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美术学院
微国美,微距离,欢迎订阅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微观国美,私享平台,以小见大,汇聚思想,将学术家族的艺术笔记,近距离地推送到您的掌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浙江大学  ·  86年前,“ASIA”杂志怎么评价浙大? ·  昨天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月台 | 吾心若安 何日非“年”? ·  3 天前  
四川大学  ·  川大新学期,昂扬起航! ·  2 天前  
四川大学  ·  川大新学期,昂扬起航! ·  2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这本“寒假生活”,就先做到这里 ·  3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这本“寒假生活”,就先做到这里 ·  3 天前  
浙江大学  ·  八大举措!2025年,浙大这么干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美术学院

4年跨越5个国家20多个城市,带回8万G素材,讲了7个故事,这个美院人交出了一部让人看完就想辞职创业的纪录片

中国美术学院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6-19 17:29

正文


《内心引力》

乍一听还以为是一部科幻片,

事实上,这是一部纪实电影,

讲述了国内独立品牌创始人关于梦想、创业、挣扎、拼搏的故事。


在过去的四年里,

我们跑了5个国家,20多个城市,

带回80000G素材,

交出了这么一部讲述7位独立品牌创始人的故事

——《内心引力》。

它是我和夫人弦子以及酿影像工作室同事们的心血,

就像我们的大女儿一样,

我们希望她能走得更远,给更多的人带来温暖和力量。


本片导演、 中国美术学院附中2003届毕业生施秋荣

回忆起这部呕心沥血的作品的制作过程。



在拍片、制作、发行的前后四年,

他和夫人胡弦结婚,生女儿,

完成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施秋荣夫妇看来,

《内心引力》就像是他们的大女儿,

她并非出身豪门,但生性质朴,至善至诚,

希望它能给别人带来温暖,给人力量,

启发他们找到内心的引力。



6月10日,由导演施秋荣和胡弦拍摄的纪实电影《内心引力》于全国上映。


在此前的全国10站的路演中,影迷反响热烈。影片目前在豆瓣评分高达7.6分。


《内心引力》预告片


影片里七位创业者艰难而动人的故事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同时映照着他们对世间美好的坚守。甚至,这部影片里也隐藏着摄影团队使命感与责任心。难怪影片会叩开每一位葆有初心者的心扉,令人时而动情落泪,时而会心而笑。这部纪录片虽说是小众的,但那种情怀却是普世的。人的生命即使短暂,但你我也可以因坚守自己的信念而灿烂。


▌《内心引力》的主角们:

刚刚跳出体制,遭遇困境的张强医生,见过太多生死,这次出走却生死未卜


互联网时代,敢问实体书店路在何方的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

只身一人,揣着三千钱作为启动资金,深入农村寻找安心食材的把文翰


处于瓶颈期雕刻时光创始人的庄仔,在云南逐渐解开心结


八年前,这个美女说要把班夫山地电影节带到中国,她的理想容易实现吗


影片中说得最少,理想却很大的毛继鸿


在印度尼西亚寻找旧木头和新灵感的吴永红,在创业初期,家人都把他当疯子


6月17日下午,施秋荣带着他的纪录片《内心引力》回到母校。影片播放前,在他临时录制的视频中,施秋荣表达了对附中老师同学的感恩之情以及对附中的眷恋之心。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长河,那么施秋荣的这次附中溯源的行动里可以看到他对初心的坚守,对梦想的执着,对品质的追求。观赏之后,不觉让人产生「月印千江,终是一月」之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触手可及的乌托邦

——纪录片《内心引力》观后感


文|王文杰

全山石艺术中心宣传部主任


最近影院正在上映一部纪录片《内心引力》,反响很不错,连莫言、潘石屹都感动得友情出演。有媒体报道:北影节《内心引力》看哭全场。


听妻子方向慧说,该片的导演是中国美院附中2003年毕业的,叫施秋荣,是她刚调到国美附中任教时的第一届学生。方向慧当年任教这个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并兼任施秋荣这个班的班主任,三年来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这个班的学生不仅专业成绩相当出挑,而且文化课的学习氛围也相当好。因为我家就住在中国美院滨江校区的对面,晚饭后或周末常有学生来我家或请教学业,或与我们聊一些学习生活情况、绘画心得、艺术见解,甚至有学生会和我聊美学感悟,还颇有见地。


