊人,头部品牌的日均订单量缩减20%-30%,价格战的残酷让平均利润率跌至生死线5%-8%。

这是一场关乎生存的 突围之战,品牌们必须寻求新的突破路径。

蜜雪冰城以4.5万家门店的庞大规模铸就了无可匹敌的优势。其漯河自建食品厂,通过供应链革命,推动1元瓜子、2元魔芋等零食毛利率飙升至35%,“高频零食+刚需茶饮”的策略形成了强大的长尾效应。

这不仅提升了单店坪效,更让零 食业务为整体营收贡献力量,犹如为品牌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稳健前行。

在文创的浪潮中,景区奶茶店开辟了新天地。“茶饮+文创”的双引擎模式,让游客为38元的限定茶饮和68元的文创礼盒慷慨买单。

这种“ 即时消费+伴手礼 ”的复合场景,使得景区门店客单价翻倍,在有限的时光里实现了营收的双重飞跃,如同在竞争的海洋中开辟出一条崭新的航道。

2、另一方面,消费者需 求的碎片化重构,催生了“第三空间+便利店”的混合业态。

新生代消费呈现“ 即时满足+场景复合 ”特征。美团数据显示,下午茶时段购买饮品搭配零食的比例从2020年的17%升至2024年的43%。

消费者期待“买杯奶茶顺手带走明天的早餐”,这种需求催生了“ 第三空间+便利店 ”的混合业态,犹如一场消费需求的革命,迫使品牌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

所以,面对增长的瓶颈,奈雪选择深耕轻食领域,以“茶饮+轻食套餐”的创新组合,将客群从下午茶延伸至正餐时段,成功打破了SKU创新瓶颈,为品牌开辟出新的增长曲线,犹如在荆棘中踏出一条成功之路。

库迪也主打化身为“场景破界者”,以咖啡+奶茶+热食+馒头+卤味的产品矩阵方式,打造“全时段餐饮解决方案”,用高频刚需的热食提升午晚餐时段坪效,如同编织一张紧密的消费之网,将全时段的消费需求一网打尽。

3、最后,坪效革命的必然选 择。面对行业租金成本年均12%的涨幅与持续走低的利润率,头部茶饮品牌正掀起一场“空间价值重构”的革命。

蜜雪冰城以漯河自建食品厂的供应链优势为支点,将全国数万门店改造为“ 茶饮+零食 ”复合空间。

改造后单店日均零食销售额突破800元,不仅完全覆盖3.8元/㎡·天的闲置区域租金成本,更推动整体坪效提升22%,实现“空间死角”向“利润增长点”的质变,这是对空间价值的高效挖掘和巧妙利用。

这种空间运营逻辑正在全行业裂变:茶颜悦色通过“现制茶饮+零食杂货”组合,将门店前厅转化为24小时零售区,使非营业时段的坪效贡献率提升;库迪咖啡引入快餐业务后,单店午市时段人效提升,有效对冲了下午茶时段的流量低谷。

数据揭示行业规律——当喜茶标准店月坪效8000元时,增设零售的奈雪PRO店飙升至1.08万元,直逼全家便利店1.2万元的行业标杆。

更深层的商业逻辑在于“三重复用”: 原料端(茶饮原料零食化)、空间端(闲置区域商业化)、流量端(茶饮高频消费带动零食低频转化)。

以蜜雪冰城为例,其魔芋爽产品复用茶饮小料生产线,使边际成本降低;茶颜悦色将碧根果原料转化为零食后,原料采购成本被摊薄。

这种“成本共担-收益叠加”的模式,正在重塑现制茶饮的盈利结构 ,如同为茶饮行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创新动力,推动行业迈向新的高峰。

3

茶咖店“杂货化”的五重危机


虽然茶咖门店朝着“杂货铺”方向发展有诸多好处,然而在其看似繁荣的背后,实则隐藏着诸多挑战和风险。

1、供应链遭 遇极限挑战:

多品类食材管理的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跨区域运输的时效压力严重制约扩张速度。 当茶饮咖啡品牌谋求从“一杯饮品”向“杂货铺”转型时,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现制热食的加入,让原本只需管理茶基底和水果的供应链,瞬间面临肉类、米面、预制菜等多品类食材的复杂调度难题。

中央厨房建设成本高昂,冷链物流的温控精度要求苛刻,跨区域运输的时效压力巨大, 这些犹如层层枷锁,紧紧束缚着品牌的扩张步伐。

2、心智 认知面临撕裂风险:

场景混搭致使“专业感”消解 ,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建立在清晰的品类认知之上。

当咖啡店里弥漫着螺蛳粉的气味,当奶茶柜台旁堆满辣椒酱瓶,这种跨界带来的不是惊喜,而是认知混乱。

有顾客在社交媒体吐槽:“站在奶茶店前,我竟然需要思考该点咖啡还是盒饭——这感觉就像在书店买到了拖鞋。”


3、运营复 杂度呈指数增长:


门店的物理空间开始“变形”。原本流畅的动线被热食操作台、零食货架切割得支离破碎,咖啡机与蒸饭柜共处一室,面包发酵箱紧挨着收银台。


店员需要掌握的技能从摇茶、拉花,扩展到烘焙火候掌控、轻食摆盘美学,甚至要记住三十种零食的库存情况。


4、价格 体系面临崩溃:


低价策略侵蚀品牌溢价护城河,产品定价出现认知断层。 低价策略犹如慢性毒药,侵蚀着品牌的溢价能力。

当某头部品牌将早餐套餐压至个位数,看似赢得了学生群体的追捧,实则让曾经愿意支付30元买杯奶茶的中产客群产生价值质疑。

更隐性的危机在于产品线的定价失衡 :货架上38元的精致辣椒酱与2.5元的平价零食形成刺眼对比,让消费者在“高端”与“廉价”的认知夹缝中无所适从。

这种矛盾在促销期更为尖锐——买奶茶送辣条的优惠活动,虽短期拉升了销量,却也强化了“杂货铺”的廉价标签。价格体系一旦失序,重建消费者信任需付出数倍代价。

5、跨界竞争者的 降维打击:

跨界者凭 既有供应链、网点、会员体系实现碾压式竞争。 当茶饮品牌艰难跨界时,真正的威胁来自另一个维度的玩家。

便利店巨头凭借密集的网点、成熟的鲜食供应链,将现磨咖啡价格打压至10元区间;零食连锁品牌反向切入茶饮赛道,用“买坚果送奶茶”的组合拳争夺下午茶场景。

这些跨界者无需重建供应链,只需在原有体系上嫁接新品类,就能形成碾压式竞争。

更可怕的是,便利店24小时的营业时长、零食品牌庞大的会员体系,不断侵蚀茶饮咖啡的固有优势。

当消费 者习惯在买酸奶时顺手带走一杯平价咖啡,专业咖啡店的存在价值将被重新审视。

4

小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