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FT中文网
FT中文网是英国《金融时报》集团旗下唯一的中文商业财经网站,旨在为中国商业菁英和决策者们提供每日不可或缺的商业财经新闻、深度分析以及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消费日报  ·  蔡崇信谈2023年阿里换帅! ·  4 小时前  
新消费日报  ·  蔡崇信谈2023年阿里换帅! ·  4 小时前  
哈佛商业评论  ·  有毒老板的10个信号,遇到了千万躲远点 ·  10 小时前  
商业洞察  ·  黄光裕的资本帝国,失去重要一角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FT中文网

四分之一世纪的爱情故事

FT中文网  · 公众号  · 商业  · 2025-02-14 17:29

正文

范庭略:“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的到,抓不着。”



文丨FT中文网专栏作家 范庭略

当王家卫宣布《花样年华》25周年导演特别版要在今年情人节公映的时候,我想到了25年前在广州环市东路的“Wind Flower风中之花”酒吧喝酒的那个晚上。那是一个非常迷人的酒吧,虽然如今它已经歇业很久了,但是发生在那个晚上的所有对话,我依旧记得非常的清楚。

如今主要以相亲和彩礼为呈现形式的爱情发生现场,在25年前或许会被鄙视为落后的传宗接代的买卖序幕。在那个互联网时代的早期,留一个MSN账号要比留一个手机号码更加的酷;亚洲交友中心的靓仔靓女照片五光十色,但是似乎周围没有一个朋友真正能约会成功。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社交网络是属于平面媒体的,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后的社交网络是属于智能手机的。虽然25年前也有可以拍照的手机,但是在2007年苹果手机出现之后的社交网络,才真正开启了丰富多彩或者说是纷乱聒噪的社交生活。这应该算是25年来生活方式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同样是在2000年,《花样年华》来了。跟多年以后的电视剧《繁花》一样,这部电影中的插曲成了一个年代的回忆。仔细盘点一下那些当年感动过我的电影,就会发现镜头的重现很难在五秒钟之内再次感动自己,但是背景音乐则完全不同,几乎是音乐响起的一瞬间,人生的往事就会历历在目。不少熟悉爵士乐的人都喜欢纳京高(Nat King Cole)的乐曲,在那本厚厚的《CD圣经》里,他的专辑就有好几张,最出名的就是那首《Unforgettable》,是那种穿越过去昔日美好时光的深情回忆,也成了爵士钢琴与爵士男中音的最好诠释。

但是似乎更少的人听过他用西班牙语唱的三首歌曲,于是那种南美洲艳阳天之下的“也许吧、也许吧、也许吧”,就这样曼妙的流淌出来了。《Quizas,Quizas,Quizas》与周璇在四十年代的名曲《花样的年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首赞歌让古巴的蓝天白云与黄浦江的幽怨对应在一起,仿佛是一个古巴男子总在舞会上邀请来自上海的少妇一起跳舞,而少妇总是在敷衍地说着“也许吧、也许吧”。或许在无数次的询问之下,这种“也许吧、也许吧”的回答,便是电影《花样年华》要叙述的事情。同样是在《花样年华》中,第一次听到当时还并未被广为熟知的梅林茂的配乐,历史的沧桑感也一下扑面而来。

对于看过《旺角卡门》、《阿飞正传》以及《重庆森林》的影迷来说,看完《花样年华》这样带有浓烈香港特色的爱情电影,或许会意识到它是一个承上启下之作,此后出现的主题隐晦但众星云集的《2046》,让《花样年华》的确成为了最有味道的中段。香港当时正在扮演着时髦潮流艺术的中心,它站在一个资讯转接口的位置,无论是日韩还是欧美,杂志、MTV、CD唱片或者影视作品,都是通过香港这样一个中转站源源不断地输入到资讯匮乏的内地市场。即便是更加落后闭塞的农村县城,也都可以看到类似电影《古惑仔》这样的潮流追随者。

60年代优雅的已婚女士穿着精致旗袍,与隔壁邻居已婚男士的同病相怜。他们发现各自的配偶都有了外遇,为了抱团取暖,为了相互安慰,同时也为了在他们所处的那个嘈杂世俗的境况中找到一种戏剧且反常的亲密关系,他们开始了一段暧昧恋情。他们更像一对缺乏信任而成为孤男寡女的兄妹,他们总是在狭窄的过道贴身穿行,那种欲言又止的微妙生理反应,反而是让我在25年前观看影片时忽略了他们的矫揉造作。影片中几乎没有正面出现的他们的配偶,后来看到演职员表,才知道是张耀扬扮演了苏丽珍的丈夫陈先生,孙佳君扮演了周慕云的太太。

