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湖泊、天空、寺庙、喇嘛……无数人感叹过西藏之美的震撼。本期《梦想改造家》就来到了这个很多人心之向往的地方,首次高原改造,节目组不仅要面对高海拔作战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可控的外在因素,还要将藏族风格和现代性完美融合。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平均海拔3600米。平均每天日照长度大于8小时的拉萨,又被称之为日光城,晒太阳,喝甜茶,是这里人们生活的日常。
▲
本期改造委托人
本期委托人洛桑家是三代六口人共同居住的房子,一楼一底的房子,以及当中围合式的小院,这样的建筑不仅在拉萨,在整个西藏地区都是极为普遍的。看上去“富丽堂皇”的屋子却因为各种问题,无法正常使用,为了家人能够享受到好的生活,洛桑决定改造这个家。
▲
改造前房屋情况
○采光严重不足,冬冷夏热潮气重
○格局设计不合理,年迈父母生活不便
○功能划分混乱,空间利用率低
○屋内设施落后,无法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
1、
重新布局,把阳光带进屋内
洛桑的房子总面积为202平米,改造前,洛桑家虽然看上去比较漂亮,但其实家里采光不足,功能划分混乱,储物空间不足,全家两排房子一个卫生间,非常不便。原来家中的地下室、天台、都堆满了杂物,实际上已经荒废。为此设计师根据委托人的要求,进行了重新布局规划。
设计师在新建前排平房区域,为委托人增加了一个半地下的空间,位于多功能室下面。同时改变了大门的位置,让增大了活动区域。
在拉萨,家家户户都有一个专门的阳光房,可委托人家中的阳光房因为漏风漏雨,冬冷夏热等原因被封上了,利用率极低。为了把阳光重新带回这个高海拔的家,设计师史洋重新布局,不仅让阳光房重获新生,更利用外立面的弧形设计和花砖的设计,让每间屋子,甚至地下室都充满阳光。
▲
改造后外立面
设计师不仅加大了每个区域窗户的采光面积,他还把光线也引入了地下室。
▲
改造后地下室
二楼佛堂,在采用较大面积采光面的同时,内侧增加二层滤光系统,设计折叠格栅结构的窗,“当阳光特别强烈时,通过格栅的墙照入会有所过滤,因为佛堂是一个平静、神圣的空间,我们希望把光线压低得较柔和一些。”
▲
改造后佛堂
2、
摒弃华而不
实,回归自然材料
设计师在参观房屋时,对屋内精致华丽的装饰印象很深,但拆除下来却发现,这些装饰竟然是用塑料制成的。
塑料虽然轻便便宜,但容易变形,强度差,承受能力不足,还易燃烧,燃烧后会产生有毒气体。因此设计师在改造后的房屋内,全部使用木质装饰。
阳光房本应是洛桑家利用率最高的空间,也是此次改造的重点。针对原先空间采光不足的问题,设计师计划将阳光房和客厅空间贯通,这样不仅面积整体扩大了,还兼具了餐厅的功能。设计师选用三玻两腔的玻璃,隔绝能力好,而且坚固。
3、
民族风情与现代完美融合
在整体建筑外观和格局出来以后,建筑师史洋也按照当地的习俗。为这个房子的大门和窗口以及过梁处增添了藏式装饰。
外墙墙面设计师用木纹为底面浇灌混泥土,又选择了开放式外墙漆,既能暴露木纹肌理,白色也是向传统藏式建筑致敬。
▲
改造后木纹外墙
风格的点缀上,设计师按照当地习俗为这个房子的处处增添了藏式装饰。
设计颜色上,设计师根据不同空间,选择了不同的色彩与之对应
。
除了室外风格的点缀,在室内部分,为了更适合委托人一家的需求,设计师还多方查找资料,自己设计了许多具有民族风情的灯饰和格栅。
4、
人性设计,满足家人需求
为了解决家里面取暖的问题,引入环保节能的采暖系统,配合全屋地暖,设计师还专门挑选了实木地热地板。
与此同时,设计师设置两个不同的卫生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情感需要。
新定制的家具为委托人一家的增加了大量的储物空间,儿童房也有了合适高度的桌椅。
为了方便老人起居,特意将老人的卧室放在一楼,同时中间设置了帘子,保证两个老人晚上的睡眠互不打扰。
▲
改造后老人房
重新规划后的空间,设计师将入门区域从东侧调整到南侧 ,使得房子的庭院更加规整,可用面积也扩大了4个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