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客
最有态度的城市新媒体。为2000万城市奋斗者提供归属感,只有不甘平庸者才会喜欢的精神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测试赛即将举办! ·  9 小时前  
深圳特区报  ·  开!学!啦! ·  18 小时前  
深圳大件事  ·  抖音、快手、微信同日公告! ·  昨天  
深圳大件事  ·  省心有保障!让您签证办理不发愁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客

深圳,中国新晋大学“霸主”的速成之路

深圳客  · 公众号  · 深圳  · 2021-03-15 22:36

正文

文|卡戴珊·S

编辑|粽子


1984年1月24日,邓小平来到成立不久的深圳特区。


在前往蛇口视察的车上,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梁湘指着南山后海湾一片空地对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将在这里建深圳大学,今年秋就在这里上课。”


邓小平当时没有多加评论,但到了北京,他跟人说,深圳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建一座大学, 这就是“深圳速度”





01


在建设和发展大学上,深圳速度从未停止。

2012年起,深圳在五年内增设5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相继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招生。


2019年11月27日,坐落于坪山区的深圳技术大学,正式召开成立大会。


2020年底落户福田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则将立足深圳市和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求,逐步开展各种金融项目人才的培养工作;同时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智库,为深圳市和福田区的区域与经济发展提供高端智力支持。

坐落于深圳的高校和研究院早已超过二十所:


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广播电视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华中科技大学校、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等等。



深圳高校,不管来自何处,来了就有深圳速度。

2012年“横空出世”的南方科技大学,近年自然指数也在持续上升,2020年位居内地高校第19名;


最近五年,港中大(深圳)本科生就业率和薪资水平位于国内知名高校前列;


2017年成立的哈工大(深圳),去年在广东的本科批次投档线达到652分,比广东的重点线高了近130分,由此 创造了中国高校第一次出现校本部录取分数落后于分校的现象。





02


“未来代表中国顶尖水平的大学,或许就将出现在珠三角。”2021年初至今,相关观点刷爆深圳人的朋友圈。

正如你可能已经关注到的,关于深圳高等教育资源的强势逆袭,最为典型的例子是近年深圳大学在国内外竞争力、影响力的急速跃升。


2021年3月初,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2020年通过该组织的《专利合作条约》(PCT)框架提交国际专利申请的教育组织中,中国的深圳大学以252件申请量位居第三,仅次于美国加州大学(559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69件)。与此同时, 中国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当年相关申请量分别为231件、209件。


在科创界,PCT数量是创新水平和科研活力的重要象征,近年深大在相应排名中获得世界级领先成绩,被媒体作为深圳深圳高等教育快速崛起的重要例证。


同时, 2019年,《nature》增刊“自然指数 - 新兴大学”发布2019自然指数年轻大学排行榜及增刊,首次对办学时间不超过50年的全球年轻大学的高质量科研产出情况进行了排名,深圳大学位列第13。此外,自然指数还公布了进步最快的25家年轻大学,深圳大学位列第3位。



此外, 深大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在2019年进入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即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3‰,材料科学进入前5‰。同年,深圳大学首次登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


2020年,深圳在该排行榜上超过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等众多双一流高校……





03


根据深圳《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5年,深圳将拥有高校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3~5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top50,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这意味着那些和马化腾一样不想离家太远的深圳孩子,以后在家门口可选择的名校越来越多。


1989年,超出重点线100多分的深二代马化腾,最终选择了当时建校仅6年的深圳大学,传闻重要原因之一是“离家近”。


结合特区历史进程来看,上世纪80年代末期处于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本身就是众多青年才俊的向往之地,张志东、许晨晔等腾讯“元老”以及华为“长公主”孟晚舟,和马化腾一样都是1993年届的深大毕业生……



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深二代”甚至“深三代”,目前和未来的深圳孩子们,在获得更多本地高校资源的同时,也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化用当下深圳家长常用的段子:“不努力,是上不了深大的。”要知道,同样是深大,以前在深圳家长的口中是“不努力就只能上深大。”


因为各地向往在深圳就业生活的年轻人,可能从高考开始就“向特区靠拢”。


“‘哈工深’位于深圳,生活便利,又有C9的牌子,再加上哈工大最好的专业计算机最适合在深圳就业,所以‘哈工深’对考生吸引力很大。”一位知乎网友认为,深圳高校吸引力的增加,与深圳本地就业环境息息相关。


多所名校近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深圳及深圳企业正成为名校学生的重要选择。 2020届清华毕业生去到最多的企业:依次是华为(187人)、腾讯(80人)、阿里(61人);2019年北大毕业生,除去留京,就业去的最多的城市依次是:深圳、上海、广州、杭州。






04


深圳教育战斗力的突飞猛进,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动力来自“钱”。


数据显示,深圳在高等教育上的财政投入,年增长20%以上。2020年,深大以60.86亿元经费预算在全国地方性高校中排名第一。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2020年校园招聘时时开出优渥条件:博士后研究人员年薪30-45万元;出站博士后留深从事科研工作且与本市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的,可获得深圳市政府按规定给予的30万元科研资助;符合深圳市后备级人才条件的可获得160万元奖励补贴……


这些正是近年众多诺奖、图灵奖得主选择深圳、与深圳高校合作的重要背景。


结合历史来看, 深圳的高等教育短短三十多年,始终带有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



1983年,深圳大学在清华北大的援建中成立,同时开创性地取消当时高校“毕业包分配”的传统,在1986年即成立深大就业指导中心,在校内鼓励学生自食其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