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工智能那点事
专注国内外AI人工智能、机器人、AR/VR、无人驾驶、深度学习、5G、智能制造、新零售等前沿科技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可可-爱生活  ·  【[157星]YuEGP:一个开源的全曲生成 ... ·  2 天前  
新智元  ·  历史分水岭:DeepSeek ... ·  3 天前  
宝玉xp  ·  前 OpenAI 联合创始人John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工智能那点事

小心!“间谍”正在潜入你的手机

人工智能那点事  · 公众号  · AI  · 2025-01-18 21:32

正文


一条陌生链接、一张可疑二维码、一个不知名应用,极有可能携带着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设计的“木马”,在点开的那一刻便植入了我们的手机。


间谍木马成为窃密利器


手机间谍木马软件区别于一般的恶意软件,具备目标精准、功能强大、极其隐蔽、长期潜伏的特点,通过临近和远程等方式植入,一旦获取手机相关权限,便会对使用者进行监控,秘密搜集目标手机各类信息。

它是一个无时不在的监听者,能够远程控制手机摄像录音,随时掌握目标的一言一语;


它也是一个如影随形的追踪者,能够精准获取目标的位置信息,实时监控目标的行动轨迹;


它还是一个行踪隐秘的窃密者,不知不觉间窃走手机中的个人信息和文件资料,轻易洞悉目标的工作生活情况。


“间谍”潜入手机的几种方式


  • 初级方式:诱骗点击陌生链接。

一些木马程序被关联在网站发布的跳转链接,或者伪装在二维码图片中,一旦点击扫描,手机便会“中招”


  • 进阶方式:伪装成应用软件。

一些木马程序被伪装成手机应用,打着“破解”“翻墙”等噱头诱导大家下载,下载安装这类应用同时也为“间谍”打开方便之门。


  • 高级方式:利用软硬件漏洞。

利用手机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技术漏洞,在目标毫无感知的情况下获取手机控制权,进而实现对目标无声无息的监控。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日常使用手机过程中,防范潜入手机的“间谍”,不仅关系到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更事关国家安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核心涉密岗位工作人员,要切实提高安全意识,自觉规范上网行为,做好信息安全防护。


  • 猎奇心理需杜绝。


不使用来路不明的智能电子设备,不点击短信、电子邮件中的陌生链接,不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安装陌生应用软件,不随意连接公共Wi-Fi,不浏览非法网站,及时关闭不必要的共享、云服务功能,养成在官方应用市场下载应用软件的良好习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