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买卖股票的唯一标准。
上午上飞机前,我写了一段文字,发表给几十万微头条的读者。
“对于不常买股票的人,我建议大家买一点。从中国经济体量和证券化比例而言,股市的机会还大得很,何况祖国经济发展全球领先,社会秩序相当安定,国人又喜欢不确定性强的交易,愿意支付高估值。从交易经验上来看,熊市虽有损失,数年后的牛市,会把损失连本带息还给你。”
这是老好人一般的吹捧言辞吗?绝不是。很多事的真实性,要扪心自问。
整体而言,经济发展是不是不错?大家的收入是不是在攀升?房价上涨是不是给超过整体人口80%的人群带来实际好处?米面粮油的价格是不是相对稳定?几乎所有城市的人均工资是不是超过GDP增速?有能力出国旅游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我们是不是开始平视亚洲四小龙?
从社会稳定上角度看,中国估值应该享有稳定溢价而不是折价。
我以自己走遍五大洲的亲身经历,同样写过微头条:“半夜12点的北京,还有大批年轻男女民众,敢于在街头有说有笑吃烧烤,这在巴黎和纽约,可没人敢。”如果你学过基本的经济估值模型,就知道,无风险溢价对最终估值的影响力是如此巨大。
熊市牛市也是如此。我经历过20世纪初的对决,之后的反复,06-08的大波浪,12年后创业板的崛起,15年跌宕,这五次经验是什么?就是不怕熊市。就算极为不幸的买在最高点,但之后的牛市,依然会把你的投入连本带息、甚至多倍的还给你,事实就是如此,只要耐心等待,最后全是喜剧。
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噪音、乱象,譬如面对巨额负债下的贾跃亭去了美国,王健林突然抛售核心资产回笼现金,银行业整顿此起彼伏,个别知名民企无力还款传言发散。但是,人民币的币值是不是在缓步提高?最近几个季度经济增速是不是依旧稳健?整顿是不是为了金融生态更加稳健更可持续性发展?个别取代不了整体,标题党取代不了新闻实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依然是中国人投资最可信赖、最有前途的地方。
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就是消费。所谓消费,就是衣食住行。2017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比一季度的增幅竟然还大,尤其是网购实现大幅增长,增幅是33%。细致看下数据,不仅很多中国人开始学会通过网络从国外买东西,但更多中国人开始把购买力转回国内,国内已经几乎能够提供富有中国人需要的一切,这就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可靠保证,想想真有意思,消费为什么增加了,也许是因为二维码扫起来太方便了。
最后,提醒一下,别以为保持了数十年近10%的增长,以后就要增速衰退了,这是个错误的直觉。台湾,1992年时,GDP达到了1.1万美元,之后,依然将10%的经济增速又保持了10年。中国经济目前的增速也在这个区间,这是根据购买力平价来计算的。韩国,比台湾早3年,1989年就突破了人均GDP1.1万美元,之后8年,其经济增速依然保持了7%。这说明什么?如果大家一起上东亚的经济历史课,那么中国这个学生的增分潜力,还大得很。股票上升的潜力,还大得很,全体投资人的春天,还长得很。
因此,劝你买点股票,坚持持有股票,与国家一直成长。
看那些股票?那只能是…我自己一直在坚持研究的公司。我做的研究,比较靠谱。你可以一直跟踪。目前,我正在研究一个30家公司的大增长组合,其中招商蛇口的展业模式,以及上海家化的基本面扭转,我很关心,你也可以关心一下。
老百姓也可以致富,做全球最好的投资人,买入股票,持有股票。重视实践标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