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Moon
心理学家恒子曾说:家庭和睦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守护好它,其他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家庭成员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处理家庭纠纷上,最终越过越落魄。
一个矛盾不断、内耗不止的家庭,就是一座逃不出去的围城,没有硝烟的战场。
只有把家庭关系处理好,家人拧成一股绳,这个家才能不断向上走。
电视剧《离婚女人》中,妻子姜欣经常当着外人抖漏丈夫的糗事。
一次饭局上,姜欣又当着众人说丈夫动手能力差得不行,连饭都蒸不熟。
袜子也经常穿错,有一次还穿着两只不同颜色的袜子出门了……
姜欣非但不听,反而说丈夫在家里就像哈巴狗一样,只会舔着自己。
把亲人的隐私往外说,只会伤害对方,加重彼此间的矛盾。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两种基本的思维。
一种叫“联结思维”:即我跟你沟通、我们相爱、合作、彼此认可。
另一种叫“排序思维”:非要比谁比谁高明,彼此争个输赢。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就是有一个总想事事胜过别人的人。
他们胜负欲爆棚,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分个高低,不惜伤了家人的心。
真正会经营家庭的人,从不与家人对抗,而是处处在意对方的感受,把感情放在输赢前面。
更多时候,家庭中需要的不是一个事事正确的人,而是一个懂得事事包容的人。
今年热播剧《玫瑰的故事》中,黄亦玫和方协文本是郎才女貌的一对。
但方协文自卑又变态的控制欲,让玫瑰在这段关系中受尽了折磨。
因为怕玫瑰离开自己,方协文在玫瑰怀孕后就擅自做主,辞掉了她热爱的工作,剥夺其追求事业的权利。
甚至,他还让他妈妈寸步不离地守着玫瑰,处处监视她,搞得玫瑰几乎抑郁。
方协文极其自私地想将玫瑰困于家庭的牢笼之中,他这种变态的控制欲,也让玫瑰逐渐失去自我,感到无比心累。
最终,在忍无可忍之下,玫瑰主动提出离婚,结束了多年的婚姻。
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
家庭关系里,不管是夫妻之间,还是亲子之间,如果总想着控制对方,事无巨细地干扰对方的决定,只会让家里流动的爱愈发稀薄。
一位老艺术家,性格追求完美,对独生女儿要求特别严苛。
即使女儿成绩优异,她还是经常挑毛病,从不说一句肯定的话。
其实,这位老人在外一直以女儿为骄傲,但面对女儿的时候,总是冷言冷语,不是贬低就是指责。
“刀子嘴,豆腐心”,这句耳熟能详的民间俗语,是很多人为自己语言暴力找的借口。
似乎只要自己出发点是好的,哪怕说话难听点、过分点也没有关系。
特别是对待家人,明明有一颗爱他们的“豆腐心”,话一出口却总变成伤害他们的“刀子嘴”。
但语言暴力就是语言暴力,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只会在家人心里留下难以抚慰的伤痛。
真正有修养,懂得关爱别人的人,从不会带着负面的情绪和挑剔的眼光,拿一张“刀子嘴”去伤害家人。
你每一次在家里抱怨,其实就是一场无计划、无策略、无预告的“爆破”行动。
但也会有些人,他们会像倾倒垃圾一般,向家人肆意倾泻负能量。
作家陈源斌小说《秋菊传奇》里的何幸福和王庆来,曾是一对恩爱的夫妻。
王庆来找了个开摩的工作,因为没有营业资格被罚了款、扣了车。
之后,王庆来找工作又屡屡碰壁,他又开始抱怨社会太现实,自己很难在城市立住脚。
很多人习惯性将抱怨和倾诉混为一谈,看似把家人当作倾听者,实则是让家人分担自己的负能量。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在教育子女方面就很有分寸感,他从不会强硬地逼杨绛做任何事情。
读中学时,杨绛各科成绩都很优秀,文理分科,老师给她的建议是学理科。
杨荫杭只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要太在意外界的评价,你应该选择你喜欢的和有兴趣的。”
也正因此,杨绛才选择了文科,此后也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道路。
与杨绛父亲不同的是,很多中国式父母,都喜欢说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是为你好。”
不可否认,他们的确为子女付出了很多。但为什么总是得不到理解,甚至把孩子养成了仇人呢?
他们没有义务满足父母所有的期待,他们来到这世上的唯一任务,就是做好自己。
所以为人父母不仅意味着付出,更要懂得及时体面地退出孩子的生活。
千万不要让你的过分干预,把孩子变成思想干涸,灵魂无趣的木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