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几时起,今日头条早已成为各家巨头的围剿对象。腾讯有天天快报,阿里有UC,百度本身的核心就是内容分发,小米投资了一点资讯,新浪有新浪微博。
/
文|
喜乐
来源|
投资界(ID:pedaily2012)
4月6日消息,有媒体报道,经多方人士证实,今日头条已在2016年末拿到红杉资本、建银国际等方面投资的10亿美元D轮融资,现估值超120亿美元,荣登独角兽俱乐部。
在本轮融资进行的过程中,新浪和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也被爆料已分别退出今日头条的股东名单中;其中新浪将股份转赠给其他内部投资人,周鸿祎则是将股份转让给今日头条的管理层。
10亿美元的融资消息早在2016年11月就已被媒体爆料,届时传闻该笔10亿美元的融资主要用途在于其母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的海外扩张计划(美国、巴西、日本等)。
投资界了解到,今日头条的上一轮融资还是在2014年6月,融资1亿美元,估值超5亿美元;也就是说,今日头条用3年“沉默”耕耘换来了约24倍的投资价值。
另外,有BAT方面人士对媒体透露,今日头条在2016年的营收已超过60亿元,净利润可达6亿至7亿元。根据官方数据,截止到2016年8月底,今日头条拥有超5.5亿的装机用户,月活跃用户超过1.3亿,日活跃用户超6000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负责本轮具体融资事务的人即是于2016年10月24日上任的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柳甄(原Uber中国高级副总裁,负责Uber中国的战略投资等方面业务)。当时即有业内人士分析今日头条招揽柳甄在于看中后者的强大资本运作能力。
2016年10月底任命柳甄为高级副总裁,2016年末获得10亿美元融资,这似乎也是柳甄为新东家准备的第一份见面礼。也许下一次,就是今日头条筹划上市的动作了吧。
BAT打不过也进不来,新浪“割肉”,京东赢了
不知道几时起,今日头条早已成为各家巨头的围剿对象。腾讯有天天快报,阿里有UC,百度本身的核心就是内容分发,小米投资了一点资讯,新浪有新浪微博。
拥挤的内容赛道里,今日头条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成为了新媒体时代里唯一一家BAT“打不过也进不来”的地方:2016年,猎豹全球智库公布新闻资讯类APP的排名,今日头条以周活跃渗透率达13%,位列第一。另外,2016年7月,外界传闻腾讯将投资今日头条,CEO张一鸣以Go
big or go home为回应正式对外表示“无意做腾讯员工”。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头条的盈利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收入。而恰恰有业内人士透露,阿里则一直是今日头条的广告金主,但由于即使与阿里合作,用户通过今日头条去阿里平台购物,购物结束后页面也无法回转到今日头条,这对今日头条可算是“亏本生意”;另外加上阿里旗下的UC与今日头条构成竞品关系,双方最终无法深度合作也无可厚非。
相比起来,京东可算是这场棋局里的意外赢家。2016年9月27日,京东和今日头条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共同推出“京条计划”。京东通过今日头条获取海外流量用户,今日头条借助此次电商合作,做更精准的广告投放。关键是,与阿里无法达成的合作,京东完全满足:消费者在今日头条购买京东商品时无需跳转出今日头条App,即可闭环完成从下单到支付等全部流程。
新浪也同样因为竞争原因最终于D轮融资阶段退出今日头条。有创投业内人士对媒体透露,此次新浪退出正是因为今日头条与新浪及新浪微博的利益冲突过大而不得不“放弃”今日头条股权。截至本文发稿,微博的市值也只有106亿美元,随着公司的扩张,估值已超120亿美元的今日头条正渐渐以迅猛的速度瓜分新浪微博的广告份额。
不过即使如此,新浪此次退出很显然也收获颇丰。C轮中新浪微博作为跟投方参与了累计1亿美元的融资,占股5%,公司估值5亿美元;而根据D轮超120亿美元的估值,可以推测新浪不得已放弃的决定还是为自己拿到了数十倍的投资回报。
崛起后的今日头条以人工智能颠覆了众人对媒体的定义,之后BAT一系列的动作也被业内人士认为在围剿今日头条;然而小编认为在媒体转型进入人工智能化、大数据化且自媒体化的时代里,正是成立于2012年的今日头条围剿了我们的新媒体时代。
早在2016年年初,今日头条内部人士对外透露今日头条的视频业务以低调的方式飞快增长,阅读量甚至已超越图文和组图。2016年9月,张一鸣对外表示,“今日头条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短视频平台”。据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了解,2015年头条视频的日均播放量为1.8亿,2016年该数字为12.69亿,增长605%。
张一鸣说,2017年里将拿出10亿人民币扶持短视频创作者。
显而易见,短视频是今日头条的重点发力领域。2017年2月1日,今日头条宣布全资收购美国短视频平台Flipgram;此外,摔跤赛事版权方—世界摔跤联盟 WWE、体育赛事版权中超联赛、芒果TV都与今日头条建立了短视频内容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