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开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金错刀  ·  宁德时代,吓坏整个车圈 ·  18 小时前  
广西广播电视局  ·  自治区广电局圆满完成2025年春节广播电视安 ... ·  昨天  
广西广播电视局  ·  自治区广电局圆满完成2025年春节广播电视安 ... ·  昨天  
连州点点网  ·  假的! ·  2 天前  
连州点点网  ·  假的! ·  2 天前  
安徽交通广播  ·  南京地铁10号线故障仍在抢修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开复

在硅谷谈AI不够有创意,到苹果开吐槽大会 | 跟着李开复去硅谷

李开复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8-01-14 16:42

正文


量子位创始人李根和雷帝触网创始人雷建平的写稿速度都是飞快。一顿饭功夫几千字的大作就出来了。他俩今天就像是西部片的快枪手决斗,比快比准。我将两篇一起转发,各有特色,都很精彩,重叠不多。大家都读读!


以下文章来自量子位,enjoy~~


跟着开复与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交流

跟着开复老师的硅谷游基本告一段落。

在5天硅谷行程中,“导游老李”带创新工场兄弟会游历了不少地方:DST创始人 Yuri Milner的硅谷“城堡”、奇点大学、特斯拉、Uber、英伟达、Pixar、苹果总部、Facebook总部、Coatue基金……

再分别说下此行面对面交流的大佬吧:Yuri Milner、奇点大学创始人Roy Kurzweil、奇点大学联合创始人Peter Diamandis、顶尖AI专家Jerry Kaplan、苹果VP Brian Croll、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纽约时报》科技记者约翰·马尔科夫、Facebook AI研究员田渊栋、Coatue高级董事总经理 Thomas Laffont、硅谷知名华人VC黄勇……

行程满满,见闻感受也不少。有些专门话题已经见报,详见: 《AI大牛Jerry Kaplan:AGI?没有技术和工程基础》 《李开复对谈硅谷传奇:杨致远敦促AI交产品,马尔科夫说无人车3年没戏》

今日趁周末向各位谈谈流水账见闻。

在Yuri家,像一座城堡

都在围绕中美谈趋势

在Yuri家,他就着一份PPT分享了对于未来20年趋势的看法。有几组DST专门调研挖掘的数字,比如市场规模、线上广告占比,全球地理格局发展对比。

核心结论有三点:

1)未来2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扩大10倍,创造出30万亿的总价值,但速度明显不如上一个10年,因为上一次10倍市场增长只用了10年;

2)中国还会是增长最快的地区,并且在互联网细分领域,电商、移动支付、服务相关赛道,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

3)线上营收仍然会比线下更快,但线上线下在进一步融合。

同时,Yuri也告诉我们,想要在未来20年创造Google、Facebook、亚马逊、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千亿美元规模巨头,已经很困难了,因为 网络效应 在不断增强,强者更强,但百亿美元的公司还有机会,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则可以更多。

不过Yuri也表示并不是所有国家创业者都有以上机会,他更愿意从地理的角度去看趋势,并明确认为中国在未来20年更具创业发展优势。

他强调这是 网络效应 的一部分。Yuri说中国有越来越多有钱的互联网公司,可以给人才开出越来越多的期权和回报,也会直接催促产生越来越多的天使投资,于是也会有更多的机会。

Yuri半开玩笑说,天使投资人更倾向于投资自己的朋友、熟人,所以地理上接近是很重要的。而且成功创业者也会形成榜样作用,这也会成为 网络效应 的一部分。

“如果你未来20年身处中国创业,就比别人多了更多机会。”Yuri总结道。

VC扎堆的硅谷沙丘路

位于沙丘路上的知名VC Coatue也有类似的观点,在他们当前的投资项目中,小米、滴滴、美团、ofo、蔚来……基本最热的公司一个都没错过。

Coatue同样对中国市场非常看好。在他们的数据统计中,中国互联网市场最新增长超过57%,几乎是美国的2倍多。他们也认为中国未来在互联网市场的号召力将会更大。

但不要误以为VC们因为“受众来自中国”才这样说。

现在是VC,但更知名身份是“雅虎创始人”的杨致远,也明确表现出硅谷对于中国趋势的兴趣,而且作为分享嘉宾,他一开始便反客为主,要求开复老师和现场听众分享中国的AI进展。

包括常年报道硅谷的《纽约时报》记者马尔科夫,也认为中国在AI时代下与美国的差距正在大大缩小。

对于AI这样当下的主流趋势,剩下的话题可能只有:中美谁会跑得更快一些?

硅谷何以为硅谷

但请不要误以为硅谷会掉队。在创新工场兄弟会硅谷行中,开复老师专门邀请了奇点大学创始团队进行交流。

奇点大学正在谈论的一切,让我们感到“AI”话题之小。

奇点大学联合创始人Peter Diamandis

比如奇点大学介绍的几个项目:

一个关于基因序列,致力于将人类平均寿命从60岁提升到100岁;

一个关于外太空探索,他们已经在展开外太空“采矿”的行动,去外太空找能源,成为探索外太空的“加油站”——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一个脑洞想法,而是一个已经在进行的项目,中国的腾讯和创新工场,还参与了投资;

