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算云平台
微算云平台(www.v-suan.com)为华算科技旗下科技媒体,以计算技术为核心,提供最新资讯、实用教程、培训指导、政策动态、人才招聘等信息,同时建有问答平台、交流社区和解决方案商城,服务材料、化学、物理、计算机、机械、生物等多个学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春城晚报  ·  寒潮预警!!明天抵达云南!昆明气温降至…… ·  18 小时前  
云南新闻广播  ·  《云南省“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 ... ·  昨天  
昆明信息港  ·  一家6口,5人中招!近期高发,医生紧急提醒! ·  2 天前  
云南新闻网  ·  迪庆,美得太超过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算云平台

崔屹院士,最新Nano Letters!

微算云平台  · 公众号  ·  · 2025-01-24 06:57

正文

【做计算 找华算】 理论计算助攻顶刊, 50000+ 成功案例,全职海归技术团队、正版商业软件版权!


成果简介
水系锌金属电池(ZMBs)具有高安全、低成本、高理论容量等优点,具有大规模储能的潜力。然而,因为腐蚀和枝晶生长等挑战,需要控制锌沉积。基于此, 斯坦福大学崔屹院士(通讯作者)等人 报道了利用外延技术,在织构铜(Cu)箔上实现大面积、致密、超镀锌。作者制备了具有Cu(100)、Cu(110)和Cu(111)三种晶片的高质量Cu箔,并对其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Cu(111)最有利于锌的沉积,其成核过电位、扩散能和界面能最低,库仑效率(CE)为99.93%。
此外,该研究创造了平坦Zn面积负载20 mAh/cm 2 的记录。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证实,Cu(111)的最低Zn扩散和界面能。Zn(0002)均匀地沉积在Cu(111)衬底上,使得对称Zn电池具有更强的耐腐蚀性和更长的循环寿命。使用MnO 2 -Zn全电池模型,在无正极-负极电池配置下实现了超过800次的循环寿命,创造了新纪录。这些发现为Zn和Cu之间的电化学外延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突出表明Cu(111)是可充电Zn电池中集流器的最佳材料。Cu(111)作为集流器在这些电池中大规模应用的潜力巨大,特别是考虑到目前2D材料的研究和工业化的兴起,有望提供高质量、高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相关工作以《Epitaxial Electrodeposition of Zinc on Different Single Crystal Copper Substrates for High Performance Aqueous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Nano Letters》上。
图文解读
在混合氢气-氩气气氛中,通过微调退火条件,作者合成了三种常见的Cu晶面,即Cu(100)、Cu(110)和Cu(111)。在退火过程中,Cu(111)的形成机制是由表面能控制的,而Cu(100)和Cu(110)的形成则是由氧化学吸附诱导的重建机制。Poly-Cu含有大量的小晶粒,而退火后的Cu箔都显示出高度均匀的(100)、(110)和(111)取向。X射线衍射(XRD)分析显示,在5 mm×5 mm辐照区域内,退火后的Cu只有显著的Cu(100)、Cu(110)和Cu(111)峰,证实了大面积高质量合成的单晶。
图1.退火制备高质量Cu单晶
Zn在poly-Cu上形成随机的六边形,具有小的无取向晶体。当切换到单晶Cu箔时,Zn沉积变得致密和有纹理。在Cu(100)上,锌片呈六角形,互相垂直,但相对于箔倾斜,导致表面略有不平。Zn沉积在Cu(110)和Cu(111)上,表面平整,取向均匀。其中,Zn平行于Cu(111),均匀倾斜于Cu(110)。
作者将20 mAh cm -2 的无枝晶Zn沉积在厚度仅为25 μm的Cu(111)上,创造了在水溶液中沉积Zn的容量记录。在相同容量下,poly-Cu表面的锌厚度达到103 μm。在poly-Cu上Zn沉积和剥离的库仑效率(CE)为98.01%,而单晶Cu(100)、Cu(110)和Cu(111)的CE分别提高了99.16%、99.18%和99.93%,表明当从多晶表面过渡到单晶表面时,具有更高的可逆性,其中Cu(111)是最有效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Cu(111)具有最低的扩散能垒,有利于形成均匀的Zn层。
图2.在不同纹理的Cu箔上电沉积Zn
图3. Zn在不同Cu面上的极图
大面积、高质量的单晶Cu(111)箔,有利于锌的均匀外延电沉积。在沉积1 mAh cm -2 的Zn后,Cu(111)上实现了超平坦的毫米级Zn沉积。作者使用了对称电池,在Cu上预镀了5 mAh cm -2 的Zn,并在1 mA cm -2 至0.5 mAh cm -2 下循环。对比Cu(111)的880次循环,Poly-Cu表现出更高的过电位和更短的循环寿命(235次)。在10 mA cm -2 下将容量增加到5 mAh cm -2 导致poly-Cu在34次循环后失效,而Cu(111)持续超过450次循环。线性极化测试表明,Zn对Cu(111)的腐蚀电流为0.68 mA cm -2 ,仅为poly-Cu(1.42 mA cm -2 )的一半,表明对Cu(111)的腐蚀明显降低。
图4. 在Cu箔上电沉积Zn
利用碳毡作为无正极电流收集器,Cu箔作为无负极电流收集器,Cu(111)持续811次循环,容量损失仅为20%,明显优于poly-Cu,后者仅持续500次循环,容量损失超过70%。Cu(111)的使用寿命是无正极MnO 2 -Zn电池的显著成就,保持了80%的稳定效率,而poly-Cu在第500次循环时急剧下降到20%。对比poly-Cu,Cu(111)具有较高的放电平台,这是由于腐蚀产物涂层造成的电阻较小,以及腐蚀消耗的质子较少导致的电解质pH值较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