比《花样年华》更早让人们陷入感情期待的电影,是九十年代那部讲述中年男女情感故事的《廊桥遗梦》。不过比起张曼玉精致的旗袍以及梁朝伟堪比克拉克盖博一样浓厚发油的发型,扮演粗犷摄影记者的伊斯特伍德,似乎距离当年中国的大部分观众还非常遥远。

坊间流传如今上映的《花样年华》最初是一个20周年的纪念版,而不是今天这个25年的导演特别版,但是由于各种对于已婚男女的道德谴责,导致了这次延迟五年的邂逅。不过,眼下也的确算是一个人算不如天算的绝佳上映时间,毕竟谁还敢回忆五年前的情人节会是如何的惨淡呢?

杜可风在几年前搬到上海永嘉路附近常住,他似乎也在等待着这部电影的重新上映吧。他实验性的拍摄手法塑造了一种类似于私家侦探般的隐秘构图。各种从床底或者灯柱后面的试探,还有细致入微的近距离拍摄以及雨水滂沱的香港街景,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这些令人陶醉的镜头都为杜可风赢得摄影大师的美誉,也为他赢得了走在上海梧桐区的马路上,经常会被路人认出来要求一起合影的艺术家殊荣。虽然上海的街道上遇到明星的机会比不了纽约的曼哈顿,但是比起北京广州杭州深圳等城市来说,还是要多太多了。

一个伟大的导演往往会让各种跟他合作过的演员、摄影师、服装造型或者编剧都带上艺术家的余晖,有饭一起捞,有钱一起揾,这可能是区别一个好导演和伟大导演的细节之处吧。那种六零年代公寓里面美好的壁纸、剥落的墙体以及特别港式的茶餐厅卡座,还有各种破旧而优雅的公寓,都成了过去二十多年的审美基础。华南地区的低气压所带来的炎热和压抑,让城市的微风吹动着窗帘在暗夜中摇曳。黑暗中被压抑的花样年华,与今天各种毫不掩饰的粗鄙不堪的游客式的奔放打卡或者与叶公好龙相对应,让人产生了一种审美急剧倒退的遗憾,并悄然升起了一种对无知者无畏的良好祝愿,祝丫们的道路漫长。

重看一部非常熟悉的旧电影,感受就如同电影《蝴蝶梦》的第一句台词:“昨晚我又回到了吕蓓卡”。在这种神秘的气氛中重新走回25年前的电影院,这和每个圣诞节重看电影《真爱至上》不一样,和之前去电影院看《一代宗师》粤语加长版也不一样。“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的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这是搬到新加坡的周慕云在报道戴高乐访问柬埔寨之后,向着吴哥窟建筑群中的一块空心石头所诉说的遗憾和感受。当千禧年出生的孩子在他们二十五岁的时候看到电影中关于那些消逝的岁月的描述,应该还是那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状态吧。而当年在电影院里面观看这一幕的我们,如今已经是感叹“天凉好个秋”的中年人。

如今这部号称最长版本、时长达104分钟的《花样年华》,要比千禧年的98分钟版本多了令人期待的6分钟。比起25年前2000年9月29日的公映日期,这次的公映日期放在了2月14日的情人节,这种商业营销时段与今年春节档过百亿票房的滚滚洪流不期而遇。都说王导是一个营销高手,这几天还乘着人工智能的热潮,乘机推出了《王家卫与AI•对谈》的预热视频。回想二十五年前各大银行刚刚推出电子语音服务,没有一个人喜欢跟一个机器聊天,但是今天如果询问一百个观众是否喜欢跟DeepSeek聊天,可能会有一百个回答说自己喜欢跟机器聊天。

