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新世相
的第
315
篇文章
Sayings:
去年春天,公司附近新开了一家便利店。工作到深夜,走两三分钟到那里买夜宵,烟,饮料。
深夜便利店在全世界都不理你的时候尤其显得可靠。
如今,便利店已经被定义为“关于年轻人的生意”之一,只有最流行、最好卖的商品才会出现在便利店,而常客也有了相对固定的画像:年轻、单身、生活在大城市,租房、工作繁忙、远离家人,没有时间做饭,喜欢用新鲜的好东西。
便利店也试图影响城市人的生活体验。比如7-11的灯光总是格外明亮,它们全球每家店的灯箱都是根据经纬度自动变换,亮度和色度统一调节,为了在深夜里成为孤独人的“灯塔”。
你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在。这个不大的空间就像家的延伸,承担你一天的生活。除了便利,它还提供随时的陪伴和安慰。
就像一位读者所说,
“从早餐到宵夜,从偶遇到失恋,连积分兑换的小黄鸭都可以治愈疲惫的心”。
便利店是城市里的精神力。
便利店里有一些比较不容易放弃你的人。他们是你生活中更稳定的精神力量。我们把生活建立在什么东西之上?如果是一个人,那么这种生活总是易碎的;如果是自己,那么又是孤独的。我们的生活应该建立在这个世界之上,建立在更稳固、更广大的基础上。便利店是世界上值得依仗的事物的象征。
我们收集了几千位读者记忆中与便利店有关的故事。他们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在不够友好的世界里,被一家小店的灯光、一个人或一种食物温柔对待。
我们也采访了3个便利店店员。柜台里的他们,其实也是被拯救、被温暖的人——如果你渴望温柔,别忘记温柔永远是相互的。
便利店故事:在不够友好的世界被温柔相待
作者&口述者:新世相的读者们、
7-11 工作人员们
我们采访了3个7-11便利店的工作人员。一位是23岁的店长,一位
是24岁的夜班班长,还有一位是四家便利店的加盟老板。他们说,“凌晨新商品上货检品的时候,感觉像布置自己的房间一样有归属感。”我们用这三个人各自的经历和感受,拼凑出一个便利店员的生活故事。
1.煮玉米是不可以太硬的
前年我在安宁庄上班时认识一个50多岁的阿姨,她爱吃我们店里的煮玉米,每天下午4点左右来买,但她总觉得玉米太硬。下午4点不是特别忙,所以我们每天都给她专门煮一份更软的,提前准备好,等她来。
那年过年我和另一个同事没有回家,在店里上班。中午,她突然走进来,不是买玉米,是给我们送饭。她手里提了一堆吃的,一些是买的,一些是她自己做的饭。我们只是把玉米煮得更软了些而已,却换来一份暖暖的心意。我们认真地吃完了。
2.
除夕晚上要我们煮水饺的保安
我们店是24小时营业,全年无休。有次除夕晚上,一位男顾客走进来说:“能不能给我煮份水饺?”这本来是不符合店里标准的,但那时周围饭店都关门了,看着他,一个人出来工作,过年连个水饺都吃不上,挺心酸的。
正好店里有锅,也有点醋,就煮上了,最起码这还是我能帮到他的。
店里人少,煮饺子时,我们聊了聊他的故事。他在北京一座大厦里做保安,家里有一个老人和三个孩子,有两个在上大学,还有一个年级小,妻子在家照顾老小,他负责赚钱养家。他说过年工资高点,想多挣些加班费,所以没有回家。饺子煮好,走的时候他脸上满足的样子,让我也觉得特别满足。
3.“你们家为什么没有鞋卖呢?”
那时还有人到我们店买鞋。是一个年轻女孩,在路上鞋跟突然坏了,一高一低踩进我们店里,几乎不能走路了。她慌慌忙忙地问,我鞋跟掉了,你们这儿有没有鞋子卖?我说没有,她就崩溃了,说“你们家为什么没有鞋呢?!”
