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太容易道歉的人,要问问自己:你的道歉,是不是一种太轻易的自我攻击?
02
因为你具备超重要的价值——我可以将我的一切不幸与痛苦归因于你,而免除了自己的责任。
多少人的所谓情感,其实是这么个东西。
关键在于,自我太虚弱,所以必须归罪于人。
太多时候会看到,当不能归罪别人特别是伴侣时,很多人立即就会进行严重的自我否定自我攻击。
增强自我,首先要觉知并放下自我否定自我攻击。
或许,父母所有言语中,这是对孩子杀伤力最大的一句话。
孩子本就是自恋的,即认为一切好事自己负责,一切坏事都是自己招来的。
如孩子遭遇伤害,譬如被同学打骂、被性骚扰、被老师冤枉,甚至失恋这类悲剧时,父母却说,都是因为你不好,这甚至会对孩子的自我构成摧毁性的影响。
04
咨询中,遇到的问题严重的个案,常会超糟糕的自我定义,即,他们觉得自己差极了。
这时,停止他们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很重要。
怎么做到呢?一个有效办法是,找到他们是如何定义自己或被定义的。破掉这些定义,可在很大程度上修复他们的自我感知。
一个咨询界的轶事:一男孩尿床,非常痛苦,去做咨询,一小时后兴高采烈出来,家人问,医生把你的尿床治好了吗?他说,没!那你高兴什么?他说:医生让我懂得,这不是问题。这个故事的关键该是,医生修复了男孩的自我觉知,他不再因尿床而自我攻击。
05
一个人能做自我观察,其实是因为内化了一面镜子,而这个内化的镜子,也就是最初能向他提供善意或至少中立观察的人。
必须澄清的是,自我批评不是自我观察。
自我批评,特别是苛刻的自我批评,只会扭曲自我观察,而它的源头,也是对其进行苛刻攻击的抚养者或其他重要人物。
06
那些看似没有一丝内疚的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时刻遭受着这样一种煎熬:只要事情稍不如意,他们就觉得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
他们的暴虐,向外,就像是要毁了这个世界;向内,则是时刻毁灭着他们自己。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边看边写自己的感想,咨询中和生活中都遇到不少这样的人:几乎绝对不能承受愧疚,这看似道德上很有问题,但实际上他们时刻都在极度自我攻击中。
07
遇到事情,亲人间按说应该是相互支持,但常见的局面是彼此攻击,事情越严重,攻击就越严重。
特别是亲人离世时,活着的亲人因此闹成仇人,彼此最深的憎恨的,不在少数。这种事情的关键在于,都是自我没成形的人,都受自恋和无助感的折磨。
自我成形,意味着有了边界,知道自我能力有限,且事情自身有它的道理。
自我未成形的人,自我会延伸到家中每个角落,因而导致想控制一切。一旦有意外也即失控发生,他首先攻击自己,因失控就意味着自我不强,自我差劲。然后想,这么差劲的自我为什么不去死。
局势失控时,可攻击自我,就变成严重的自我否定;也可攻击别人,即你认为的事情责任人。严重时,一样是想对方去死。
涉及到生死的是大事,因此出现严重的攻击和自我攻击,很容易理解。
但对于自我未成形的人来说,就任何失控的事进行任何探讨都变得艰难。
譬如很多人发现,你和父母探讨往事,父母第一时间都会表达:我没错。这都是自我未成形的人,试图保护自己,而一旦认错,其自我会有瓦解感。
08
常听到有妈妈说,武老师,你的文章给我很大压力,你的文字和其他心理学文章,成了一种你必须如此否则就不好的绝对要求。
很想为这些妈妈们减压,所以特地想说:把这些当知识好了,它要贴近你的体验才有意义。且,做不到,别自我攻击。
09
孩子,特别是婴儿的世界,很容易坍塌。饼干碎了,孩子都可能崩溃。
这时,父母的共情很重要,有时只要说出孩子的所感所想,孩子就会平静下来。
同样重要的,是父母的情绪包容力,即,父母不会跟着孩子的崩溃而崩溃,并要求或攻击孩子,要孩子自己稳定下来,而是父母一直稳稳地在孩子身边。
若无这份运气——内化有情绪包容力的父母而获得健康自我基石,那我们就要通过漫长的学习来获得这一点。若情绪太不稳定,咨询与治疗,是很必要的。咨询师的稳定加高质量的回应,可帮你获得这一点。
若独自成长,则有许多关键点,最重要的,是识别各种自恋并放下对自我的攻击。
你可能还喜欢
《生命中的那些苦难真的值得我们去感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