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财富
来自新浪微博认证资料:新财富杂志官方微博 @新财富杂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宝  ·  海关总署最新出台!事关西部大开发 ·  2 天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葡萄树上的阳光 ... ·  2 天前  
经济参考报  ·  它被黄牛盯上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财富

这项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为何没多少人肯干?

新财富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27 22:23

正文


作者:水木然

来源:水木然专栏(ID:smr669);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拜实用主义。


上上下下都在寻找赚钱最多、最快的路径。


结果从煤矿到房地产、从放贷到P2P,从微商到传销,举国上下都被我们挖了一遍,最后千疮百孔。


现在我们终于发现:所有的暴利生意都做不下去了。


于是我们大眼瞪小眼,个个茫然四顾、不知所措。


今天,我终于可以告诉你们一个真相了:


这个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究竟是什么。


首先,这个世界最会赚钱的人是什么人?


犹太人。


犹太人所做的生意中,最赚钱的是什么生意?


金融?


不,是读书!


读书是一桩生意吗?


读书是世界上最划算的生意!


那些看似平凡的白纸黑字,都是前人智慧的积累,很多内容经历成百上千年的考证才成为真理,被纪录和流传下来,而我们只需要几天时间的成本,就可以把书里内容消化成自己的知识、见识,变成智慧储存起来。


世界上最大的生意是改变世界,而智慧是改变世界的最好手段。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吸纳了前人的大智慧。



因此,“最会赚钱”只是犹太人表面,他们真正要做的是改造世界。 


犹太人的年均读书量全球第一,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与之相呼应的是:这个只占世界人口的0.2%的民族,却获得过29%的诺贝尔奖;用一本《圣经》感召人类数千年,在各领域都大师辈出,群星灿烂;他们全球流散2000年,最终却从115个国家移居、说着85种语言,建立国家以色列,并成了融合宗教、传统、现代民主的经济强国。


犹太人是人类文明长河中最具生命力的一支民族,这种生命力就来自于他们把“读书”作为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手段:犹太人均读书量居全球第一,他们拥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社也是全球最多,全国1/4的人有借书证。在犹太传统中,书橱要放在床头,放在床尾被认为是对书不敬。犹太人从不焚书——即便是攻击自己的书。他们搬家时,会把自己不需要的书刊摆放街头,任行人挑选赠送。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犹太的“安息日”,所有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场、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停业,公共汽车、班机都要停飞,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但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其中也包括《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第最能展现中国战略格局的书。


这才是犹太人总能轻易掌控一个国家的金融命脉的真正原因。


再来看一个了不起的民族:德国



德国在历史上两次被彻底打倒,甚至肢解,依然能坚挺的站起来,而且经济水平欧洲第一,一定有非凡的地方,其它方面先不论述,今天我要说的是:德国也是世界上最喜读书的民族之一。


对于德国的年轻人来讲,热爱读书就像热爱啤酒一样。


德国人口只有8000多万,却拥有全球第二大图书市场,德国还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共拥有1.4万多个图书馆,藏书约1.29亿册。


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一百多册,几乎每个德国家庭都有书架,或设在书房,或摆放于客厅,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即便一本书在德国的售价约在19.9欧元(约170元人民币)。


而且我们更无法想象的是:在德国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德国晚上10点之后很难再在饭店看到吃的热火朝天的年轻人,也很难在白天见到人们兴高采烈的满大街狂欢,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并不经常聚拢在一起玩耍撒欢,整个德国给人的感觉就是安静。你随处可见正在阅读的人,不局限于校园,还有车站、地铁、咖啡馆和草坪,似乎每个人的背包里都有一两本书,随时随地拿出来阅读。



而且德国喜欢阅读的是一些有深度的世界级作品,比如说这些书曾最受好评:《一只改变我生命的猫》《战争小孩打破沉默》《漫漫自由路》《百岁老人跷家去》《狐狸谷》。


的确,德国看上去这是一个很无聊的国家,然而这个无聊的国家出了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