施秋荣在当时已经显露出勤学习、爱思考的模样。他在四年级冲刺高考前夕,文化课学习上曾经遇到困惑,于是主动找方老师交流思想,听取建议。他谦和而真诚的心性、敦厚而认真的品格,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他们这个班的同学都已是三十五六岁的年纪了,正是阳光灿烂的美好年华,其中不少人已在艺术专业领域中崭露头角,成为国美附中的骄傲,施秋荣就是其中佼佼者之一。


2005年被誉为中国「新锐导演计划」优胜导演的施秋荣,在2006年「亚洲电视大奖」评选中,凭借其执导的纪录片《老北京学英语》力挫众多经验丰富的导演而荣获「最佳导演」奖,从此名声大震,而其导演之路正式开启。


施秋荣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内心引力》是他和妻子胡弦共同导演的,他们率领整个拍摄团队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才拍摄完成这部首次上院线放映的纪录片。



我很久没去影院了,因为如今影院里总是充斥着武打、枪战、科幻、儿女情长、时空穿越一类的电影,多的是聒噪刺激,少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听说施秋荣拍的是纪录片,倒是提起了我的兴趣,于是周六的下午欣然前往,和国美附中的部分师生一起观看了影片。

《内心引力》叙述了7个不同职业的创业者的人生经历。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乌托邦。他们都是有情怀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然而,他们每个人的职业不一样、兴趣不一样,经历也就不一样。电影把七个不一样的人生熔铸交汇到一起,以穿插、闪变、切换的镜头有节奏、有变幻地引领观众走进他们的故事,使这些故事既扑朔迷离又相互映照,折射出变革时代的精神特质。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国梦」并不是虚无飘渺和概念抽象的,而是无数个人内心都拥有的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初心和理想。这七个人的梦就是典型。七个梦时空交织、七个人主体交互,我们不妨称之为蒙太奇的互镜。


这部记录片重新定义了「创业」二字。在通常人的眼里,「创业」总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举措,总是「高大上」的事业,总是成功的鲜花和荣誉的光环,总是「利润」和「市值」。但在《内心引力》里没有。《内心引力》里有的是对自我的发现,对初心的复归,对文化的自信。当这七个人把初心与现实进行兑换,走向社会去寻找和营造内心的乌托邦时,影片中时而叠现出十字街头、林中之路,隐喻着创业途中的困惑和迷茫;时而幻化出七色彩虹、万道霞光,象征着创业有成功的憧憬和希望。


七个人的人生轨迹,七个人的故事让我想起的不是历史上叱咤风云、功高盖世的人物,而是陶渊明、王维以及《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这些人。原来,创业和梦想其实就是去除内心的遮蔽去发现自我,用行动去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摸索实体书店出路的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从上海大都市来到安徽的碧山去创建一个碧山书局,把一个老祠堂改造成一座图书馆,把牛圈改造成咖啡屋,斑驳的土墙嵌入一排排书架,望着村民们喝着热腾腾的有点怪味的咖啡,翻看一本本书籍,成功的「香甜滋味」油然而生。张强医生从体制内走到体制外,在一种落差中紧紧拽住一缕缕希望的光索,突破一个个政策的藩篱,打造出医生集团的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医生的技术才能和职业效应,催生出一系列灵活政策的出台,他的成功意味着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的才能得以更大空间地发挥,内心愿望得以实现的欣慰。发挥匠人精神的solife家具店创始人吴永红去寻找老木料制作课桌椅,用于资助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希望工程,他的经历感受到的又是另一番情形,那就是对大自然中树林的敬畏和老木料中蕴藏的温存,他发誓不砍一颗树木,全部利用废弃的旧木制作成能自行拆装的课桌椅,奉献给在乡村就读的小学生们。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由雕刻时光咖啡馆的创始人庄崧冽的故事牵引出「咖啡教父」的人生故事,观众常常因为「咖啡教父」的一句口头禅「咖啡是我的梦」而不由得发笑。相信其他观众和我一样为他这只顾耕耘不问结果、只重过程不思成功、只顾种植不畏失败的精神,以及执着不懈的信念而深深感喟。


《内心引力》有笑点更有泪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