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摄影报
《中国摄影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是中国摄影界的权威动态信息刊物,是中国发行周期最短、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摄影类专业报纸。新浪官方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cppclub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气象北京  ·  森林体验指数预报(2025-2-10) ·  8 小时前  
北京本地宝  ·  2025北京元宵节哪里有猜灯谜? ·  昨天  
发展北京  ·  北京大力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摄影报

点评 | 倒 影

中国摄影报  · 公众号  ·  · 2024-12-27 10:14

正文

倒影为日常所见之物,如水面倒影、镜面倒影等,多是源自一种光反射现象——景物在光反射的表面形成与实物形象相反的影像。除了有一个客观的物理现象之外,还有一种更为抽象的寓意,比如我们会将倒影比喻为一面镜子,通过与倒影的交流,实现与自我的对话,提升思辨能力。所以,倒影在表达上可有多层次的含义,而在摄影表现中,运用倒影效果,营造倒影意境,也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所以,许多画面中会有倒影元素,它已成为摄影师结构画面的常用手法和视觉追求。
倒影是对客观世界的复制,是一种虚像,它可以营造出多重空间,甚至有时会让人真假难辨。正是这种视觉幻象,才赋予了影像表现的空间。在实际拍摄中,要善于运用具有反光特性的景物表面,如玻璃镜面、水面、湿滑的路面等来营造这种视觉趣味。只是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不同反光表面的特性,比如水面,它虽然可以反射周围的景物,但也因为经常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易生波澜——平静如镜的水面与“吹皱一池水”的水面带来的倒影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拍摄前要对这种客观情况作出充分的认识和判断,包括天气条件、拍摄时间、光线等因素对反光表面造成的影响。比如平静如镜的水面,在无风的清晨会更容易获取;而相对于强硬的直射光照明,明亮的散射光更利于刻画光滑的表面;逆光条件下更易在反光表面产生明亮的光斑和光晕,会对画面的品质产生不利影响;而在构图中,利用倒影产生的呼应或对称结构,可以形成构图形式,比如常见的对称构图、均衡构图、框式构图等。
关于倒影的隐喻内涵,则是形式之外更深层次的表达,在更多的时候要依靠于摄影师在表现时的主观诉求,也就是说摄影师在拍摄画面时就有通过倒影产生的镜像效果,观照或传达某些画面之外的东西的愿望,并借助画面引导观者作出不同的思考和解读。通常,有力量和有深度的画面往往都具有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特点,所以尽管倒影的隐喻诉求在实现上貌似有些抽象隐晦,但是只要明白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彰显形式,就能够使如镜之效变得更加精彩和深刻。

青海东台吉乃尔湖  蒋利萍 摄 点评人:法磊 (山东省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点评:倒影的趣味效果在这张照片中得到淋漓展现。平静干净的水面倒映天空景色,形成水天一色之感,水的反光效果也往往能为我们的取景和氛围表现带来帮助。人物在画面中一字排开,或疏或密,或实或虚,并以丰富的色彩强调出了对比和协调之意,看来简洁生动而富有写意氛围。

甲天下  张明 摄
点评:山水之美通过雾气的朦胧之效和水面的倒影之意往往可以有所展现,这幅照片中就有生动体现。黑白影调增加了抽离真实之感,使其水墨意蕴更加浓郁,而前景中枝桠和小鸟的巧妙构置,拓展了空间层次,延展了其表达的空间。

南浔夜色  许益民 摄
点评:水乡古村的环境中,往往能看到水与建筑的优美融合。图中恰当的拍摄时机将水面情景展现得流光溢彩,以虚幻的倒影营造出水乡意蕴,而一侧人物的构置,则将诗画之意与生活之实完美融合,让人联想。

哺  周贵平 摄
点评:作者以贴近地面的角度拍摄,充分利用水面的倒影效果营造出对称结构,并在均衡的构图下保证了画面的稳定和匀称特征,在此之外,则是作者对主题的生动把握以及对水鸟一家的精彩刻画,它们保证了画面的吸引力。

夜市光影  朱宇锋 摄
点评:倒影带来的对称性让画面形成均衡、匀称的结构形式,而这也是作者用心去营造的一种效果,在准确的踩点和取景中,路上和商店内的人物展现出一种恰到好处的构置感,同时排列的几何图形和生动的光影也增添了画面魅力。

信步  魏勇 摄
点评:在天空光条件下,浅滩的水面平静如镜,反射自天空的明亮色彩与滩涂形成鲜明的质感反差,四只火烈鸟的疏密排布状态展现出作者对元素的节奏把握能力,而鸟倒映在水面的虚影,则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

桥  钟辉 摄
点评:作者俯视拍摄,利用水面简洁画面,衬托简陋的桥体和行走其上的人物。合理的构图将水面的倒影全面展现,与桥体、人物产生生动的虚实呼应,并保证了在瞬间捕捉上的精彩度——人物在动态安排和形态刻画上既有相似趣味,又各具特点。

洞影  王士芳 摄
点评:作者取景独特,利用一洼水面形成的倒影效果,与山洞巧妙结合,形成生动的呼应关系,不仅立意新颖,而且更增加了形式趣味,同时也将观者的想象空间作了拓展,让景观展现出了更强的表现力。

夜色美  项钊娒 摄
点评:曝光和色调掌控上都展现出不俗的处理能力,因为丰富的细节和冷暖相间的色调可以为画面带来可观可想的内容。同时在取景角度上也巧妙展现出了建筑与环境的层次结构,水面倒影则以虚化空间起到了衬托和对比之效。

步履轻扬入画来  何新华 摄
点评:作者利用水面的反光特性形成的倒影效果来帮助构图,以居中的视角生动展现出了一个对称、均衡的结构形式,并借助透视效果将这种形式感作了空间上的表达,人物的安排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水墨幻境  王宏 摄
点评:清晨的雾气为景观带来朦胧神秘的意境,展现出虚实浓淡的层次之美和画意氛围,右侧点元素的巧妙构置,在均衡画面之余,以生动的结构吸引观者眼光,而水面的倒影效果,进一步让画面变得妙趣横生起来。

静谧之境  林松玲 摄
点评:以上下对称的结构形式将倒影效果作精彩呈现,是表现倒影时常用的构图方式。在画面中被分割开来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分别以实像和虚像的对比效果呈现出了镜像趣味,并营造出静谧意境。

冬日水草  刘玲 摄
点评:善于观察的作者,发现了水面上的趣味元素——平静如镜的水面将水草倒映其中,产生了生动的镜像效果,而作者也通过恰当的取景角度来展现这一生动景象,明亮的水面反光刻画出了植物叶片的质感效果。

小荷  许昌亮 摄
点评:作者局部取景,精彩刻画小荷之上的蜻蜓情态,展现出水塘意趣,简洁的水面在画面中被大面积展现,起到了写意效果,而水面的小鱼构置则更为巧妙,其形态与小荷及倒影具有相似之趣,并与蜻蜓形成上下呼应之态,进一步增强了情趣。

秋叶倒影  孙祥洲 摄
点评:作者在寻常生活中乐于观察和寻找,再选取恰当的拍摄角度,利用车玻璃产生的倒影与景观形成对称结构,营造出生动的形式和多重空间的趣味效果。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4年·第 93期·4版


文、 点评:解琛


声明:本文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