便利店里不卖鞋这件事让那个女孩很不理解,
或许在她习惯的生活里,这里本是什么都有,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的。那次过后,我就想,原来我们应该卖鞋了。
4.在便利店默默喝下一箱啤酒的男人
那天大概晚上十一点,一位男顾客来店里买酒。他不说话,提了一箱啤酒放上收银台就要我结账,付完钱后还是不说话,在店里的角落里默默喝酒。直到把那箱酒都喝完。
一般上晚班时我都会比较留心喝酒的顾客,怕出事。但那天他的表情看上去很痛苦、很难过,只是默默地喝着,也不干扰我们工作。中途他去了一趟卫生间,回来又接着喝。我很想去劝劝他,但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有时候一个人可能只是想自己待着静一静,没别的地方可去,就来了这里。
后来有一天,那位顾客又来我们店里,是白天,我认出他来,就顺便问了一下那晚的情况。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跟我聊了起来,说没什么,那天刚分手。
这儿不是什么豪华舒适的地方,但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它至少可以随时给你一瓶酒,和一个没人打扰的角落。
5.累得睡着的加班女孩
深夜里遇到过很多人。特别是加班的人,加累了就出来买面包、素食、水果,咖啡当然是买得最多的,还有好炖,买完他们就回去继续“战斗”,最晚的常常到三四点。
这个点我都在补货,一个晚上要补五六次货,下架上架,也很疲惫。有次凌晨来了一个女孩,她在旁边的楼里加班,进来买了一份好炖就蹲在店里吃,吃完居然睡着了,我没有叫醒她。她看上去太累了,手里的咖啡滑落到地上时才醒过来。
走的时候,我冲着她喊了一句,加油啊。好像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6.便利店的“流浪汉传奇”
我在五道口店上班时认识了流浪汉大表哥。
大表哥
不完全算是流浪汉,他原来是玩儿音乐的,是五道口的传奇,在百度上都能搜到。听说五道口还没有酒吧的时候,他就在那里混了。后来因为打架出了事,从监狱里出来脑子有点乱了。那一排商户,基本上每个顾客和员工都认识他。
他经常来我们店里,自己不会买东西,都是我们帮他买点,或者别顾客帮他买。他人好,有人在店里闹事时,他总会出面帮忙“维持秩序”。心情不好,工作上有烦恼时,去门口坐一会他也会跟我聊两句。他见人就爱说:“啥都不是事儿,过会儿就没事儿。”这也是他跟我说过让我印象最深的话。
7.爱吃甜品的女顾客
早些时候我在社区店面,周围居民楼比较多,天天见面,有种邻居似的亲切。我记得有一个女顾客喜欢吃甜品,经常来买。有一次她想吃店里的一种蛋糕,让我给留一份,结果我们的店员没记住,把给她留的那块也卖出去了。
她来店里之前打了个电话问时我才发现。当时跑了很长路,从附近的另一个店里又给她买了一份回来。没想到,后来圣诞节我们做圣诞蛋糕预订(也算有销售任务),她招呼了自己的同事和朋友,到我们店里订了好多个。
8.大雨中的临时“聚会”
每次店铺旁的电影院凌晨首映结束后,就会突然有好多人涌进店里。大家看完电影很饿,这时只要有吃的,大都抓起来就吃得可香了。
如果我不给顾客准备好吃的,就感觉实在有点对不起他们。
所以我们总会提前问一下电影院什么时候有首映,怕他们来店里空空的。
有次电影刚放完,很多顾客来店里,突然外面下起了大雨,大家被困到店里,人比白天还多。他们就在店里聊天,吃东西,我一边工作一边跟他们聊,也挺兴奋。
小小的店面像一个临时小聚会的地方,很温馨。
相对平时夜晚的孤独感,那次经历让我很有成就感。
9.看了一整晚杂志的旅人
我在八里庄那个店工作时,有天晚上一个男人拉着行李箱推门走进来,花两块钱买了一瓶矿泉水,站在报纸杂志架那边,看了一整晚的杂志。当时是凌晨两三点,他下车太晚,回不到住的地方,就在店里一直待到早上,去赶下一班车。我们俩没有更多交谈,彼此沉默着,外面太冷了,要熬过几个小时的话,在店里更暖和。
