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刻画
原创短视频节目,聚焦生活方式及艺术,致一切美好事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刻画

破败售楼处里的新世界,让一家四口在闹市中享受山林风光

刻画  · 公众号  · 视频  · 2017-07-04 11:0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人 物

SOMEONE



俞挺是一位“梦想改造家”,他善于发现和改造身边那些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的“负面空间”,把旧世界变成一个新世界。在今天的视频里,他将一幢占地400平米左右的旧售楼处改造成一家四口的“桃花源”,化腐朽为神奇,请点开观看。


俞挺:如果这个世界不够好,我们就创造一个新世界

撰文/莫书莹

俞挺的名片上印着:Architect,Bon vivant,Fortune-Teller,Gourment,Historian,Painter,Writer,Shanghailander。有人把这串头衔翻成中文,其中有几个特别活灵活现,比如“重度魔都热爱症患者、身体力行的都市生活实践家、兼具高比格思维和表达的话痨、城市微空间孜孜不倦的强迫症休修正师。”

而在这一众头衔中,他最为公众熟知的身份大概要算是自2015年,参加一档民生纪实类节目《梦想改造家》,金陵路空中别墅“水塔之家”的逆天改造让这位小众圈里的设计大咖一夜之间人气飙升,“人气到底不过昙花一现,只有作品才是永恒的。”俞挺当时这样说,他认为判断一个作品有两方面,“一个是建筑学价值,一个是社会学价值。”

“水塔之家”之后,俞挺似乎一直沉迷于做一些“市民日常生活相关的空间设计”项目中,甚至号召全上海的设计师都去发现和改造身边那些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的“负面空间”,“尽管生活总不尽如人意,至少心里还是有些东西可以相信的。如果这个世界不够好,那我们就来创造一个新世界。”

除了上面的视频外,希望这篇文章也能帮助你理解这个八分园改造的项目。


做设计就像对对子


八分园位于上海一个复杂地块

这处位于上海嘉定的园子占地面积大约400平方米左右,正好是一亩不到,八分地而已,所以八分园由此而来。对于俞挺而言,对于这个自认平时平时有些高调的中年人而言,八分可以算是一个警示,做人八分即可,不可以过满,满则受损。所以八分园的名字就这样定了下来,既是实地而来,又是某种人生观点的表达。

不过随着八分园设计的推进,俞挺掰着手指数了一数,好像八分园里的功能似乎也有接近八种,有美术馆,有图书馆,有咖啡,有茶室,有餐厅,又联合办公,有民宿,有屋顶的菜园子,也有很漂亮的园林……也许多了一种,也许少了一种,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一定把它凑成八分,这样也就坐实了八分园。

(右拉查看更多图片)

俞挺始终记得刚刚见到八分园的样子,那还是一处被废弃的售楼中心,位于街角三角形两层楼建筑的一个边和嵌在其上的四层倒圆台大厅,入口在三角形内院。楼的一侧用作居委会,售楼中心一侧二楼是作为居委预留发展空间。另一侧用作沿街商铺。“三角形加一个圆形是90年代末流行的平面构成形式,没过20年,可惜就不新鲜了,建筑学的时髦还真是是浮云。”俞挺评论说,他的工作是把这样一栋完成短暂历史使命的旧楼,变成包含私人居住,江南园林,以及可以变成半开放公共活动场地的微型文化中心。


八分园的案子,处理起来最大的困难恐怕是如何通过设计,将这个充满人文特色的私家园子与周边杂乱的市井环境剥离。俞挺的设计里有一个重要的策略叫做对偶。八分园几乎由其他功能用房的背面组成,他把这个背面当成上句,把整个八分园当成下句,所以他需要有一个墙把八分园和其他旧有的功能房子给隔开,于是就产生了这堵黑色的格栅墙。之所以选择黑色,是因为它可以作为背景隐到后面;之所以选择格栅,是因为,如果是完整的墙,造价贵,二来,背后那些破败的景象,其实可以与八分园的精致形成对比。

内院中的帷幕将庭院与周边的环境剥离开

栅栏是黑色的,那么就把主要的空间变成白色;格栅墙是直线,那么圆形大厅就采用这个像折扇一样的折面。黑、白,直线、折线,有理性的机理、有意寓的梅花孔,这两种形态就形成了八分园外立面的主要构成。


大隐于市,也隐于野


俞挺说,八分园的所在地是上海嘉定,上海五大名园,嘉定有其三,然而这几十年,嘉定公园造了不少却乏善可陈。于是,当他站在荒废的内院,便决定要在这里造一个园子。向七十年代的上海街道公园比如蓬莱、霍山和西康公园致敬,向嘉定的园林历史致敬。

这里他再次运用了“对偶”的设计理念,把嘉定江桥的所谓现代景观作为上句,八分园衔接七十年代造园精神作为下句。整个园子又是外界环境与建筑主体之间的天然连接,他们特地保留了园子里原有的棕榈树,又重新移植了一批竹子,两种植物混搭在一起,竟也毫不突兀,树上还有鸟来筑巢,有凤来仪,寓意祥瑞。

庭院尽头的跌水

沿着竹林进入前园,可以看到一汪池塘,几块天然湖石点缀期间,一派幽静的江南园林氛围。穿过湖上的石桥便可进入八分园的四层主体建筑,包括两层通高的美术馆,左手是书房和餐厅,右手是楼梯,正对一个月门,一棵苍松入画来,那门后是个改建原来变成臭水池的边庭。二楼是环形走廊,可以临展,也可以作为图书室和咖啡,三楼是临展和联合办公,三楼半出休息平台可以到布草间,楼梯的光线从一楼的暗到最后四楼大亮,而四楼又暗藏着整栋建筑的精华——一处名为“荟堂”的民宿,每间屋子都设计了非常大的窗户,窗外是特别做了景观设计的空中园林,白色的隔栅外则是熙熙攘攘的城市景观。

四层平面图:

民宿中的起居和庭院空间


(点击可查看大图)

“在山林之中,我们想象城市,反之,我们在城市之中,山林都没有相忘。”俞挺认为,中国人对于自然的理解既不是所谓真正的自然,也不是人工,是自然和人工结合成的一种理想化态势,而在他的心目中,八分园是对传统中国文人生活方式的一种现代解读。

- fin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