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电影派
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观影生活
前几天,派爷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话,很是
扎心
。
今晚也来扎扎你们——
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
看起来很正常
,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
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
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积累到极致了,
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在机械运作的钢筋丛林里,我们每个人日渐也变得
机械化
。
内心不管经历怎样的波澜,表面也要装得像个正常人。
但其实内心里,都住着一个
精神病患者
。
也许是平日要装得人模狗样的缘故,派爷很喜欢
先(shen)锋(jing)派(bing)
一类的片子。
今晚要就你们推荐一部
五颗星力荐的神经病片
——
《雏菊》
这是一部
个性十足
的捷克新浪潮
影片。
该片一经上映,就因为
浪费食物
的罪名,被当局禁映。
第二年
解禁后,立即
惊艳了全世界影坛
。
并获得
当年的意大利贝加莫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捷克电影,是我们平日接触较少的。
这些小众国家的电影,相较于好莱坞,都有其
自成体系、别样的魅力
。
而该片
导演薇拉·希季洛娃
,又将这种小众魅力,更加
个性化、张杨化
。
薇拉·希季洛娃是派爷很心水的一位酷导儿。
她因为
先锋前卫
的电影风格,被誉为——
东欧最前卫女导演、女版戈达尔
。
1966年,当捷克影坛皆是
描写工人阶级故事的时候,她却一反主流,拍摄了这部怪异的神经病电影。
故事的主人公是
两个都叫
玛丽的少女
。
她们在百无聊赖时,突然感慨道——
没有人理解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正在变得越来越糟糕。
于是两人决定——
我们也要变得越来越坏!
她们开始放纵,做各种坏事。
偷钱、捣乱舞会、糟蹋食物。
她们还利用年轻的身体,约各种老男人。
在
玛丽一号吊老男人的时候,
玛丽二号会突然出现,旁若无人地
大吃特吃
。
她们把老男人骗上火车,
火车开动后又突然跳车。
这是两个迷人的坏姑娘。
导演用
瑰丽的画风、蒙太奇的剪辑手法
,将影片打造成荒诞肆意、大胆的碎片梦境。
曾做过模特儿、设计师的希季洛娃,使得影片画面充满
复古的时尚元素,具有波普色彩的斑斓。
她个人风格十足,不受教条主义牵制。
喜欢营造视觉上的冲击。
她的另一部影片
《天堂禁果》
中,更是将这种梦幻美学达到极致。
这也是通常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不注重故事、意识流、超现实、实验、先锋。
但同时,时间叙事线的打乱和虚实错乱,让观影并不很清晰。
所以,对于不喜欢的人来说,就是
闹剧,神经病
。
对于喜爱者而言,却是
高潮圣经
。
《雏菊》中有两大元素——
性与食物
。
少女追求性欲的刺激;
暴饮暴食,糟蹋食物。
同时,两者又互相影射。
剪断的香肠、香蕉,都象征着性欲。
她们看似
离经叛道的荒谬行为,其实是内心深处
渴望爱与理解
的愿望。
她们肆意玩耍、肆意破坏精致的舞会。
站在餐桌上跳舞、鞋子踩进食物、爬到吊灯上荡秋千。
行为越是放荡,其实内心越是
孤独、不安
。
当她们不再变坏时,想要尽力
修复晚宴时,却被摇摇欲坠的吊灯砸死。
无力独处、无力放纵、无力修补,这就是现代人的迷惘
。
是每个人在爆炸前夕的
默不作声的崩溃
。
行色匆匆中的人群中,面具大多相似,所以这是个机械社会。
而相似的外表之下,却是不安的
错乱
。
这正是现代人之间不可跨越的疏离。
而这部影片,正如导演在片尾说道——
这部电影,献给精神生活一团糟的人们。
希望看完的你,能继续乱得心安理得;
继续乱得像个快乐的神经病。
PS: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做个神经病。
一个zan=晚安么么哒!
欢迎在评论下方调戏派爷,跟着派爷有肉吃。
更多见解可在文章下方即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