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成为国内芯片公司的代理巨头。这几年,赶上国内芯片公司的黄金期,共同成长。目前一线代理巨头,一定还是紧跟欧美原厂的步伐,站好队,对于国内芯片公司,很难专注和聚焦,所以在推广力度和政策支持上一定不会全力以赴,这就给了中小代理商机会。
但是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国内芯片品牌浮浮沉沉,选对产品线很重要,另外,门槛相对较低,必须尽快脱颖而出形成规模效应,否则成本和货源难以建立起相对优势,中期必然陷入泥潭。时不我待,快速崛起是破局要诀。
第二种,不断转换代理品牌,保证利润率,打时间差的游击战。如果资金实力不够,无法成为巨头,那就只能打游击战,抓住一个个风口,机会主义,赚取合理利润,控制库存,不断优化产品线。挑战是,你永远要不断寻找新市场新热点,当市场规模起来,利润下滑,资金要求更高后,或者原厂开始收回主动权来自己主导市场时,你就必须收缩,转战。永远小本经营,保证资金流动性很重要。这种公司还是一直会有生存空间,属于夹缝求生。
第三种就是垂直细分市场的增值服务代理商,耕耘自己的行业口碑和技术实力,为原厂和客户提供不可替代的附加技术价值,周立功和利尔达就是成功案例。但这种定位的公司也有他的挑战,就是你必须做技术门槛相对较高的行业,而且是较难被标准化和冲巨量的行业,否则,当市场成熟和标准化以后,原厂一定会直接支持客户来压缩代理商的利润空间。
比如WiFi模块,在市场早起,客户应用经验不足,原厂支持资源不够,代理商有充分的成长空间和核心价值。而进入市场成熟期以后,客户需求趋同而且自身开发经验增强,原厂用一个通用的方案,就可以支持绝大多数客户,渐渐架空了这一类代理商。所以,此类代理商会在工业控制等领域更有作为,因为这个领域相对来说,利润更高,需求很难被标准化,单一细分市场的总量都不算特别大,不足以被规模化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