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环球科学》Scientific American简体中文版杂志首席编辑。在平媒、网站、播客、微博等各类新旧媒体上从事天文及物理领域的科学传播工作近10年。微博上最有影响力的天文达人之一,业余从事星空摄影创作,发起并创办星空摄影联盟“夜空中国”,摄影作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奖。
“地球与天空”国际摄影大赛
由著名天文图片网站
TWAN(The World At Night)
、美国国家光学天文台(NOAO),以及无国界天文学家组织旗下的全球天文月活动共同主办。自2008年创始以来,这项赛事到今年已经是第7届了。今天,松鼠Steed将带领大家共赏2016年获奖佳作。
与往年一样,本届摄影大赛分为两个主题:“夜空之美”和“对抗光害”。前者需要突显出星夜之美,后者则要强调光污染之害。更重要的是,作品本身必须如大赛名称“地球与天空”所指的那样,将星空背景与地景元素(建筑、风光、人物等)结合在一起。今年的10幅获奖作品完美融合了这些元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获奖作品中有3幅出自中国摄影师之手,果壳网友
叶梓颐-巡天者
更是勇夺“夜空之美”组头名。
罗佛敦上空的北极光
,“对抗光害”组冠军,也是本届摄影赛的总冠军。
罗马尼亚摄影师
亚历克斯·库努(Alex Conu)
,
2015年10月7日
摄于挪威罗佛敦群岛的一处山顶。
Reinebringen山是颇受欢迎的徒步胜地,山顶风景优美。那一夜,库努在山顶扎营,守候到了北极光出现在挪威小镇Reine上空。
极光之尾
,“夜空之美”组冠军。中国摄影师
叶梓颐
,2015年3月摄于挪威北部。
“如果月亮可以比作一位年轻姑娘,那极光就应该是蒙着她的丝绸面纱。在极光之城
Tromso,连续5日的暴风雪之后,天空终于放晴。我们驱车前往市郊的湖边,目睹了落月与极光构成的如此画面。”
闪光的并非皆是黄金
,“对抗光害”组亚军。意大利摄影师
卡洛·扎南德雷亚(
Carlo Zanandrea)
2015年12月摄于意大利东北部的Treviso,展现了猎户座从城市灯光和薄雾中升起。
摄影师
,“夜空之美”组亚军。奥地利摄影师
尼古拉斯·勒梅尔特(
Nicholas Roemmelt)
,2015年3月摄于冰岛Stockiness。“顶着25米/秒的狂风,让我的伙伴‘定住’15秒,绝非易事。那一夜,狂风一直吹袭着海岸线,想要不被吹跑都相当困难。不过,在短短几分钟的天晴间歇,我们看到了绚丽的北极光出现在冰岛的Vestrahorn背后。”
古老的大地,摩登的天空
,“对抗光害”组季军。伊朗摄影师
埃米尔礼萨·卡姆卡尔(
Amirreza Kamkar)
,2015年8月摄于伊朗Pasargadae。“夜晚,站在Pasargadae的古波斯遗址,是一种特殊的体验。这片古老之地的天空,现在已经被附近城镇的光污染照亮了。”
天人合一的圣礼
,“夜空之美”组季军。俄罗斯摄影师
鲍里斯·德米特里(
Boris Dmitriev)
拍摄。“这就是我们喜欢旅行和户外活动的原因,在俄罗斯中部独特的自然环境里,有沼泽、湖泊、河流,而且几乎没有光污染。”
维金之光
,“夜空之美”组,影像合成奖。美国摄影师
亚当·伍德沃斯(
Adam Woodworth)
2015年6月摄于加拿大Newfoundland。“直到最近,L'anse aux Meadows还是得到确认的、维金人在北美洲的唯一家园。这个村子复现了这里曾经的面貌。”
银河海豚
,“对抗光害”组,影像合成奖。中国摄影师
阿五
,2016年4月摄于美国夏威夷莫纳克亚天文台。“红色气辉作大海,银河拱桥作海豚,活生生一只”海豚”跳出海面。原来银河不只孕育KIWI鸟,还孕育着海豚。”
斯瓦尔巴德日全食
,“夜空之美”组,影像序列奖。泰国摄影师
Thanakrit Santikunaporn
,2015年3月20日摄于挪威斯瓦尔巴德。每3分钟拍摄的一张日食照片,展现了那一天发生在北纬78度的这场北极日全食的全过程。
六盘山星轨
,“对抗光害”组,影像序列奖。中国摄影师
孙国才
,2015年10月2日摄于中国宁夏六盘山。“车灯照亮了蜿蜒崎岖的山路,与天空中的星轨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六盘山星轨。”
除了以上10幅获奖作品以外,本届“地球与天空”摄影大赛还选出了几十幅优秀入围作品,其中包括中国星空摄影师于海童、剑笑易水、港星、周恒、Steed、李航、王源宗等人的若干优秀作品。
本文所有图片及视频均来自TWAN。更多中国星空摄影师的优秀天文风光摄影作品,请访问
夜空中国(NightChina.net)
。
松鼠会ID : squirrelclub
扫码关注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是一家以推动科学传播行业发展为己任的非盈利组织,成立于2008年4月。我们希望像松鼠一样,帮助公众剥开科学的坚果,分享科学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