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闲来一坐s话投资
2000年5月31日进入股市,电子书《写给业余投资者的10条军规》作者,静逸投资顾问。悟股市之道,享投资之乐,方知股市真滋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掌上春城  ·  春节期间云南高速公路出行提示→ ·  19 小时前  
春城晚报  ·  云南1名干部接受审查调查 ·  昨天  
昆明发布  ·  定了!连续8天免费通行 ·  2 天前  
918云南交通台  ·  突然爆火!10多天能收入近万元,有人春节期间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闲来一坐s话投资

投资思考:以经营者思维去投资方是高境界

闲来一坐s话投资  · 公众号  ·  · 2017-11-17 22:17

正文

 

   有一个问题一直在我的头脑中萦绕着,然而又一直不好意思说出来。之所说不好意思,是因为虽然理论上说该当如此,然而实际上自己的能力还达不到,因此若公开说出来,反而贻笑于大家。

    这个问题是:

    如果说,从买交易的筹码向买入股权思维转变,是进入价值投资之门的第一次飞跃的话,那么,从股东思维向经营者思维转变,我个人认为,则可称之为第二次飞跃。而实现了这第二次飞跃,投资才能说达到了一种高境界。

    巴菲特说:“因为我是经营者,所以我成为好的投资人;因为我是投资人,所以我成为好的经营者。”

    应当说,巴菲特从早期的格式投资进化到这种“双重”身份,进而才成就了世界级大师的地位。我们探寻巴菲特中后期主流投资的踪迹,无论他是从二级市场上购买公司,还是直接对企业的收购,在他眼里可谓全是从经营者的角度去权衡的,所以他才敢说就是股市第二天关门了对他也没有什么影响之类的话。巴菲特思想中的精髓很多,如果说精髓中之精髓的,恐怕就是这一点。

    相比较于巴菲特的“自知知明”(即巴菲特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不来被收购企业的管理层,所以,他的收购均是一并“收购”其管理层),巴西的"3G资本帝国”中的“三剑客”就更激进些了,他们不仅对企业进行收购,而且还要派出自己的管理层,对收购来的企业进行大的内外科手术,不用说,这种投资更是从经营者的角度去进行的。

    相比较于这些投资大师们,我们普通的投资者自然是难望其项背的,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普通投资者,不要说以经营者的角度去分析、认知企业,怕是“第一次飞跃”都难以达到,或者说学虎不成反类犬的,更遑论其有经营者思维乎?!

    然而,凡事总得努力才对,特别是将股票投资(而不是投机)作为自己一项严肃事业来做的投资者来说,更当如此。比如,近日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叫“交易员评论”转载的李录先生的三句话,反而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或者说有点震撼):

    李录:价值投资者的三项特质:

    1、不是靠股票买卖倒手,而是将自己想象成股票所处实业的经营者。

    2、由于不是掌握整个公司和行业,所以需要一定安全边际。

    3、实业经营者的假想身份,会令价值投资者在市场中独树一帜。

    市场上只有5%的资金进行价值投资,价值投资者不像金融从业者,更像学术型研究员。

    李录先生的这几句话,真是精辟之至!

    是的,既然我们做不来真正的经营者,然而以“实业经营者的假想身份”去思考,又会如何呢?

    其实在自己的过往投资之中,自己虽然承认自己做不到这种高度,然而自己的某些投资思想却也是与之不谋而合的。

    比如,我曾于2015年9月15日作文《“三个假装”读财报》,其中就提到:假装自己要开办一家这样的公司;假装自己是这家公司的老板;假装自己是这家企业的合伙人。我个人的体会,有时我们这么一“假装”,看问题的视角就大不一样了。

    比如,在我的这篇文章中,我曾以东阿阿胶为例,提出:假如我们是东阿阿胶的秦玉峰,近些年应该考虑什么问题呢?自己认为,首先是要战略性地考虑两大问题(因为东阿阿胶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不及预期,因而股价大幅度下挫,市场上对其价值回归战略又屡有诟病,自己认为这里倒有必要再将自己当时的思考摘抄如下):

