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间与国土空间。
空间源于拉丁语,指两个事物之间的距离。国外学者的“三元空间理论”认为,空间是一种结构,包含着空间性实践、对空间的再现/表征、表现的空间等三方面内容。空间也是一种关系,指存在于精神空间与物质空间、社会空间之间的关系。
就国土空间而言,从范围上看,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力管辖的地域空间,包括陆地国土空间和海洋国土空间;从内涵上看,国土空间不仅是社会经济的投影或载体,更包含了人类与空间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属性,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属性,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构成的时空信息系统;从管理上看,国土空间具备与行政管理尺度相对应的多尺度性;从内容上看,国土空间具有与土地利用、集约发展、生态保护、城乡宜居等相关的多维性。
关于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起源于“二战”后日本的国土整治规划和国土综合开发规划以及联邦德国的空间发展规划等,其共同点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以实现国土的均衡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不是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拓展。宏观尺度的空间规划主要解决空间可持续发展问题,而城市尺度的空间规划则面向城市可持续发展。其中,地方空间规划以约束性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主。因此,不同尺度的空间规划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内容,不同地域面积和政治体制的国家对空间规划的定义也是不同的。如:德国联邦空间规划侧重空间可持续发展;日本国土形成规划侧重国土资源的利用、改善和保护;丹麦因其国土面积小,其空间规划则具有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综上,对国土空间规划内涵的理解不同,决定了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内容的不同。
我国现行的国土空间规划深度融合了用途视角的土地利用规划、建设视角的城乡规划、功能视角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和约束性的特质,而其具有的多尺度性质决定了规划实施监测的全体系特点和传导反馈特征。
关于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的本质是以监测为手段,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状况进行体检评估。而国土空间监测是对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活动、生态环境等国土空间全要素进行动态识别。国土空间规划评估则是指针对一定的问题或目标,按一定的标准对国土空间变化状况进行评价和诊断,并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目标或规则,对特定主题或要素变化情况进行预警。
关于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
CSPON是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和效能等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修复活动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反馈或规划调整修编的建议,以支撑实现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平台。其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包含全地域。按照“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职责要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涵盖城市空间和乡村空间、陆地和海洋空间的全部,包括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为此,CSPON的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模型工具层、场景层、用户层等均体现城乡全域、海陆统筹和地上地下一体的特点。
二是贯通全体系。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支撑“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功能,实现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贯通。其具体监测规划目标的实施情况和效能,并诊断国土空间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反馈和规划调整的建议。
三是覆盖全要素。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效能评估不仅涉及土地利用与功能的变化,更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种人文活动密不可分。人口、社会经济、交通、自然资源、生态、文化等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都是国土空间监测的对象。
四是贯穿全周期。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功能包括空间变化识别、规划监测实施、规划评估、规划调整修编的全闭环管理过程。为此,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融合全过程数据、模型、知识和规则等内容。
五是数智全链条。CSPON可建立规划体检评估“场景认知—数据感知—评估模型—决策反馈”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数智逻辑体系,实现全场景可计算、全数据可感知、全决策有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