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金马奖,首次出现了双影后——
周冬雨、马思纯获得最佳女主角。
对于两位小花拿奖,舆论一致好评。
她俩在台上的感言也被赞“直率、可爱”。
而Sir却发现了不一样的:
周冬雨第一个感谢的人是张艺谋。
确实。周冬雨说她们家没有一个做电影的,如果没有张艺谋,她可能不会进入电影行业。
这才想起,周冬雨最初不过是个练体操的艺术生,没有任何演艺经验,被张艺谋发掘,才出演了《山楂树之恋》女主。
当初青涩的静秋,如今成长为金马影后,领先一众小花。
此情此景,不禁让Sir抚掌慨叹——
论张艺谋挑女主的眼光,姜还是老的辣啊。
当初拍《山楂树之恋》,全国选角。
为找到合适的“静秋”,副导们来回奔波,跑遍23座城市,在几千人中筛选。最后张艺谋拍板,由周冬雨来演。
女主角静秋,如果按照原著形象来选,周冬雨排不上号。
当时周冬雨还在读高中,没有丝毫表演经验。
论长相,五官不出挑,个子又矮小,一旦放到人群中就再也找不出来。
而小说里的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丰乳翘臀,很多男人看了都心动。
不仅漂亮还聪明,上高中时就被选去编写新教材。
让周冬雨这样的“路人脸”,来演漂亮聪明的静秋,张艺谋身边人表示无法理解。
他的文学策划周晓枫曾说:
我第一次正式见到周冬雨,只有短短三分钟,
事后我完全回忆不起她的五官
。我准备离开会议室,正赶上《山楂树之恋》的几位主演进来,其中有窦骁和周冬雨。我心里那个黯淡呀,因为
当时觉得是进来了几位财务人员
。
问题严重了……这哪里是拍张导大片,明明是在拍网大啊。
周冬雨完全不能给人留下印象,这就叫没“星气”。
女主暗淡无光,肯定要拖累票房啊。
当时片场照曝光,包括原著作者在内,很多人都觉得老谋子走眼了,挑错了人。
但张艺谋坚信周冬雨可以。
老谋子眼光毒到什么地步?
不夸张地说,演员脸上糊一团马赛克,他也能判断这人能不能用。
选演员,副导先全国海选,选出合适的再拍段影像资料给张艺谋。但海选太多人,一个个仔细看太费时。
张艺谋会用快速放映模式,看图和视频。这种模式下,图像看不清,像蒙了一层马赛克。声音,也变成了动画片里的卡通音。
但张艺谋
就是用这么变态的办法,选出了周冬雨。
结果,等到周冬雨的脸出现在镜头里,满屏都涌动着一种“青涩的生动”。
纯净得如同白色的山楂花,又绽放出别样的青春活力。
Sir当年,是陪着有过类似下乡经历的老妈去看的。老妈对故事评价一般,但反复几句都在说:那年代姑娘就这打扮,真像。
或许周冬雨当时不漂亮,但片中她给人的感觉,透明、干净,的确符合老年人的时代记忆,以及年轻观众脑中关于初恋的画面想象。
看了屏幕上的周冬雨,他的文学策划也一改看衰的态度,开玩笑似地对张艺谋说:
以后你随便从大街上拉个卖冰棍的演主角我也不拦着了。
但张艺谋从来如此。
他挑的女主,不被看好的,多。
不仅仅是周冬雨,最初被张艺谋挑中的巩俐,也一样。
当时,巩俐还在中戏念书,被张艺谋找来演《红高粱》。
那时,张艺谋还年轻。他把巩俐带到莫言面前,满以为莫言会喜欢,结果……
莫言很失望,
觉得和他理想中的“九儿”差距太大。
我心目中‘奶奶’是一株鲜艳夺目、水分充足的带刺玫瑰,而那时的巩俐更像不谙世事的女学生。
那时的巩俐,确实不大,22岁,长得很纯。
左一为巩俐,远看很像山口百惠。
莫言一度认为,《红高粱》会砸在巩俐的手里。
结果电影出来,莫言自己承认被打脸: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错了。
巩俐的“九儿”,豪爽不扭捏,大胆又奔放,天然透着一股野性。
不能说她和原著的九儿完全一致,但巩俐确实塑造出一个成功的银幕形象。多年后人们说起她,逃不开《红高粱》。
再说倪妮,一样不被看好。
曾经的她,说长相吧,清秀是有,但出众好像谈不上。
稚嫩、傻气的学生外表,眼睛里好像也没装什么特别的东西。
说专业吧,和周冬雨一样,又不是科班出身,表演经验基本为0。
结果
化上妆,
一上镜,和玉墨的气质无比贴合。
眼睛里本来没什么的东西,也一下子出来了。
屁股一摇,就是满满的风情,哪里还有什么学生气。
举手投足间,都透着秦淮河畔头牌的风采。
说到这,Sir问你一个常识问题:
一部电影,如何才能选到令人满意的主演?