如果把2000年看作是互联网“.com泡沫”破灭的年份,那么2025年应该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兴起之年。就连出版社都推出AI最喜欢看的10本小说,不知道人工智能会选出最喜欢哪一部王家卫的电影,其中关于未来描述最为出名的应该是《2046》,电影中“我的机器人女友“王菲在2046这趟时光穿梭列车上与木村拓哉相遇,失去记忆的机器人王菲呈现的是感情的麻木与迟钝。时代还是进步了,那个放在钥匙链上的电子宠物他妈哥池,无论如何都不如一个善解人意的AI更懂你的忧伤。

2000年刚刚从北大毕业的许知远正在创作他的第一本畅销书《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而今天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则继续在看着他的访谈节目《十三邀》。而25年前的全国各家电视台都在憋着劲儿要搞出一个属于自己类似《锵锵三人行》的谈话节目,而现在好像全中国也只剩下许知远一个人穿着拖鞋飞来飞去,在跟全世界的最聪明大脑进行对话了。现在连鲁豫有约都不约人了,变成她一个人自己在聊那些她喜欢的电影了。不能说过去没有机会,只能说机会都已经过去了。

王家卫曾在一次访谈的视频中谈及一个好导演应该具有的两个修养,其中一个便是会吃,有那种鉴赏美食的能力。我想他说的肯定不是那种吃哭了或者吃到扶墙而出的吃货恶习吧。最初他在构思《花样年华》的时候,其实是准备拍一部关于北京餐厅的故事,由于后来剧本审查的没有通过而改为了三个关于食物的故事,而其中的一个故事便是《花样年华》。本来应该是一顿快餐,最后拍成了一场盛宴。好的电影总是会把饮食男女的功课做足,于是就变成了一个穿着精致旗袍天天去街边的黑暗料理买面条的爱情故事,尽管这个爱情故事充满了背叛与报复。比起一般拍摄三个月就结束的电影来说,这部电影的拍摄周期变成了十五个月,所以电视剧《繁花》陆续拍了三年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王家卫的作品里面,疏离、幸福、绝望以及不可能的爱是永恒的主题,这些独立展开的故事提供了与现实生活相同的模糊性,让今天的观众会感到不可思议。在2025年第一次看《花样年华》的年轻观众可能不会理解在六十年前的香港堕入爱河,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周遭的传统社会眼光让感情必须隐藏起来,连躲在周慕云的房间里面约会的时候都不能大幅度的翻身,因为隔壁就是打麻将的邻居们。总之那种情绪的蔓延和抵抗力的逐渐减弱,正好印证了叶芝的话:“渴望而不拥有是可怕的,拥有而不渴望也是可怕的。”影片中并没有出现汗流浃背的性爱场面,只有失去的爱情和期待的爱情,还有思念与算计交织的爱情以及遗憾的爱情。这样把爱情拍成变色龙的电影,肯定不是喜欢看爽剧和反转情节的观众所喜爱的。高级的场景中没有频繁出现的聒噪金句,有的只是沉默不语的梁朝伟,以及同样沉默不语的张曼玉。不会大声咆哮的张曼玉和梁朝伟优雅至今,爱情依旧令人向往,而大众也一如既往。

爱情是辛酸的,而辛酸的爱情是来自于爱情的短暂。人生也是短暂的,但是也因此带来兴奋与痛苦的爱情,便是这短暂人生的花样年华。在“wind Flower”酒吧的那晚我喝了很多酒,朋友介绍了隔壁坐的台湾的商人是一家饮料公司的南区老总,他大声说他们公司推出的茶饮料会成为全中国最好卖的饮料产品。又喝了几杯之后,台湾人很神秘地告诉我,过几天要请电影《花样年华》的张曼玉来做一个茶饮料的广告代言,让她去喝威士忌,然后在里面加上我们的绿茶。我想起来好像那次《花样年华》在广州的媒体见面会,就是在马路对面的花园饭店举行的,那个时候威士忌的浪潮还在蓄势待发,今天的威士忌老饕当年还在享受着糖水水果罐头的甜美。我看着吧台上被自己喝掉大半瓶的绝对伏特加兑红牛饮料,实在想象不出来威士忌加绿茶会是什么味道。台湾老哥神秘的跟我笑了笑说,威士忌加了绿茶,那就是钱的味道。今年新年的前后,当我看到陈小春又出来做威士忌广告,眼前就会浮现出25年前的那个潮湿闷热的晚上,以及这部纯粹又迷人的爱情电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责任编辑 朱振 [email protected]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往期精选

花椒与藜麦的聚会


商业财经 国际视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