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带孩子去游泳,无疑是最好的消夏方式之一。
很多名人也非常乐于晒出和孩子的亲水运动:
(扎克伯格陪孩子亲子游泳)
刘烨和安娜带着儿女享受水下世界:
秦昊带小米粒亲子游泳,展现出了温柔的一面:
游泳,可以提高孩子的呼吸及心肺系统功能,锻炼孩子的肌肉、促进大运动技能的发展,还可以强健孩子体魄、促进能量消耗、避免孩子过度肥胖……
不过,相比这些益处,更多家长关心的是:
-
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游泳?
-
脖圈到底能不能用?
-
如何把游泳风险降到最低?
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游泳?
新生儿一出生就可以尝试亲子游泳,也就是由家长抱着孩子一同下水,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共同进行一些亲水的动作。
(贾静雯带着小咘咘参加亲子游泳)
在孩子6月龄后,他们的四肢力量变得强大,脖颈能自主支撑头部,双腿也有力量踢水。此时,家长就可以带孩子进行更多有趣的尝试!
游泳池的水温往往是家长无法控制的,所以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游泳池里的水温,我们建议在孩子进入游泳池之前,家长先把池里的水一点点撩到孩子身上。
游泳最好在两次吃奶的中间进行
,妈妈不要在宝宝游泳后立刻哺乳,要等约15-20分钟,宝宝平静后再进行哺乳,以免宝宝吐奶、呛奶。
每次游泳的时间应该循序渐进。家长可以注意观察,以宝宝既游得开心又不过度劳累为宜。
(菲尔普斯带着儿子在进行亲子游泳)
美国儿科学会不推荐小于4周岁的孩子学习游泳。
孩子在4周岁之前,身体并没有完全准备好接受正式的游泳课。当他的动作能力发育到5周岁水平时,他可以更快地学会游泳技术。
真正意义上的游泳,需要幼儿具备很好的身体力量和协调性,能做到自由独立地跑、跳、单腿蹦,能不用扶,自己上下楼梯,能双腿交替运动,双手和双臂能同时做不同的动作。
此外,4~5周岁的孩子,能更好地理解成人的指令,学习教练的动作,游泳的安全保障又加了一重!
如果家长一定要让小于4周岁的孩子参加游泳学习班,应将其视为一个与孩子一起在水中玩耍的机会,而已。
脖圈到底能不能用?
首先,要将正规游泳与普通戏水区分开来。
很多幼儿游泳馆或水上体验馆,都打出“0岁起教宝宝学游泳”的宣传,其实,这些所谓的游泳仅仅是让孩子戏水的程度,远远不是正规的游泳培训。
其次,有些商家给小宝宝使用的是脖套型游泳圈,也被称为“脖圈”、“颈圈”。
如果仔细观察,大家会发现,套脖圈游泳的孩子视线都是斜向上的,这是因为他们的脖子比较短,而且脊椎发育不成熟,套了脖圈以后脖子只能一直保持同一个姿势,导致头部后仰,
给脊椎造成负担。
(育学园APP某用户的真实教训)
时下流行的亲子游泳,不仅能更好地保护孩子,还能增加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感,不失为一种替代选择。
(图片来自育学园APP,查看更多请下载APP)
如何把游泳风险降到最低?
不少家长之所以不敢带孩子去游泳,很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
其实,只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游泳对孩子来说,是很宝贵的体验。
不要独自带孩子游泳!
千万不要带孩子去野泳!
建议选择正规游泳场所,卫生和硬件条件可靠。
除了要有大人陪伴,周围一定要有专业的安全员。因为一旦发生溺水,周围的安全员能够及时有所反应,最大程度确保安全。
家长千万不能自认为“水性很好”,就放心大胆地带着孩子去游泳。因为意外发生时,家长往往慌了神,乱了阵脚。
家长再有天赋,也不能做安全员。
(图片来自育学园APP,查看更多请下载APP)
不要在泳池周围奔跑!
泳池周边区域往往比较湿滑,孩子在兴奋之下,很可能会忘情奔跑,造成摔倒擦伤,甚至滑入泳池。
家长一定要做好监护责任,不能放任孩子在泳池周边自由玩耍。
永远不要让孩子单独玩水!
建议家长
每次带孩子游泳之前,都复习一遍心脏复苏术和人工呼吸。
关于溺水的急救护理,您可以点击这里进行学习!
小孩子平衡感比较弱。家长
不要
允许孩子使用充气式玩具或垫子来使他浮在水面,因为这些物品很可能突然放气,或者孩子很可能从这些物品上滑入水中。
另一起悲剧发生在陕西咸阳。
妈妈玩手机,导致近在咫尺的4岁儿子溺亡。
当孩子在水中时,家长千万不可分心,
更不能背对着孩子——哪怕1秒钟都不行!
当然,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游泳体验,你可能还需要以下tips:
-
为孩子装备防水纸尿裤、泳镜、泳帽、防滑拖鞋,甚至防晒霜…
-
孩子有皮肤问题时,尽量不要去游泳,因为泳池水中的氯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
-
孩子打完疫苗后24小时之内,不建议游泳。
-
孩子每次游泳后,建议家长及时为孩子冲澡,必要时可根据皮肤状况,使用润肤露。
-
游泳时,如果孩子曾发生过呛水,在游完泳之后,频繁出现咳嗽、气促、喘鸣、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甚至昏睡的状况时,应立即送医。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parents.com
小编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还看到了这样一条留言:
小编借此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1、孩子会不会游泳和胆量没关系,熟能生巧而已。
2、千万不要给孩子游野泳。
Ps:别忘了点👍哦!
还有这些文章,你也可能需要:
>>>
想看更多我们聊过的育儿知识,在微信公众号回复
“
知识
”
即可查看~
授权声明: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