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公司都希望得到最大化的市场占有率。但抄袭带来的社会风气难以成为推进社会创新的动力。中国的互联网创新一直被冠有C2C(copy to china)的说法,可在2016年过去后,中国移动互联网出海成为行业最大的主题之一,当前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创新已经开始引领全球,在不少细分领域,全球甚至美国市场都已开始Copy中国模式。这样的创新才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
随着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在移动社交、移动支付、移动直播、移动工具等多个领域已经领先全球,“It s Time to Copy from China!”目前,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经全球居首,超过8亿,远超美国、印度等其他国家。在全球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TOP20中,中国公司占据7席。来自中国的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也越来越多,其中蚂蚁金服、小米、滴滴出行、大疆、美团等在全球已经具备非常大的影响力。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同样获得了全球权威媒体的重点关注。在2016年,《福布斯》和《纽约时报》相继发表了“It s Time For Facebook to Copy Wechat”和“China, Not Silicon Valley, Is Cutting Edge in Mobile Tech”等文章,都在行业内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在移动工具应用领域,中国产品的市场优势更明显,已经席卷了全球。尤其在安卓市场上,美国、印度、巴西、沙特、南非等全球大多数地区的Google Play工具榜单上,来自中国的工具产品已经占据了大约70%的市场。
中国公司出海代表了海外的市场需要中国目前的模式,出海的公司几乎都处于垂直应用领域。垂直应用在快速获取市场方面具备优势,比如可以直接解决用户具体需求,开发周期短,能够快速获取用户,而无需深入目标市场。另外,App功能场景的开发以及用户体验的打磨上,中国的人口红利占领了一定的优势。
但垂直应用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整体处于移动应用生态链的末端,有着与手机代工行业相类似的问题:无技术门槛、生命周期短、无溢价能力,绝大多数利润均被上游的应用分发平台和广告变现平台获取。
App创业目前在国内目前已经变成了红海,现在可以进军的创业公司,需要在资本、模式、产品创新等一系列比较严苛的要求下谋求生存,还要顾及巨头给予的压力。很多的创业企业在模式还没有得到证明的时候就已经死在了创业路上,最终可能被收购或者被有足够资本的竞品合并。
在巨头的技术团队可以分分钟开发出你的“创新”功能的时候,证明的结果是靠产品的功能制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App创业已经从简单的产品打造成为了运营和产品并重的生长路径,“抄袭”也已沦为巨头布局市场的工具。
【
上期回顾
】
App生态的“七年之养”
魔漫相机黄光明,走过外人眼中的引爆和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