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佛子如林
愿与有缘共同熏习纯正的净土宗法义,求生阿弥陀佛净土。“普愿有情皆念佛,临终往生极乐邦,家亲眷属永团聚,光寿如同大愿王”南无阿弥陀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佛子如林

闻其名号丨正确理解“专”的意思

佛子如林  · 公众号  ·  · 2018-09-17 18: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 净宗法师



正确理解“专”的意思






为什么依三经不依余经?下面引用善导大师的“二欲学”之文来作解释。

行者当知:若欲学解,从凡至圣,乃至佛果,一切无碍,皆得学也;若欲学行者,必藉有缘之法,少用功劳,多得益也。


这就是说,一切法门我们都依信,都相信,所谓“尽皆仰信”。如果以佛法的解门来说,“从凡至圣,乃至佛果”,所讲的就是五乘教法,人天乘就是“凡”,然后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一佛乘。

这所有的,都没有障碍,都可以学习。“得”是可以、能够的意思。到底学多少,是根据个人的根机,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心量和智慧,就可以多学一些。

但是我们并不是只在解门上,而是还要落实在行门上,依解起行。

“若欲学行者”,实际修行、起行的时候。

“必藉有缘之法,少用功劳,多得益也”,一定要借助和这个法门相关、和自己根机相应的有缘教法,这样就事半功倍,“少用功劳”,稍稍用力,多得利益。

其他法门,如果不是有缘经教,在理解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困难、困扰,修行起来更是未必适合自己的根机。

这是善导大师对我们的慈悲开示,我们懂得有解和行这两方面。学解,有这个智慧、能力,不妨宽一点、广一点,尤其是法师,那是可以的。那学行呢?一定要专。

关于这方面,有人多有误解,“净土法门老讲专,专修专弘,这样其他法门岂不是要受影响了?佛教这么多经典,那就不弘扬了吗?那不是太狭窄了吗?”

这个可以作为一个专题来讨论,不过今天我略讲一点。

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个“专”的意思,这个“专”,是从行门来讲的,一定要“专”;从解门,就可以圆:我们修行要有这个观念。

同时,我们对外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要把我们的宗旨表达清楚。

比如说禅宗讲“不立文字”,这代表它的立场,也代表它的宗旨。净土宗讲“专”也是一样的,代表我们的立场和宗旨。禅宗“不立文字”,难道要把所有的佛经烧掉吗?不是的。佛教的教典,从古到今,最多的还是禅宗的,《指月录》《五灯会元》,文字很多;还有禅门大藏,也很多。

但是,再多的文字,还是说“不立文字”。为什么呢?因为文字不能直接表达本心、本性,本心、本性是文字达不到的。它是要说明,文字很难直接把心性表示出来,不能通过文字开悟,它是要直指人心的。

所以,讲了一千遍、一万遍,他说“我没有说一个字”,所谓“不立文字”,是要破除我们对文字的执著相。

净土宗讲“专”,像善导大师,他一天无论作多少功德,也是“专”,他并没有认为“我在念佛之外修行另外的法门、功德”,没有这个观念。就像禅宗一样,哪怕有再多的文字,也是说“我不立文字”。

这一点要明白。“专”,并不是破斥或者障碍其他法门,不是这个意思,而是避免“杂”。 只要在“专”的宗旨上,专凭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哪怕在行世间种种善法,都归在专修念佛中,这就是“专”,这是万法归宗的地方。


摘自《阿弥陀经讲记》

(因编辑需要,略有改动)



相关链接:


闻其名号丨为什么依三经,不依余经

闻其名号丨唯依三经,不依余经

闻其名号丨修学净土法门, 要专门、纯粹地依据净土三经

闻其名号丨净土宗正依三经的内容梗概

闻其名号丨量身定做释义方法,明本经玄义

闻其名号丨以喻说明“五重玄义”

闻其名号丨解释经典有两部分,即玄义与文义


本愿称名 | 凡夫入报 | 平生业成 | 现生不退

净宗18微信号:jingzongfashi1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