还有一个要解决最具挑战问题的“Xprize”奖,拉里·佩奇、马斯克、贝佐斯这些大佬都是这个奖项的赞助者,他们希望通过该奖项鼓励解决人类最具挑战的一些共同问题。

总之,奇点大学思考的问题,比我们喋喋不休探讨的“AI商业化”,要更大更远。

但也不是说奇点大学不讨论AI。

Roy Kurzweil因特殊原因没来现场

作为奇点大学校长,Google技术总监、《机器之心》作者Roy Kurzweil被问到了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看法,Roy Kurzweil语出惊人,他表示AI发展不分AGI和其他AI,AGI就是唯一的方向。

Roy Kurzweil甚至还给出了AGI发生的关键时间点: 2029年

不过之前也报道了,另一名顶尖AI专家Jerry Kaplan并不认同Roy Kurzweil的观点,Kaplan不认为AGI的发生,因为从工程和技术角度无法实现。

Jerry Kaplan说,他来到Roy Kurzweil创办的奇点大学,就像是一个无神论者去见教皇。

但是,奇点大学以及此次行程中的Chabot天文台,让我们也强烈感受到“硅谷何以为硅谷”的原因:Think Big,Just do it!

在Chabot天文台观星

风格迥异的巨头

再说下参访的几家公司吧。

英伟达和Uber已有前文报道,这次核心说下特斯拉、Facebook和苹果。

特斯拉总部

使命驱动特斯拉

特斯拉的风格是友好又严格,与每个特斯拉的员工偶遇,都会收到点头微笑,甚至他们会主动打招呼,可能也与我们参观的是生产线有关——每一个来参观的人,都有可能是他们的车主。

不过友好并不代表着随意,从通过特斯拉闸机的那一刻,手机便不能拿出来使用,更别说拍照录像了。

特斯拉入口及使命

特斯拉位于Fremont的总部,办公和生产线是统一入口,办公区往里走,就有一个66个足球场大小的生产工厂了,在这个工厂里,特斯拉所有车型都在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地生产,但还是有1万名工人参与其中。

特斯拉给人的核心印象还有员工对公司的热爱。坦白来说,特斯拉生产线的工作与中国华南一带的制造工厂差别不大,但员工脸上都是微笑,而且都身着特斯拉不同制式的服装。

随处可见“Tesla”

我专门就此咨询,着装上除了安全考虑,比如要戴帽子、袖套以及特制的硬头皮靴之外,并没有上班一定要穿工装的要求。

然而在特斯拉总部,还是能随处见到特斯拉标识,有创新工场兄弟会的CEO打趣说:公司视觉形象设计太重要了,员工愿意把“公司”穿身上,还能靠外设装备增加营收。

在车主接待处,创新工场兄弟会某位特斯拉车主CEO,购买了多件特斯拉标识的衣帽。

但玩笑归玩笑。特斯拉最强大的感召或许还是公司使命,他们的员工说,在这里不仅是工作,而且每一天付出都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就像公司入门处的使命一样: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特斯拉一直以高人才流失率著称,但在LinkedIn的数据里,特斯拉也是全球对人才感召力最强的公司之一。

一位特斯拉员工告诉我们,在特斯拉工作最具挑战的地方,不在于你的工作任务本身,而是伊隆-马斯克强调的“自由交流”,任何员工可以走到任一员工面前探讨问题、寻求支持,这就让每一天的工作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

顺便可谈的是,伊隆-马斯克每个月会在Fremont的办公室待一周,不过我们不走运,刚好不在他的工作议程时间上。

参访Facebook

社区生活Facebook

相比特斯拉,Facebook的工作环境简直像个度假村。

Facebook总部的办公区总共有多大?不知道。但就像走在某个城区里,衣食住行一应俱全,到处都可以坐下来,也随处有咖啡、零食、冰淇淋等供应,全免费。

Facebook园区

在Facebook总部,最高的楼层不超过3层,每栋楼每层楼中间还有红色露天过道。Facebook的员工跟我们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扎克伯格希望员工之间的交流更快更直接,哪怕需要面对面交流,也不必在上下楼之间浪费时间。

Facebook的往来员工都很快乐,很难想象这是上班时间,与特斯拉不同,Facebook园区内任意拍照,只要不对着员工的电脑屏幕就行。

不过并不表示Facebook园区不安全,每一个访客都需要接待人,而且接待人在接待时间内始终在侧,一方面是出于周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保。

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Facebook特点是:数据驱动。在入口处,你能查到全球任意地点的Facebook用户规模,还能更进一步通过不同标签分类。

数据驱动的Facebook

比如选择越南、女性、摇滚、20-26岁之类的几个标签,系统就能马上给出数据反馈。这种能力也是Facebook最核心的“精准营销”能力体现。

但Facebook员工也强调,隐私保护也是Facebook非常重视的一块,以上内容基本来自用户公开资料,是用户展示出的内容,用户的隐私数据从来也不会被用到变现中。

Facebook员工还告诉我们,由于Facebook的推荐太精准,她现在通过Facebook推送的广告而最后下单购买的商品,概率达50%。

FAIR研究员田渊栋

总之,Facebook整体氛围让人很放松、很开心。我们还在其后一天与FAIR(Facebook AI 研究院)研究员田渊栋进行了交流,比较启发性的观点会后续分享。

苹果“吐槽大会”

苹果和Facebook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气质。

苹果的员工不会太在意访客,所以不会主动跟你微笑或打招呼。苹果的风格也是出了名“冷淡”而严格。只要进入苹果公司大门一刻起,就能拍照了,也不能在过程中录音。

参访苹果

基于苹果严格到恐怖的“保密政策”,所以员工也不能谈论太多未公开的信息,给人的感觉很直接:每一个员工都是很合格的公司发言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