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眼球媒体们又自嗨起来,纷纷拉出银行“降息”作为噱头。于是乎吃瓜群众们又不明白了,老说“降息”怎么银行股还能涨,不是说降息会让银行净息差收窄么?于是,一堆银黑们又开始拿出银行吸血论,息差过高鼓吹。有的时候,作为银行的资深投资者,我也是对此很无奈,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群无知的人出来秀智商。
今天就来说说最近的“降息”。首先看一下最近央行做出的两次非典型性“降息”动作。一次是11月5日央行调低了麻辣粉(MLF,中期借贷便利)的利率,从3.3%下调到3.25%,第二次是央行在11月18日下调了7日逆回购利率5个基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媒体在这两次降息的时候都采用了带引号的“降息”,而不是直接使用降息的字眼。因为,这两次操作和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降息是不同的,我们平时所说的降息是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但是,这2次操作都是调整银行向央行拆解资金的利率。另外,这两次操作的幅度和我们常说的降息相比也小得多。通常央行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幅度为25个基点。而这两次都是调低5个基点,而且是针对不同久期的品种,所以,这两次操作叠加的效果比降息要小的多。
原来银行投资者常识中的降息银行净息差要收窄需要有所调整。因为,目前央行采用的是调整MLF带动LPR的方式对负债成本和信贷利率进行微调。这种模式和原来的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相比效果要小的多。关于LPR降息对于银行净息差的作用,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LPR降息对银行的伤害降到最低
》: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qTVGWinJet30sqlNEua5w
在文章中给出的定性判断是如果同步下调MLF和LPR 10个基点,短期对银行的净息差影响在1个基点,而一次对称存贷款降息(25个基点)对银行的净息差影响在15个基点。所以,可以看出LPR对银行的影响只有正常降息的1/6。这还没有考虑到近期央行降准释放的资金对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增益效果。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今年3个季度银行业整体的净息差是逐步提升的,虽然很慢。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明天的LPR定价会怎么给。我个人的判断是1年期LPR调降幅度在5~10个基点,其中5个基点的概率更大。5年期LPR调降幅度在0~5个基点,其中5个基点的概率较大。理由是,MLF下调5个基点,按照原来制定的LPR规则看,跟随MLF下降5个基点的概率是最大的。但是,考虑到最近央行表态的理顺利率传导机制打破银行贷款利率的隐形下限的发言看。有少部分可能是1年期LPR多降5个基点响应领导的号召。另一个变数就是是否严控房贷利率下调。众所周知5年长期贷款的主要存量就是按揭。这时候下调5年期LPR有刺激房市之嫌。所以,不排除最终不调整5年期LPR的可能,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无异于对地惨股的投资人浇了一盆冷水。
按照以上的可能性组合。
得到明天最有可能的3种:
1年期降5个基点,5年期降5个基点,实现概率60%。银行影响中性,地产影响中性。
1年期降10个基点,5年期降5个基点,实现概率30%。银行影响偏负面,地产影响中性。
1年期降5个基点,5年期不降,实现概率10%。银行影响偏正面,地产影响偏负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