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县名出自诗经《无衣》“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寓意舒适且美好。
近些年安吉发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数字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总部经济逐渐培育壮大,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前瞻性的绿色发展战略,安吉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如何将生态特色与经济发展完美融合。
本项目的核心正是充分利用自然要素,营造具有安吉特色体验与意境的办公场所。
在经济大环境、招商、运营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了
“1+N”
的设计策略:“使项目具有更多
适应性、可变性、开放性
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通过自身的调节让其成为“内功”深厚的生态数字经济产业园区。
项目位于灵峰山脚下,顺应等高线形态,将场地6米高差划分成三个层级。两幢体量最大的总部办公顺应山势,由南往北设置在地势最高处,构成了“1”的部分;九幢独栋办公以组团形态布置在较低处,路演中心结合斜坡覆土屋面在场地最低处,两者共同构成了“N”的部分。建筑体量由小到大,高度随地势由低到高,形成从城市到自然的过渡。
“1+N”即一轴多岛的景观空间结构,项目定位为开放式办公园区,通过梳理周边自然资源形成了一条连接北侧、保留松林和南侧运动公园的景观绿轴,使项目与城市景观系统融为一体。
总部办公设置1-2层的底层架空,将绿轴景观延伸至架空层与西侧山体形成呼应。同时增加了景观层次和视野,减少了建筑体量带来的压抑感。
绿轴两侧结合地形和功能形成若干绿岛,设计分别赋予了“阅读绿岛”、“社交绿岛”、“艺术绿岛”、“创意花园绿岛”等主题,提升了办公空间的丰富性。
项目借鉴安吉传统村落主街+小巷路网模式设计提出了“1+N”的步行系统。项目景观绿轴设计为复合立体步行“主街”,由北往南依次串联了多个主要户外功能空间。
设计结合景观组团分布由主街发散出若干不同尺度和形态的“小巷”到达每幢建筑的出入口。通过街巷步行系统由公共空间过渡到私密空间,提升了使用者的归属感。
“1+N”代表了整体与分散的经营方式。沿山两幢总部办公,既能整幢使用,也能分层或按照不同面积需求分割使用。9幢独栋建筑可提供给具有潜力的中小创业企业。接待、餐厅、超市、咖啡厅、健身房等配套功能结合使用流线便利性散落布置在不同景观节点处,增添了生活氛围。由于项目的开放性,配套设施可对社会共享,进一步增加了商业流量。
山水是主角,建筑是融入自然之中的风景。结合传统园林“看与被看”的理念,建筑造型设计既需要形体的表达,也需要由内向外的视觉感受。9幢独栋建筑从赖特的“草原样式”吸收灵感,提取转化安吉传统民居坡屋顶和屋檐的样式,用铝板和玻璃的搭配生成独特的建筑造型。
与景观呼应的半室外露台空间,增加了办公与自然的亲密度,同时大尺度屋檐使其内部视线更加聚焦自然景观。沿山建筑通过设置尺度合适的铝合金遮阳板、双层架空空间、层层跌落的退台,呼应了山体的起伏,弱化了建筑体量感,使建筑融合在环境之中。
路演中心独特的圆盘悬浮造型和内部竹节伞状结构系统为本项目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设计利用参数化归纳了十二品钢桁架和表皮,并将设备管线巧妙地环绕在网架内部,形成开阔的伞状会议空间。在钢桁架顶部悬吊的三层结构,使得上层空间悬浮于下方的无柱区域之上,独特的建筑造型与入口形象广场共同构成了区域的地标。下部空间与市政绿化相接,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城市公共观景休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