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坐在宝马车里哭?或许你只需要1块5毛钱……
近日有网友爆料,在沈阳地区的沈北大学城附近突然冒出一支崭新的宝马车队,十分抢眼,而这一水的宝马车也并非是车展或车友活动,竟然是身负二维码的共享汽车!
沈阳街头的宝马共享汽车 图片来源:沈阳新鲜事
宝马也能共享,这着实是个新鲜事。据该共享汽车经营商透露:作为全国推广的第一站,近期将率先在沈阳投放1500辆全系宝马轿车。目前,首批共享宝马正处于路测调试阶段,下周将驶上沈阳街头。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批宝马车的租赁价格十分低廉:只需缴纳999元押金,每公里仅1.5元,每天200元封顶,无需自付油钱。
实际上,在北京的街头不久前也出现了共享的奥迪A3汽车,该共享汽车的定价同样十分亲民:
30分钟起租,起步15元。超过30分钟为0.5元/分钟,相当于1个小时仅仅30块钱
,这个价格也完全碾压出租车及各种网约车。更重要的是,用户体验更加舒适和有面子。
北京街头的共享奥迪车
近年来,共享经济飞速发展,覆盖面迅速扩大。时至今日,共享单车、
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等共享经济的入驻,大大便捷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特别是在共享单车已经现象级运营的今天,共享汽车的发展也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
走,扫码去飙车
实际上,在世界各地早有历史的租车行业可以算是共享汽车的雏形。但租赁汽车往往价格不菲,因此一直没有成为普通民众出行的首选。
电视剧《欢乐颂》中为追求女友而租车的王柏川
到了2015年下半年,随着共享经济的热火,越来越多的媒体、投资人才开始关注智能共享租车领域。发展至今,不少一二线城市都拥有了自己的“共享汽车”平台。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小微型客车分时租赁企业40余家,车辆总数超过4万辆,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杭州、深圳、成都等几十个城市均有投放。主要提供服务平台有Gofun、Car2go、EVCARD、TOGO途歌等,押金从300-1000元不等,计费标准也各不相同,平均每小时租车费用大概为20到30元。
凭借着低廉的出行成本与便捷的服务,一时间,民众纷纷为共享汽车叫好。
不过进入2017年以后,随着几起共享汽车的事故以及企业面临的经营资质问题,共享汽车的前途一时间遭遇质疑。
共享汽车事故现场
资本、豪车都来凑热闹
但一则新政似乎带来了共享汽车的第二春。8月8日,由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鼓励分时租赁经营者采用信用模式代替押金管理。
有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共享汽车的发展更加被资本所重视。近期,奥迪和宝马加入共享汽车行列也意味着共享汽车的品质和服务有了质的提升。
一位在共享奔驰车边扫码的用户
不久前,汽车分时租赁企业巴歌出行刚刚获得2500万元的A轮融资。而在此之前,行业先行者如途歌(TOGO)、EZZY、PonyCar、Gofun出行等,更先后完成了数额不等的新一轮融资……
用户用手机寻找共享汽车 图片来源:新华网
据悉,上汽、北汽、吉利、知豆等国内多家具有整车企业背景或资本雄厚的汽车品牌,都已布局支持旗下公司开展分时租赁业务。
无车一族也能成为老司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十年后中国驾照持有人会达到10亿,而中国眼下的道路和相关基础设施对汽车保有的最大容量仅为3亿辆,“有本无车”一族将达到7亿。
美国专车公司Lyft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齐莫也对媒体预言,
“人人购买私家车的行为将过时”。
罗兰贝格发布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描绘了行业发展的广阔前景:中国汽车共享用户直接需求将由2015年的每天816万次,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每天3700万次;市场容量也将有望由每年660亿元增长至3800亿元,潜在需求带来的潜在市场容量更有望达到1.8万亿元。
看来在不久以后,无车一族也能成为老司机也不再是梦想。
共享汽车似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是从目前来看,真正普及开来还有诸多问题等待解决。
十亿富翁才玩得起的游戏
首先是成本和运营的问题。共享若能成为现实,首先要满足数量的供给。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一类资源,由于本身成本不高,因此大规模铺设的障碍便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但共享汽车模式过重,根据统计,1万辆车需要10亿元级别的资产,而消费者的大量需求使企业前期必须用大量资金购车。
另外,许多企业为提升用户体验,努力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取还车的需求,但与此同时也要付出增加人员运营成本的代价。因此,企业承担的高额成本时刻考验着企业自身的运营与造血能力。
据业内资深人士透露,目前在北京地区所有从事汽车分时租赁的数十家企业中,尚能维持正常运营的仅仅只有15家左右,而且都是小规模运营,有的处于略为亏损的状态。
而过去一年多来退场倒下的企业不在少数,其中不乏曾成功获得过上千万美元融资的平台。
不久前,已宣布停止运营的友友用车创始人表示,共享汽车目前难盈利,费用完全不能打平成本,长期亏损的话,财务投资人就会比较谨慎。这其实就是在说,友友用车烧钱难以持续,导致资金链断裂。
共享汽车也成照妖镜
“共享经济是公民素质的一面镜子”。这句话并没有错,不过可惜的是,目前国内公民素质依旧不能实现每一位使用者都“良心驾驶”,那些随处可见被恶意损坏的共享单车就是最好的证明。
共享汽车同样面临着类似的考验。
根据记者的调查,在北京中关村步行大街某共享汽车停车场,管理员们对汽车内脏乱差毁的现象,已经习以为常。
首先,车内的卫生难以保障,使用者在车内留下各种垃圾,甚至呕吐物等情况并不少见。更有甚者会将共享汽车上的一些零部件私自拆下进行倒卖或者换到自己车上。
这些开支相加,每年会有数百万的费用。而随着租赁网点扩张,车辆持续投入,这块隐形成本也会越来越多。”
其次,暴力驾驶损毁、小剐小蹭发生后,遮掩、隐藏、若无其事的情况,经常发生;
最后,违章停放、任意占用公共场地的行为屡禁不绝。
权责和监管
此外便是权责认定问题。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大大小小不同的事故,大到涉及生命,小到各种剐蹭、违章。在整个分时租赁的过程中如何及时发现,如何划分责任并对肇事人进行追责,目前市场上的共享汽车平台对这一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这也成为目前整个共享汽车行业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由于共享汽车随取随用随还的特性,在这场分时租赁的“接力”赛中,事故发生如何对肇事人进行追责,如何判定事故责任,成为卡在共享汽车发展道路上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