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腾讯战略大升级方案,第一反应是:
祈祷腾讯不要那么快倒下,希望坚持到微信替代品出现
。
是的,从方案看现实的腾讯似乎更现实了,新的战略依然是跟随策略,但这次可能跟错了人,未来结果似乎堪忧!
先来看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这算是大家认为的亮点,但这显然是被动跟随做出的战略安排。
亚马逊早在2006年就推出了AWS云计算服务,AWS在2017年全年营收达到了174亿美元(约119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3%,占据了全球约40%的云服务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当之无愧的老大。
中国第一大云“阿里云”在2009年推出,现在做到了全国第一, 2017年上半年阿里云以5亿美元营收,47.6%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坐稳了中国云市场老大位置。
腾讯云2013年才发力,2017上半年营收约1亿美元左右,市场份额为9.6%,仅是阿里云的20%。
2006年,2009年,2013年,腾讯的云战略比亚马逊晚了整整七年,比阿里巴巴晚了四年,简直不可思议,遥想Pony当年,1996年ICQ初出现,1999年腾讯的OICQ就占据了中国在线即时通讯接近100%的市场。
只能有一种解释,这一次Pony跟随的不是外国人,而是外星人马云,时间上差不多,倒是阿里巴巴很好的继承了腾讯的跟随策略。
这背后的原因不难找到,因为马化腾是马化腾,2010年的深圳IT峰会上,当马云大力推崇云计算之时,马化腾这样回答“尚为时太早”,“像使用水和电一样使用云计算资源,要几百年后、一千年后才可能达到阿凡达那种现象,还是太早了。”
从互联网角度看,其发展可以很好的满足人类的四大需求:
内容(资讯)、社交、交易、娱乐
。
这四大需求从基因层面看,社交和娱乐最近,内容和娱乐较近,社交和内容较近,交易则相对独立,和其他三个都比较远,但交易离商业核心金融最近(延伸阅读《
基因突变将终结传统金融行业
》)。
腾讯的基因是社交,移动互联网时代幸运的由QQ升级出了微信,阿里的基因是交易,移动互联网时代幸运的派生出了蚂蚁金服(金融),新浪的基因是内容,移动互联网时代升级出了微博(可惜错过了成为今日头条的机会),百度的基因是内容(搜索技术),顺基因走向了人工智能。
腾讯顺基因生长牢牢占据了互联网四大核心需求之一的社交,也把另一重要需求娱乐(游戏)发挥到了极致,交易方面,腾讯在屡战屡败之后采用了投资的方式,投了京东、拼多多、唯品会、蘑菇街等。
内容方面腾讯亦是全面跟随,但一样毫无斩获,即使采用投资的方式,依然错过了微博,更是错过了今日头条,对市场而言这是好事,算是放过了今日头条,也成就了BATJ,这个
J不是京东而是今日头条
。
顺基因生长会顺风顺水,逆基因生长屡战
屡败,这其实是最符合逻辑的,从这个角度看,腾讯的问题不是因为太现实,而是出在不太现实的理想上,是梦想出了问题。
是啊,大家(包括马化腾)一定认为腾讯是一个最应该有梦想的公司,
记得之前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洪榕:腾讯不能没有梦想》
(点击阅读)
,文中说到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可以没有梦想,但腾讯不能没有,因为中国人几乎都挤在腾讯的产品微信这条跑道上,如果这是一条没有梦想的路,那是会阻挡中国梦的。
回到这次腾讯战略大升级,来看看马化腾梦想中的“现实”布局,腾讯这次变革改变了原有的组织架构,将事业群中的业务按属性重新分类,
七大事业群重组成了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