再来看一下日本


同犹太人的年均64本读书量相比,日本人的40本可以排世界第二。


与此相对于的数据是:《2015 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里,日本以 40 家高居榜首,力压美国的 35 家,而中国内地无一入围。


一位去东京之后的学者说:让我感受东京之大的,最富于冲击力的也许不是建筑,而是书店。也许有读者会奇怪:书店?哪座城市没有一些书店呢。可是,当你来到神田,在那些鳞次栉比的楼宇中,居然布满了书店,准确的数量是一百八十余家……地铁里一卷在手的人确实很多,我甚至看到一个老太太捧着一本桑德尔的《正义》读得津津有味。



的确,日本人是真的热爱读书,年轻人、职员、经理、大小老板、政治家都喜欢读书。完全令中国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应该是:在日本,有钱人可以不读书的想法在日本是行不通的。任何一个在社会上有地位或在学术上有影响的人都得不断地学习,否则就会受到轻视甚至讥讽,认为他成了“没用之人”。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里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锺,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这种言论一定会激怒我们的敏感神经。我也会骂他是痴心妄想,但是边骂边偷偷的反思自己。


最后,再来看看中国


这是一组国内数据:根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中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这个数据远低于犹太、德国、日本,甚至很多二流国家。


这是一组国际数据: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显示,北欧国家国民每年读书24本左右,是中国的6倍。中国的人均读书数甚至还落后于泰国的5本。


中国有堂堂13亿人口,但是在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人数只有582万,仅占总人口的0.47%。中国公共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仅为0.4次。这些数字都是美英日等国家的十几分之一。


李克强总理说:现在我们国家民众每年的阅读量还不到有些国家人均的十分之一,这让我深思。


然而最让人忧虑发是:中国人的读书还不仅是“少”的问题……

在美国和欧洲的图书市场上,40%是虚构类的小说、社会类,而占据中国图书市场的大部分都是操作指南、食谱大全、养生手册、育儿百科等等实用的书。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不爱读书,即便读也是读所谓“有用”的书,读书也要有“功利性”。


这是极端功利性的体现。


小编认为:物极必反,极端的利己就是害己。


更有甚者,很多中国人开始把书当成摆设。比如很多土豪为了显示自己的品味,在别墅里设计一些书架,然后再摆上一些书,当然他们从未看过。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反正那些摆上去书也不会看,干脆不用真书,用书的模型。这种情况已经广泛使用在家装甚至图书馆领域,来看这个新闻:



此刻,我已经无话可说。


但是还是想忍不住在吐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曾搞过一个“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籍排行榜,结果《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是读者公认“最读不下去”的书。除此之外,一些百年经典书籍诸如《百年孤独》等等也榜上有名。


我们干脆把经典全焚了算了。


名著读不下去,好书没耐性读。我们的时间都去了哪?


答案是:朋友圈


无论是吃饭、赶路,还是开会、我们都时刻不忘刷新朋友圈,转发分享、评价点赞,忙得不亦乐乎,分秒不停的吸收那些碎片化、轻易被加工的知识,没有系统性,结果大部分中国人都成了人云亦云的泛泛之辈,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


这就是浮躁的来源。


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国家,这是铁律。中国的年轻人,以前天天忙选秀、举国上下为了能够选出最会唱的歌手而操碎了心;现在天天忙直播,个个都在为了成为一个杰出的网红而不懈奋斗。


中国崛起的第一步一定是文化复兴。


而文化复兴一定是从全民学习读书开始的。


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曾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读书,真的成了中国的头等大事。



作为中国人,我们以前整天忙着赚钱,疲于奔命。现在中国已经过了粗放发展的阶段,所有的投机主义都不再适用了。


反正现在也没什么生意好做了。不如好好沉淀一下自己:我是谁?我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我可以为这个时代做些什么?


没有人可以给你答案,只要靠你的智慧去悟。


智慧不够,书本来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