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出于这些因素,我们开始做“自如”。“自如”也是第一次把房屋的管理单元从“套”、“年”变成了“间”、“月”。我们第一次做这种尝试。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做了非常多的事情。今天“自如”在全中国大概管理着50万间的公寓产品,我们自己也是觉得我们做的比较慢,但即便如此,每年依然有100%的增长。今天“自如”已经进入中国的9个城市,我们会超过日本的大东建托,会成为公寓住宅的提供商。
在此期间,我们也有一些感受:
第一,我发现我们做的比较重。
在中国做一个轻的服务行业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周边所有事情看起来都是比较轻,比如监管体系、信用、房屋品质,以及很多中国的C端的业主并不对出租型物业进行基本的传统化改造,等等。在此过程中,我们不得不自己去做很多非常重的事情,比如在整个“自如”的产品装修改造过程中,我们希望产品公司14天就能够提供一个标准住宅,但现在市场上并没有人能做到。所以我们自己不得不去做装修公司,今天在北京来看算是最大的装修公司。
在为租住的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标准的保洁等服务,但市场上也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所以我们在北京提供一年超过300万次的保洁、小修、小搬等各种各样的服务。
这是第一个我们不得不做的、比较重的事情。
第二,我们从线下开始逐步推进,这是快不了的。
其实,今天“自如”在中国完全可以用更快的速度跑起来,但是我们内部不允许快,因为我们信仰“慢就是快”,“慢点可能更快”。我认为,在整个中国的基础服务产品的提供过程中,“慢”相对可能对品质更有保障。
第三,我们今天做了大量的信用体系。
“自如”今天已经成为一些大城市年轻人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服务产品的供应商。我们也会为“自如”消费者创造一个我们认为的理想社区。我们有一个愿景,就是“让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很多中国人希望拥有房子,但事实上,今天的中国,买房越来越难,并不是说90后不愿买房子,而是买不起房子。因此,我们不得不去通过租赁解决居住问题。
今天租赁本身也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比如我们每年“七夕”时会举办集体婚礼。现在有很多城市里的优秀女孩,到了岁数比较大找不到男朋友,很多人就建议,让她们到“自如”去。自如每年七夕举办的“不房结婚”,就是没有房子就结婚的集体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