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内政晦暗不明的前景相似,特朗普上台后的外交路线令美国及其盟友充满不安。法国《世界报》记者布鲁诺·菲利普对巴黎美国大学教授菲利普·戈吕布进行专访,后者强调特朗普团队会鲜明地把握两大关键原则,“首先,在落实双边及多边关系时,美国不会再为外交而牺牲经济;其次,特朗普决心回归里根总统任内的‘以实力换和平’构想,这指的是大幅提高军费,呼吁美国的盟友分担防务责任”。
这两个原则首先会在亚太地区得到“兑现”。戈吕布认为,“美国退出亚洲的前景是不存在的”,自19世纪以来,美国一直是太平洋大国,它在这个地区拥有最重要的战略利益,不会抛弃其传统盟友日本、韩国、新加坡……“特朗普班子将确定一种控制太平洋战略,会继续在亚太地区搞扩张,只是要放弃奥巴马政府所部署的多边及合作的方面,人们将看到纯粹的现实政治在美国外交中占上风。”
新加坡大学教授阿拉拉尔认为,特朗普会展现自己作为强大而果决领导人的形象,“他喜欢炫耀武力,迅速恢复在盟友心中的威望(例如渐行渐远的菲律宾),特朗普很可能让美国舰队穿越南海水域,来开启自己的任期”。
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瓦西里·卡申认为:“特朗普提出的亚洲行动计划,只能通过降低美国在其他地区的活跃度来实现,他不可能同时扩大美国在亚洲和东欧的军事实力,换句话说,这对俄罗斯有好处。”
俄《政治杂志》主编阿科波夫对特朗普时代的美国外交显然乐观些,他在接受《观点报》记者采访时展望,一个以俄中美为核心的“大三角”关系有望成为世界政治的主轴。倡导新“大三角”关系的不止俄罗斯学者,还有前美国总统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和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布热津斯基说:“对要解决全球化问题的更广泛的联盟而言,美国的存在是必要的,而在这个更广泛的联盟中,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可以发挥主导作用。”
俄罗斯专家科罗斯季科夫预测,作为民族主义国家的支持者,特朗普的兴趣可能在于尝试让三方达成一致——使美国和中俄均构建有利关系,“特朗普将首先与俄罗斯商谈中东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在欧洲和后苏联地区的势力范围问题。但在‘大三角’形式中,可以谈论全球化事务,以及谈论世界金融体系、世界贸易规则、全球化安全结构(包括北约以及美国与日本和韩国的军事联盟),也就是可以谈论新世界秩序,这是一场大博弈”。据说,特朗普最喜爱的词就是“交易的艺术”。科罗斯季科夫还建议对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保持一定的耐心,“因为特朗普还没接触过情报部门的资料,对这些资料的了解,也许会大大改变他对世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