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就是萤幕上的戏剧
戏剧则是舞台上的电影
很多
奥斯卡
大荧幕上的电影
都是改编自
百老汇
音乐剧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这5部
音乐剧电影
▼
戏中有情,情中有戏
★ 音乐剧1986年首演
★ 电影2004年上映
经典的音乐剧电影,首当其冲的无疑是
《剧院魅影》
。时间倒转回1986年10月9日的伦敦西区,幽暗的舞台上,一位美丽纯真的少女和一个阴森抑郁的幽灵为大家上演了一出
惊悚摇滚风音乐剧
《剧院魅影》。
1988年,《剧院魅影》登陆百老汇。并且分别在1986年和1988年,获得
奥利弗奖
和
托尼奖
的最佳音乐奖 。而
2004年的电影版
则无疑让更多人有机会观赏这部史上最经典音乐剧之一。
《剧院魅影》首演阵容
作曲人韦伯当时的妻子莎拉·布莱曼饰演女主角克里斯汀
英国著名喜剧演员迈克尔·克劳福德饰演魅影
就像电影《盗梦空间》里的“梦中梦”一样,《剧院魅影》整部剧就是一出
“戏中戏”
。剧中几处最“揪心”的场景,都发生在魅影与克里斯汀在舞台上“演戏”的过程中。
“众目睽睽之下,魅影究竟会对克里斯汀做出什么事?”
——带着这种紧张感,你会觉得自己仿佛就和当年的观众一起坐在巴黎歌剧院的观众席上,见证这这一切的发生。
同时,剧中很多
借鉴了歌剧创作方式
的唱段
,也让这部戏的音乐颇具深度。贯穿全剧的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令克里斯汀一夜走红的
“Think of Me”
、柔情满满又充满梦幻感的
“Music of the Night”
...这些经典唱段都成为了剧迷和乐迷朋友不得不爱它的理由。
▼1986年伦敦版,“
歌剧魅影”
▼莎拉布莱曼演唱,“
想想我
”
▼1986年伦敦版,“
夜之乐章
”
自由、平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 音乐剧1985年首演
★ 电影2012年上映
2012年的
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
可以说是
“全明星”版
了。金刚狼的扮演者
休·杰克曼
饰演冉·阿让;
安妮·海瑟薇
饰演
芳汀
;更有近几年大火的
“小雀斑”埃迪·雷德梅尼
饰演马吕斯·彭眉胥。
虽然这个电影版的《悲惨世界》可谓毁誉参半,但不能否认主创的用心良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所有歌曲都是现场录制
的!这是对录音组的一项挑战,也是检验演员实力的好方法。
下面这首
“
I Dreamed a Dream
”
,就是
安妮·海瑟薇现场演唱
的。她的演绎不输以往的芳汀扮演者,她也因此赢得了第85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安妮·海瑟薇演唱“
我曾有梦
”
改编自维克多·雨果同名小说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其
自由平等的主旨
让这个法国故事引起了
各国人的共鸣
。迄今为止,《悲惨世界》已有22个不同语言的版本,比如韩语,希伯来语,芬兰语,匈牙利语等等。下面这段视频,是该剧10周年纪念演出的结尾。
17国饰演过冉·阿让的演员合唱
了那首振奋人心的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
▼“
17国冉·阿让
”演唱“你可听见人民的歌声”
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
★ 音乐剧1956年首演
★ 电影1964年上映
讲到中国观众最熟悉的音乐剧电影,
《窈窕淑女》
绝对名列前茅,其中一大半的原因大概会归结于
奥黛丽·赫本
的演绎。这部电影当年一共获得
13项奥斯卡提名8座小金人
,更轰轰烈烈红到了中国。
在这部戏里,赫本扮演的是一个粗俗的街头卖花女伊丽莎,被语言学教授希金斯在三个月内改造成了仪态万方、口音完美的大家闺秀。赫本在这里,
不再有华服衬托
,而是以最微妙的表情和说话语调的变化来传达内心的情感,
灵气逼人
。
而关于电影里伊丽莎的歌声究竟
是不是赫本原声
,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
众所周知,赫本非专业歌手出身,
她的嗓音略带沙哑
,算是一位
女中音
。但伊丽莎的很多唱段是
为女高音而作的
,应该“像鸟儿的叫声那样婉转动人”。因此当时录制的时候,还请了另一位名叫尼克松的歌唱家来录制伊丽莎的唱段。虽然赫本每天都吊嗓子半小时,又潜心研究咬字和演唱,但最终的电影中,
大部分唱段依然使用了尼克松演唱的版本
,只有
“
Wouldn't It Be Lovely
”
和
“Show Me”
这两首歌曲是赫本的演唱
。
▼赫本演绎“
难道不美好吗
”,俏皮又自然
世界上最快乐的声音
★ 音乐剧1959年首演
★ 电影1965年上映
“Do是一只小母鹿,Re是金色的阳光...”
