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声数学图画书》系列中,
《
影子几何》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如果说之前的书更多要让孩子动手做,那么这本书则是带着孩子们玩。
在各种玩的过程中,孩子能够会感受到光源、物体和幕布之间的关系,以及物体影子所保有的特征。
这些经验的积累,对于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如何利用影子测量物体的实际高度,在路灯下所处位置与影子的关系,根据所处的位置判断视线范围,以及初中物理要学习的一些光和影的知识,反射、小孔成像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每一个孩子对于影子都不陌生,阳光下、路灯下,都能找到我们的影子。你踩过自己的影子吗?你会发现,我们是踩不到自己的影子的,因为它总是跟着我们,你动它也动,所以,我们只能和伙伴一起来玩踩影子的游戏。
在不同的时间带着孩子一起玩画影子的游戏,玩的时候要问一问孩子,太阳、他的位置和影子有什么关系,引导孩子发现:他自己总是位于太阳和影子之间;不同的时间,在同一位置做同样的动作,影子是不同的;太阳越低,影子就被拉的越长;相反,太阳处于正上方时,影子最短。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还不能真正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先大量的感受这种现象即可。而如果我们想把自己的身体再“装”进影子里,则不可能完成,因为太阳使我们的影子都变形了。
移步室内,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个台灯来玩影子游戏,将我们的影子投射在一面白墙上。孩子站在台灯和白墙之间,可以前后左右的移动,观察影子的变化,会发现我们越靠近墙面,影子越小越清晰,越远离墙面,影子越大越模糊;当我们向左或向右移动时,影子会被拉长;如果我们离开光源照射的范围,则影子消失。
我们还可以尝试只移动光源,当光源靠近我们的身体,远离我们的身体,在我们身体的四周移动,甚至移动到头顶上,影子的大小和形状都会发生改变。其实在这样一个反复体验的过程中,就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研究完了我们身体的影子,接着就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影子。
先从三角形入手,不断的移动三角形在台灯下的位置,并描出每一次影子的轮廓,带着孩子观察,这些影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虽然形状不同,但都有三条边,都有三个角,长得还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的影子也是四条边,四个角,只是边长和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而一些不规则的图形的影子,同样能保有它们原来的特点。看来,不同图形的影子,虽然形状会发生变化,但还会保有它本身的特性。
根据这个发现,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猜一猜的游戏了,根据影子来判断手里拿的物品是什么。
玩的时候一定要先从简单的物品入手,慢慢吸引孩子的兴趣。这个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还能拓展孩子的思维,增强他们的想象力。
当然,物体的影子也不全是投射在光滑的平面上,当影子投射在草地上,球体上,台阶上,甚至我们的身体上,它的形状又会发生变化,这就要看“幕布”是什么了。但在这个变化中,仍然会保有不变,就是物体本身的特性。
在反复的游戏中,我们会发现作者从不急于告诉孩子结论性的知识,而是不断的提出问题,让孩子去发现、总结,并及时给予帮助,这也给我们家长做了很好的示范,我们平时带孩子玩,也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