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刷不刷盆友圈”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引起热议。
而自微信有了“朋友圈三天可见”功能,连这样的联系都被剥夺了。
有人大呼不公平对号入座:
与一些朋友的来往可能剩互相点赞了。有时好几天不刷,想点进朋友的票圈看看近况,谁知道她设置了三天可见……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得罪了她?是不是不想做朋友了?
由于以上行为很可能是加戏,我干脆问了问身边几个设置三天可见的朋友。
好友A说:“没那么复杂,只是因为最近找工作,加的陌生人比较多,不想他们把我的票圈翻个见底。”
好友B说:“工作实在太忙了,哪有时间发盆友圈,干脆就三天可见提醒自己。另外,因为使用一个功能就要掰,你是忽略了还有现实生活么?”
大家其实都没错,只是被“自以为”裹挟,轻易地允许主观的“自以为”成为现实生活的度量衡——凡是我以为的,都是周边人的共同认识;凡是我不认同的,就当不存在。
如果说“自以为是”是种病,我见诸君皆有病,诸君见我亦如是。
这可咋整啊……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边边。
深信不疑
是种危险的天真
将盆友圈展现的内容当作既定事实无疑是种愚蠢,我今天要说个被“剧情突然峰回路转”吓破胆的故事。
前段时间在悉尼旅游,晚上坐火车回朋友家,一行三人并排坐,对面上来了一个拖着行李箱的外国人。在安静地刷手机间隙,对面的外国人突然搭讪。
“你们从哪里来啊?”
他的突然发问让朋友显得有点吃惊,“中国。”
他笑笑,一副“早看出来了”的表情,开始跟我们尬聊。一番寒暄后又骄傲地展示自己多么中国通。
“中国有多少个省份来着?34个吧。我跟你们说,我去了快30个。”
看我们一脸佩服,他说得更加起劲。
“有一次我去内蒙古出差……内蒙古你们知道吗?在呼和浩特,市长亲自来招待我,我们一起吃晚饭。另一次我去了新疆,很喜欢那里,因为烤羊肉串非常好吃。那是我第一次认识到这个民族独特的服饰和民风,很迷人。”
他后来还说到上海、杭州、四川的经历,听得我啧啧称奇。真没想到眼前这个中年大叔居然比我一个中国人经历的还多!
我们越聊越开心,到后来他问什么我就答什么,心中再没有对他的经历存一丝顾虑。
大聊特聊半小时有余,我和朋友比他先下车。我仍有余兴地向朋友滔滔不绝,她倒冷静地给我分析说:
“我并不觉得他说的都是真话……其实在这里,骗亚洲女生的人多了去了。他刚才脱口而出地说重庆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这怎么可能啊?”
“可是他讲的故事很多细节啊。重庆可能是口误?”
“不清楚。但他刚才居然问我们在哪一站下,你其实不应该如实告诉他。万一他是……对不。”
“我的天,我理所当然地认为他说了真话……”我脑海随即出现名侦探柯南式惊恐。
反过来思考自己,容易被别人的真情实感带动也许是种天真,而这种天真却危险万分。
好友的一句善意提醒让我明白,真假永远扑朔迷离。不知实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思考就沉迷于自己的主观世界。
尽管我们也许不会拥有事实核查者一样敏锐的洞察力,至少不要做个被“我以为”伤害的傻白甜。
一场因自以为是
引发的惨案
“眼见不一定为实”,你以为的未必如你所料,自以为是甚至会造成难以想象的恶果。
在我们熟悉的日常小事里如此,在两种文化第一次碰撞时更甚。
最近最喜欢的一本非虚构作品是《The Spirit Catches You and You Fall Down》(中文译作《神灵抓住你,你就倒下来》)。
作品讲述的是来自老挝的一家苗族难民到美国重新开始生活,最年轻的新生儿Lia却患上严重的癫痫。
Lia的父母都认为女儿患病是因为她的灵魂被关门声吓出了肉体,恶魔因此有机可乘,女儿才会不时因失魂而抽搐。
在社区医院,美国医生坚持以一贯的科学方法剖析Lia的病症,并用各种术语向父母分析解释,开出纷繁复杂的西药。
从没接触过西药的Lia,每隔几个小时就要服药。
然而,病情并没有好转,Lia仍然会频繁地抽搐。
她住院已经超过十次时,美国医生觉得不对劲,分析了Lia的血液样本才发现,她的父母并没有按照药方给Lia吃药,不是减少剂量就是完全断药。
原来Lia父母一直不相信医生,觉得正是医生开的药导致了女儿病得越来越重。
医生怒了,无奈之下向本地儿童保护机构求助,告Lia父母虐待儿童。法院剥夺Lia父母的看护权一年,Lia被带到寄宿家庭照顾。
尽管Lia一年后还是回到父母身边,她的病情并没有好转,最终因为一次极其严重的突发抽搐导致大脑死亡,一直处于植物人状态。
她坚持到了30岁,在美国的家里离开人世。
一个如此简单的治病故事,折射的却是两种文化在互不理解又不愿包容下,互相牵绊的窘境。
Lia的父母是土生土长的老挝苗族人,民族的风俗和传统是他们的信仰和命根。他们深信灵魂对人的重要性,惧怕但敢于驱赶恶魔,认为杀生能阻挡厄运、清洗灵魂。
在老挝苗族人眼里,医生把每个病人看成他们医术的实验品。民间口口相传的谣言说,美国医生会吃死后的病人,恨不得病人早点离开人世。
另一方面,美国医生相信自己遵循了医学原则,不论病人是谁,只要对症下药就是负责任。
他们无法理解苗族人“灵魂逃出体内”这种“谬论”,也拒绝真正聆听苗族民间风俗,认为难民拒绝融入新的社会和群体,只会给医院带来麻烦。
简而言之:美国人受不了苗族难民的“原始”;苗族难民受不了美国人的“高傲”。
如果Lia父母更主动跟医生说出自己的焦虑并沟通用药剂量,如果医生表示出他们对苗族风俗哪怕是一点点的理解,事情是否有转机
承认那些“不一定”
卸下那些“我以为”
当“我认为怎样,就是怎样”成为阻挡在差异已经够大的两种文化间的一堵石墙,多大马力才能冲破隔阂?
我们习惯1+1=2,却从不思考前提条件,亦不容意外发生。哪怕是出于善意,这种我说一就是一的坚持,到头来剔除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其实不需要接受他人的所有想法,只需容许它有被纳入考虑范围的可能性。
可能,当你以为世界就是你眼中的这个样子时,心里会好过一些,而人生却不会因此一帆风顺。
反倒是积极拥抱偏差,承认那些“不一定”,卸下“我以为”的锋芒,在大风大浪的日子里,才能依然胸有成竹地远航。
所以嘛,在纠结要不要拉黑那群三天可见的朋友前,记得先问问自己:
我以为的,真的就是我以为吗???
你对“朋友圈三天可见”怎么看?
写下走心评论或今日职场感悟
明天你也能上领英日签
人人都有“三天可见”的社交选项,就像有选择恋不恋爱的自由。
恋爱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
有人因为节奏快、圈子小而被动单身,有人因为找不到懂自己的人而主动单身。
你呢?你是急着结婚,还是正在恋爱,抑或享受单身?你对另一半有着怎样的期待?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参与调研,1000份红包等你来拿!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边边。讲粤语的老广州,好码字的北漂青年,做新闻的哥大研究生。微信公众号奶茶馒头(id:thewalkingbun)。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yestone.com、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和pixabay.com,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2017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