所以说,除了卖东西之外,便利店在城市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甚至拥有我和顾客都不知道的功能。
冬天它给你暖宝宝,雨天给你伞,外面不太好的时候,你随时都可以进来躲一躲。哪怕是进来转转,等个人,它也帮你消磨时间。
10.每天都会背诵一遍的誓言
也有很委屈的时候。有次一个中年妇女带着孩子来,孩子趁她不注意,把货架上的洗面奶打开挤出来了。她坚持说以为那是试用装。理论了很久,有其他顾客进来,她就哭着跟人说受了欺负,很委屈。后来我不想再计较下去,就说商品损坏我也有责任,然后自己把账付了。
我很无奈,也挺委屈。但这是一个服务行业,很多情绪是每天都会有的常态,所以我每天上班前都会去小屋里说一下工作誓言:“今天也会充满热情迎接我们的顾客,给顾客带来最大的满足……”这段话早已经熟背下来了。
还有那些被便利店温柔相待过的顾客们:
@Seven
97年在深圳,公司宿舍楼下有一间便利店,我和老板关系还可以,有治安管理员来查暂住证的时候,我就躲在她们家厨房里。
@郭大侠
我们公司楼下的7-11,陪伴我弟弟等待孩子出生等了一晚。
@tamako酱
去年在北京,总是下班很晚,我是属于很累就会很想吃的女孩,越晚越爱吃零食,经常深夜下班回家前去楼下便利店买干脆面吃。
第一次去收银小哥说,别老吃这个对胃不好,我笑了。第二次去,他又说,这个对胃不好,下次买面包也比这个好啊。第三次去的时候,
小哥竟然拒绝结账,并向我指了前面50米的小饭馆
,他说,前面那家盖饭炒饭都有,别再吃这个了。
@派大星
高雄的七天便利店真的很暖呀,因为我跟在那里卖鸭肉便当的男孩在一起结婚生子了。
虽然便当60台币,但我更想跟他在一起生活60年。
@珥玉
两年前还是高中生,当时一个舍友半夜起来说饿了,不知道谁说了一句,西门外面不是有好邻居吗,不会去买呀。他听完就没声了,我们以为他蔫了。可过完那周他就没住过宿了。没人知道原因。直到学期末,全校开大会时,老师读了一份处分通知单,内容是:
经级部讨论,校领导审议,决定给马同学记过处分。原因如下。11月26日凌晨,马同学不顾住宿生准则,半夜离开宿舍,撬开楼门,并从学校北墙翻墙而出。前往好邻居购物。后,翻西墙返回时被警卫发现……
现在的学校边上也有一家好邻居,每一次走过,都会想起马同学,会想起那时候的荒唐。
@Mimo
家楼下的便利店,鞋子脚后跟磨脚忘带创可贴,便利店一买就是一大盒。于是阿姨拿店里的胶带帮我粘了纸巾粘在鞋上。
@丑丑小姐
在便利店门口看见他和她一起走过,猛地赶快转过头,避免一场尴尬。被分手,转身买了一杯关东煮,安安静静的吃完,向过去说了再见。从此看见那家便利店还是会心痛,但一杯关东煮问题就会被解决。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更何况是糟糕的过往。
@阿牛寺寺
很低落时在便利店吃南瓜粥,突然飞来一只大飞蛾。一个很爱笑的店员小哥过来帮我打虫子,看出来我心情不好,说“不仅打虫子,我随叫随到喔!”然后给了我一个超级大又暖的笑脸。
@ranee
刚到这座城市时,每天像失足少女一样无助和茫然。有天晚上姨妈痛,忍痛下楼买便当和姨妈巾。店里的小哥没扭头地跟我说,这时候别吃这些了,不营养也不健康。
第二天我下班回来买些小零食,他塞给我一个便当盒说,吃这个吧,家里做的,这样才会更舒服。我推让着,他硬塞说你不要我就给你送楼上去,我只好认真吃完这份“陌生人”的爱心餐。后来我每月的那天,他总会准时跑上来给我送姨妈巾,什么也不说就又下楼收银。现在我已离开四年有余了,有时开车经过,也倍觉熟悉和温暖。
@Y
毕业刚来这座城市不久,有一次等男朋友下班,到十点多。
以为晚饭只能吃泡面了的时候,他神奇地从那家便利店带出来两份热腾腾的鱼香肉丝饭,第一次主动说了我爱你。
@小倩
快要上舞台了,短裙的唯一一个铁扣的线开了一半,立马跑去便利店买了小别针,万幸!
