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誉为非洲的粮仓,如今60%的国人,都陷入了饥荒。
据界面新闻爆料,目前的津巴布韦,农村地区受低降雨量和气候不规律影响,550万农民面临粮食短缺。
另一方面,津巴布韦的城镇居民,在恶性通货膨胀面前,也买不起粮食,被称为认“人造饥荒”,据悉津巴布韦城镇有220万人面临饥荒。
农村550万,城镇220万,合计770万,而整个津巴布韦目前的人口为1306万人,饥荒人口占比接近60%。
要知道,津巴布韦土地肥沃,虽然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但降雨量在非洲算是丰沛,和非洲北部炎热的沙漠国家大相径庭。
从粮仓,变成了如今的饿殍满地,180度大转弯背后,除了天灾之外,还有人祸,所谓的人祸,就是恶性通货膨胀。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该国目前的通胀率高达440%,也即仅今年以来,其货币就贬值为了年初的5分之一。
相比于其货币滥发的历史,这点通胀率可谓是小菜一碟。
十多年前,津巴布韦曾创造过500000000000%的通胀率,不得已,该国发行了二战后世界上面值最高的货币——100万亿。
货币滥发,带来的是物价持续高涨,购买力低下、失业率增加,收入锐减、腐败滋生等一系列问题,最终会挫败国人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一种消极的恶性循环。
津巴布韦,和其他非洲国家一样,这里曾是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宗主国是英国。
在英国殖民的百年里,有20万白人移居于此,占领了他们的田地,让非洲人为他们劳作。
看过电影《走出非洲》的朋友,应该能够想象得出这样的画面。
1980年,津巴布韦推翻了白人统治,宣布独立,穆加贝为总理,开启了他此后三十多年的统治。
非洲人不善于治国,独立之后,津巴布韦经济动荡,失业率高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穆加贝于2000发动了一次土地革命。
2000年,穆加贝政府以白人所持有之土地系在殖民时代从黑人原居民手中非法取得为理由,进行土地改革,强制没收大部分白人拥有的土地,分给黑人。
此举并没有解决该国的种种问题,以前作为佃农的津巴布韦农民,在获得土地之后,反倒不如之前勤奋,导致饿殍满地。
另外,穆加贝的强硬收回白人土地政策,惹怒了欧洲多数国家,引发了西方国家对其长达20多年的经济封锁。
白人的撤离,带走了资本与技术,津巴布韦经济江河日下,经济堪忧。
为了应对经济和财政危机,津巴布韦开启了印钞票模式,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2000年~2009年,是津巴布韦货币史上,不堪回首的一段往事。
据公开媒体报道,当时该国的汇率基本上是几个小时一变,物价一天一个样,货币的面值越发越大。
有统计数据显示,九年里,该国发行过70多种面值的货币。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津巴布韦不得不发行面值1亿和5亿的货币,到了2009年,更是发行了100万亿面值的货币。
但一张100万亿面值的货币,也只能买到几个鸡蛋而已。
最后没办法,2009年津巴布韦宣布,弃用本国货币,开启多元外汇流通制度。
然陈年旧疾,哪能一天治愈,对于货币滥发,该国已经形成了依赖。
在没有货币的十年里,津巴布韦也发行了一些与美元等价的债券。
上个月,津巴布韦又印发了本国货币,结束了10年没有本国货币的现状,但是否又是一个循环的开始呢?
从10月份的440%的通胀率来看,很有可能又会有一轮货币滥发。
货币滥发,本质上是政府对民间财富的收割。
恶性通货膨胀,将民众的财富收割殆尽,津巴布韦已经沦为了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