李安的回答Sir比较认——他在公开场合谈过两个标准。
一是
“眼睛里要有东西”
,二是
“要付出一段长时间投入的代价”
。
看来,不仅是张艺谋会
选
,看得出顽石中的璞玉;他还相当会
调教
,让女演员在片场、在拍摄过程中迅速成长。
倪妮为了脱胎换骨,训练了三年多。
寒暑假到北京,英文、中文、演技,各种练。
谈到张艺谋的调教,倪妮这么回忆:
有一场戏,我跟贝尔提起从前也在教会学校上学,拍了多次都不能入戏,大家饿着肚子等我,自己深感过意不去。这时导演安慰我说,你不要有太多想法,没关系,一遍遍来,大家都是为你服务的。
听起来没什么玄机……无非就是温柔啊,耐心啊。
但奇怪,第一部戏就遇到国际大咖,一般都会怵。而倪妮演的这个角色,又有些压制贝尔的戏份,更难。
事后看,她做到了,而且恰到好处。
还有一个例子,也说明张艺谋对女主的入戏,愿意花出时间和精力。
有报道说,拍《秋菊打官司》前,巩俐演不出村姑的“土”,张艺谋就让她下乡体验,吃了三个月的苦。
他甚至亲手教巩俐摄影构图和画面感,被巩俐形容为“让她的演技进入了新的高度”。
老实说,这个“秋菊”在Sir看来,不管是念白还是姿势神态,都比今年的“李雪莲”演得立体多了,看后者,还是会常有出戏感。
要知道,一向自视甚高的冯小刚,曾经自认在选女演员方面,比不上张艺谋。
不,冯导,依Sir看,你说不定是输在了调教上。
此外,作为中国视觉系导演的领军人物,在视觉判断上,张艺谋当然更有自己的谱。
张艺谋自己也傲娇地表示过,自己天然地知道,这个演员能不能拍出生动性。
一个演员来到我面前的时候,
我的眼光马上变成摄影机的
,想象到他在摄影机前的情况。
找冬雨的时候,我们的几个副导演都惊了:啊?就是她啊!但我就坚信可以拍出来,我就坚信这张脸在我们的摄影机前能拍到生动性,
我就想这个也是我的一点小能耐
。
老谋子说这话,Sir相信。
他本身是学摄影出身,审美不同常人。
早年担任陈凯歌《黄土地》的摄影师,就以大胆前卫的美学风格获摄影奖。
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必然有一双善于发掘美的眼睛。
演员能不能上大银幕,耐不耐拍,张艺谋一看就知道。
比如他挑出来的章子怡,堪称
耐拍界的扛把子。
章子怡的第一部片,《我的父亲母亲》,
里面用了大量的特写。
拍正脸。
拍右脸。
拍左脸。
众所周知,特写是考验演员的大杀器。
它意味着你脸上每个细微表情,你眼神的每个细微变化,都会被放大。
很多演员只能往远了拍,靠近拍就会有各种瑕疵。
但刚出道时其貌不扬的章子怡,却怎么拍都行。凑近了拍,各个角度拍,都合适。
天生为银幕而生的一张脸。
这就是Sir为什么说老谋子眼光毒辣。
谋女郎们,只要自己不作死,有心想当个演员,基本都陆续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各领一代风骚
(除了魏敏芝)
。
巩俐不必多说,国内最顶级女演员,地位不可撼动,如今已被封神。
章子怡,国际知名度很高,是少有的能在好莱坞绽放光彩的中国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