    一是阿胶这个品类被边缘化,或者消失的问题。

    尽管阿胶这个品类在中国已经传承了两三千年了,实际上对这个行业略有研究的人应该知道,阿胶这个品类前几年其实面临着被边缘化,甚至消失的危机。以前的东阿阿胶的经营策略是“堵”,即作为品牌老大,凭着其市占率的绝对统治地位(一说以前市占率60%),希望“关着门”,不让新的竞争对手进来,然而结果却是这个品类越来越小众化(据说全国不过300万人的消费者),甚至有消失的危机。你说,如果这个品类最终消失了,再谈什么杨贵妃“暗服阿胶不肯道”、慈禧因为吃了阿胶才生下儿子、特别讲究孝道的曾国藩用阿胶孝敬母亲等等,这些类似于古董般的故事,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看到秦玉峰的战略是由以前的“堵”改变为“疏”,放一些竞争对手进来,然而共同做大、繁荣这个品类(甚至其在宣传上都将东阿阿胶改为阿胶这个品类)。当然,放竞争对手进来不要紧,但是我这个“老大”的位置不能丢。这是需要秦玉峰平衡的一个问题。

    二是驴皮资源紧缺的问题。先不要纠緾于一些毛驴年存栏量的具体数字,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驴皮资源是越来越少了,所以,对于阿胶生产企业来讲,得驴皮者得天下。东阿阿胶这几年为什么一直提价,名之曰价值回归,让阿胶回归到主流人群。其中目的之一就是涵养上游驴皮资源,在这方面,自己认为作为阿胶品类的领军企业,这些年并没少绞尽脑汁地去实施。同时,公司还利用自己有进口资质的这一优势,进而达到进口驴皮价格成本与国内持平,甚至更低的事实。从目前来看,驴皮资源问题也有望缓解。而这个瓶颈问题解决了,将来阿胶这个品类就有希望进一步发展壮大。这在自己看来,也并不是个难以理解的问题。

    自己认为,如果我们真的是站在秦总的高度这么“假装”一下,或许对老秦的文化营销、价值回归战略就多了一些切实的理解。其实在我个人看来,秦玉峰这些年其实还是做得不错的,甚至说功劳大大的,公司的发展轨迹也基本上是按照他的战略规划走下来的。这么一想,或许我们才不会因为某个季报的不如所谓的预期,而又“骚首踟蹰”起来!

    我们再谈谈格力电器的董明珠,这似乎又是一个热闹话题。

    众所周知,格力电器上市以来,已成为中国A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让它的长期投资者们赚是盆满钵满,然而,如果我追问一句,这些年谁在格力电器身上赚得最多呢?自然首推董总。我查了一下三季报,董明珠现持44488492股,依今天股价45.95元计算,市值20.44亿。天啊,这是不是一个天文数字?!

    请不要说,董明珠早期的持有是来源于股票激励(确实有这个成份,如据可查的资料,在格力电器1996年上市时,董明珠仅持有500股格力电器股票,后来她在格力电器持有的股份主要都来自10年后格力电器实行的股权激励),但是据统计,董明珠在二级市场上的增持有两个密集时段,如:她在2016年1-2月间密集增持了9次格力电器股票,累计买入45.8万股,花费约822万元,占据其增持总投入的21.3%;董明珠还在2015年9月密集增持13次格力电器股票,累计买入140万股,耗资约2000万元,占据其增持总投入的52%。董明珠多次出手都位于格力股价的低点。据统计,董明珠的32次增持中,有23次的增持价格都在19元以下,其中在2015年9月出现了其增持历史中的最低成交均价15.83元。

    请问:当董明珠大手笔地增持自己家的股票之时(15年董明珠增持之时,格力股价腰斩),我们又干啥去了呢?!

    我想,董明珠在股市投资上未必有在股市中忙忙碌碌的的很多投资者“内行”,然而,她的多次大手笔增持一定是从她自己经营这个企业角度来出发的。所以,当她在15年股灾之后,大手笔增持格力电器之时,我曾经在微博上写下如此评语:董明珠一定会胜出当今一些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不是吗?这些年来,有多少机构投资者,有多少投资者在格力身上进进出出的,他们又究竟在格力身上赚取了多少真金白银呢?!

    行文最后,我还是要重复开头的话:

    从股东思维向经营者思维转变,是投资的第二次飞跃。实现了这第二次飞跃,投资才能说达到了一种高境界。

    虽不能至,但我们当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