@vocal
经常学校对门的便利店买烟,老板娘每回都要塞给我一个打火机,所以现在我有了一抽屉打火机。
@夏朵儿
公司楼下的便利店,老板知道我抽什么烟,爱喝什么饮料,吃什么口味的锅巴,吃哪一种泡面……我觉得他知道的太多了。
@旦旦
31岁单身。10月底,杭州郊区,细雨,高烧38.5,24小时没吃。下午6点拖着全身的疼走到300米外的全家,服务员递过来的热乎乎的酸菜肉沫粥。
@小玉
那会刚来深圳,有天下地铁已经晚上10点半了,在便利店买饮料,一个年轻的着保安制服男生正在结账,一罐加多宝。店员说:“4块”。小哥很窘迫地捏了捏手里的钱:“只有2块5”。店员再次提醒“两罐一起只要5.5,支持手机支付哦。”小哥很小声地说:“我没有⋯”
“那我跟他一起吧。”我把手里的每益添放下了,换了一样的加多宝,“那你们怎么结账呢?”店员问。我说,他出他有的钱就好啦。最后年轻的男孩迅速消失在夜色里。
@xxxsober
因为身体原因,每周都一个人去医院看病。打车,挂号,排队,检查,诊断,一个上午总会消耗掉我一天的精力。中午总是会去医院旁边那家便利店买份糕点,几个月来带给我的就不止是饱腹了,更是陪伴。
像是个熟悉的老朋友总会约在中午见我,会寒暄,会问我病情,仿佛我一直都不是一个人在抗争。
@liuliu
和好友去韩国的时候,住在一家民宿,楼下有一家GS25便利店。晚班店员是个中年大叔,一天,他看到我们两个女孩拿了一瓶酒精饮料,就送了一瓶矿泉水,然后一手拿着矿泉水,一手拿着饮料,将两个瓶子碰了一下,递给我们,意思是兑在一起喝,可以减少酒精含量。很小的事,却感觉很暖心。
@WinAs
成都茶店子地铁站下面的舞东风,每次从家到学校都需要经过这里。有一次送妈妈坐车,回来的时候特别伤感,想哭。在店里买了三根烤肠,在地铁上站着吃,出地铁站的时候擦干了眼泪。
@Nvb.11
在台北时,进去一家7-11,买m巾,店员小哥问我需不需要塑料袋。我想着一会就放包里走了就说不要。然后小哥给我包了个牛皮纸袋。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前年冬天,通宵建模到凌晨五点,四个人都饿到不行。从三号楼出来,走大概两百米,在拐角看到南区的全家弥散出暖橘色的光点。
队友说:“好像天堂大门的光啊。”
@咖喱你个fu萝卜
在便利店最有感触的一次是碰到一对爷爷奶奶,一起学用微信结账,相互拌嘴特别有爱,用手机记下了这一幕,到现在也没删。
@MYA
有一天加班到很晚,走到家附近过马路时,发现有个男人尾随我。假装淡定走进了路口便利店,这个男人在店外停下来,还在窗口探头往里看,像是在找我。心里害怕,就和店员说被盯上了,两个大姐一听就走到门外去,大喊了几句,那人慢慢又走回路口去了。大姐给我望风,说没事儿了,快回家吧。
@porain
在上海实习,为了省钱,每天早上固定的一杯黑芝麻豆浆成了我的元气加油站。久而久之,已经成为不需要打招呼就能和店员心意相通的熟客,一个眼神一抹浅笑,
仅靠一杯豆浆联系起来的人们,大概有一天也会像豆浆一样生活得温暖如春天吧。
@冷夏
有次和好友吃饭喝了些酒,没有喝醉,轻飘飘地走回家,身上有些发冷,路过7-11买了杯热饮。店员见我喝多了坐在靠窗小桌上,过了许久跟我说,你想坐多久都可以的,没关系,要不要再喝些热水?
@一只特立独行的猴
五年前,未满法定年龄的我,借别人的ID在洛杉矶的一家7-11买了人生中第一打啤酒。
于是这家便利店就如同药店一样的存在,我从中买的像是镇痛剂,暂时治愈青春路上的愁。
@炸裂娇子
刚失恋,为了让自己忙起来就频繁去离学校很远的地方学画画。上完课去大厦一层的罗森便利店吃关东煮。有一次一个陌生人在我旁边吃关东煮,临走时他递给我一张餐巾纸说:“没事,擦擦。”他走后我落下了失恋后第一滴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