每当听到这首充满童趣的儿歌“
Do-Re-Mi
”,就会想到那部经典的
音乐剧《音乐之声》
。音乐教师玛丽亚带着孩子们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唱歌的场景,每每想起就能让人
心生阳光
。
音乐剧《音乐之声》改编自玛丽亚·冯·特拉普的著作《特拉普家庭演唱团》,后来被改编成电影,位居北美影史票房第三名,是史上最卖座的歌舞片之一。
这部在全世界传递了五十多年
纯粹美好精神
的音乐剧,用一首首动听美妙的旋律:除了“
Do-Re-Mi
”之外,还有励志的
“
Climb Every Mountain
”
、带有奥地利民谣风格的
“
Edelweiss
”
、用约德尔唱法演唱的
“
The Lonely Goatherd
”
等等。这些音乐以它最美丽的姿态鼓舞着我们去信仰美好,传播美好。
▼“
哆来咪
”
▼“
攀登每一座山
”
▼“
雪绒花
”
▼“
孤独的牧羊人
”
让你捧腹大笑,也让你感动流泪
★ 音乐剧1999年首演
★ 电影2008年上映
音乐剧《妈妈咪呀!》
的故事围绕女主角苏菲和她的单身母亲唐娜展开,苏菲希望在婚礼上由父亲引领走上红地毯,但是她不知道被自己偷偷邀请来的母亲三位旧情人中,究竟哪一位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整部戏运用
歌舞和戏剧性的表达
,又能触动到那根关于亲情的敏感神经。有人就曾这样说:“
既可以让你笑到流泪,也会让你感动到流泪
——《妈妈咪呀!》一场现场的欢乐运动,可以赶走不请自来的焦虑和抑郁!在剧场里消耗掉所有烦恼,身体忍不住左右摇摆。伦敦的抗抑郁药因此滞销,同样也会成为你
击退抑郁的强心针
!”
是否有
大量传唱度高的唱段
,是一部音乐剧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这一点上,《妈妈咪呀!》可谓无人能敌。
《妈妈咪呀!》这部
“点唱机音乐剧”
的绝佳范本,把在上世纪70年代与披头士、猫王齐名
ABBA乐队
的那些
风靡全球的金曲
,
串联
编排
成一个浪漫又有趣的故事。
▼“
我有个梦
”
▼“
钞票,钞票,钞票
”
▼“我们最后的夏天”
▼“
胜者为王
”
▼“
妈妈咪呀
”
ABBA乐队
2008年,音乐剧《妈妈咪呀!》
被搬上了大荧幕
,
一举成为首部上映后首个周末票房最高的音乐剧电影
。
单说《妈妈咪呀》中的
“梅姨”
梅莉‧史翠普,
又歌又舞
,彻底放开了身段,就带给人了无限的欢乐,让看片的人忍不住跟着其中的片段摆动起身体来。
▼主题曲《Mamma Mia》,
看梅姨又唱又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