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年新加坡建国的时候,这个世界上,共产主义思潮正在风起云涌,一个普遍的观点是,资本家是邪恶的,通过欺压和剥削劳动者谋取暴利,所谓全球一体化,所谓招商引资,当年在很多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人眼里,是一种被人剥削的坏事情。
李光耀说,新加坡一无所有,只有勤劳的人民,欢迎各国资本家前来投资建厂。反对者说,资本家是来剥削新加坡的劳动力。但我们知道,事实证明,亚洲四小龙的发展,都是受惠于全球的资本流动和产业替代效应。
2、我去年还听过一个特别让人感慨的案例,一个送上门的绝佳估值的商业并购机会,某巨头老板因为觉得中间人有利益关联,而断然拒绝,若干年后,他拒绝的项目被另一个巨头花了超过十倍的价格收购,而他们自己,为了进入同一个领域,也花了远超当年报价的巨额资金并购了类似平台,然而最终成效却非常惨淡。
当然,由于消息渠道问题,我不肯定这个背景资料的准确性,但是基于行业的共识,这个巨头老板经常因为早期舍不得小钱而错过机会,然后花很多倍的代价却弥补不来。
3、昨天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谈格局的,虽然里面关于乐视的案例我不认同(我不认同不代表我是对的),但其关于格局的一些观点我还是很认同的,比如说,怕人家占自己便宜,是一种格局不够的表现。
当我们分析一个业务,一个合作,一个商业机会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我能从中获得什么,我们的利益和价值在哪里。这是决策判断的唯一标准,至于其他人会不会赚我的便宜,或者说会不会从我身上赚走什么,那是别人的本事。
我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感触,因为我比较喜欢管闲事,经常帮朋友做一些撮合的事情,有些人就会特别敏感,你去找他谈个事情,他先防备着你,看你是不是要占他便宜,这种,后面就特别难合作,因为每次谈起来都很累,说句不好听的,我还真不靠这个吃饭。
而反过来说,其实我也非常担心说,合作伙伴赚不到便宜。因为撮合的事情比较多,很多事情其实也是我一厢情愿,后来我发现出了问题。
有些公司,本身重心不在某个业务上,或者某个业务的成本还是蛮高的,我介绍一个需求方过来,人家一看,是我介绍的,不好意思推掉,亏本甚至免费接了一个生意,过一段时间我才知道这个情况,后来我就跟这些小兄弟挑明了说,我说我对你们业务也不是很了解,我只是感觉这个需求似乎你能做,这个合作可能会帮助你,所以好心给你介绍个生意,那么具体是不是对你有价值,你自己来评估,如果这个事情帮不到你,或者你成本太高没有收益,或者对方价格太低无法接受,直接推掉不用顾虑我的面子。
所以好几次我本意是好心给人家介绍生意,结果是让人家很为难的做了一些不想做的事情,这就完全超出本意了。
如果一项合作,一件生意,不能让对方获得收益,赚到一些便宜,那才是有问题的。
双赢,乃至多赢的合作才能持久。
你有便宜给别人赚,才说明你有价值。
不要怕别人赚你的钱,不要怕别人占你的便宜,以及,不要怕别人比你赚的多,关键是,你自己是不是这件事情上有收益,有好处,或者对你的价值是不是有提升。
当然,如果别人纯赚你便宜,你半分好处都没有,这事肯定不干,如果你觉得你的投入产出值得,你的付出和回报是可接受的,人家是否赚你便宜,以及赚你多少便宜,其实不是你决策需要考虑的目标。
但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商业合作,对方半分好处都没有,所有利益都在你这边,你要小心一下,或者是个陷阱,或者人家压根就是应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