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爸)妈我当年要不是没考上好大学,早就出人头地了!小兔崽子还不给我好好学习?!”
——在学生时代,每一个偷懒不想好好做功课的假期,你可能都会收获这样一番耳熟能详的批评教育,当然有时候也少不了一顿混合双打。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考好大学”的确意味着在越来越难找工作的毕业季里杀出一条血路,升职加薪,在更早的年纪攀上更高的人生巅峰。都不用说那么远,我当年要是考上北大,怎么着也要先回母校转一圈露露脸装装逼,再去各个亲戚家串个门,把红包收个盆满钵满再说,不然都对不起自己为了考那么高分掉的头发!
当然,我离北大的分数线差了不是那么一星半点,大概是因为只想着装逼和红包成绩才那么差......
然而!就算是牛逼闪闪地拿到了冒着金光的学历,也有着极其出众的能力和才华,照样有人会对这一切说呵呵,劳资不在乎。他并没有站在台前享受聚光灯、溢美之词和掌声,而是选择默默做一个“神助攻”,让那些已经足够惊艳的作品在他手中绽放,升华,最后成为足以留名史册的经典名篇。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美国出版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成就了诸位文学大师的......编辑的故事。
讲故事的分界线
时间往前推110年,有一位年轻人从哈佛大学毕了业。别看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他的第一份工作同样是“靠关系”找来的:是《纽约时报》主编的儿子带他入了行,让这位年轻人在纽约时报做记者。他就是——
麦克斯威尔‧珀金斯 (Maxwell Evarts Perkins)
做记者的时候都报道些啥呢?说实话都不是什么好事:他负责的内容包括紧急事件、灾害事件以及一些政治动向。可以说是一份很让人心累的工作了。
珀金斯这个小孩人还是蛮好的,工作踏实肯干人也有才华,没多久就晋升了。珀金斯本人很喜欢写作,能力也很出众。按说事情发展到这里都算一帆风顺。按这么干下去,珀金斯踏踏实实写采访,当个资深记者不也挺好吗?问题来了,珀金斯喜爱写作倒是不假,但有一件事让他肥肠心累:
“这工作也太特么烦了吧!怎么那么多突发事件啊?!deadline也很难应付啊!!”
要知道,珀金斯本人日后可是做了图书编辑的,年轻的时候竟然会因为deadline和那些说来就来的突发事件换工作,真是非常不可思议。那些一到截稿日就拿着菜刀蹲守自己作者家门口的编辑,应该已经是一头黑人问号了……
总之!这破活劳资不干了,谁爱干谁干吧,劳资换工作!
就是这样一个决定,改变了珀金斯的一生,可能也顺带着改变了整个美国文学史的走向。
短短三年时间过去,1910年,珀金斯进入一家名为斯克里布纳之子公司(Charles Scribner's Sons)的出版机构工作,担任广告经理一职。1910年对于珀金斯来说应该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他同时还顺带着完成了人生中另一件大事——结婚。
太太名叫露易丝·桑德斯(Louise Saunders),是他相伴一生的忠实革命伴侣。两个人的爱情结晶也非常璀璨:足足五个女儿。大概每天都能看见小裙子在屋里屋外来回跃动飞舞。
1914年,珀金斯转战编辑部。他第一次“淘到宝”是在1918年。有个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写了本书叫《浪漫的利己主义者》(The Romantic Egoist)。写书的小屁孩当年只有22岁,看过书的人无一例外都说差。这什么破玩意儿?出版就赔钱。爱找谁印找谁印,就算我们不是浪漫的利己主义者,我们也得赚钱啊。
但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书里就是有一些内容牢牢抓住了珀金斯的眼球!他开始与小屁孩作者通信,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在将近一百年前就做起了线上编辑。为了让这本书顺利出版,珀金斯一路奋战,不顾出版社文学顾问布罗奈尔的反对,坚持买下这个22岁年轻人第一本书的版权。“如果我们不出版像这样一位天才的作品,这件事的性质就很严重了……我们也可能会因此破产。”
按照珀金斯的修改建议,小屁孩认认真真地把这本书重写了两遍,直到珀金斯同意出版。1920年,《人间天堂》(This Side of Paradise)付梓印刷。这本讲述破碎的美国梦的长篇小说一经问世便大受好评,也让这个年轻的小屁孩——后来成为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爵士时代”的魁首作家——一举成名。这个年轻人就是: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
就算你没有听说过《人间天堂》,你也一定听说过《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本人生活腐化,写出来的作品也真实而生动地反映出那个年代精神空虚的美国人追求享乐,空虚的精神状态。珀金斯和这位伟大而优秀的美国作家的成功联手,也标志着他和其他知名作家的合作的徐徐展开。
四年时间过去,当年的小屁孩已然是名利双收。身为青年作家领袖,菲茨杰拉德也把推介年轻有才华可惜埋没人海的作家视为己任,虽然大多数的推荐都没能成功吧......
就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最终校对时,菲茨杰拉德给珀金斯推荐了一个住在巴黎的美国作家。“诶你瞅瞅,我觉得这人不错。你可一定给他个机会啊!”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
关于海明威和他的作品,在这里就不浪费笔墨进行介绍了。在和海明威通信并指点他修改文章两年之后,珀金斯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和《人间天堂》一样,这本书嗷!地一下,就又轰动了,动不动就震惊文坛!厉不厉害?
之后没过多久,1928年,那是一个秋天。书稿代理人玛德琳·博伊德(Madeleine Boyd)登门拜访,带了整整一摞的手稿,足足有一千多页。和以往的剧情类似,这份题为《哦!迷失》(O Lost)的手稿已经被成群结队的出版商拒绝过不知道多少次了。但独具慧眼的珀金斯依旧被这本书吸引,坚定地买下了版权,花费了大量时间来和性情疯癫的年轻作者沟通修改作品。最后,这部作品以《看向家的方向,天使》( Look Homeward, Angel)为题出版,一经问世就轰动全美。作者汤玛斯·沃尔夫(Thomas Wolfe)也名声大振。威廉·福克纳在他去世后评价他说,沃尔夫可能是当代美国小说家中最有天赋的一位。
汤玛斯·沃尔夫
虽然成名故事都大同小异,但沃尔夫和珀金斯的关系和其他几位作家相比要更为微妙一些。沃尔夫是珀金斯投入了极多精力来扶持的作者,在他最为落魄的时候给予过他最为有力的支持。而沃尔夫对珀金斯的信任和感情,也曾体现在他作品的扉页上:
“本书谨献给一位伟大的编辑和一位勇敢而诚实的人。当作者陷入极度的失望和怀疑中时,他不吝于给予坚定的支持,不让作者在绝望中轻易放弃。”
这就是珀金斯,一位有着极高文学素养,热爱文学,却甘心将自己沉淀在幕后,发掘那些才华横溢,却不被出版商看好的优秀美国作家的伟大编辑。在他25年的编辑生涯中,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引导斧正自己的作者,还是他们的精神支柱、良师益友,甚至在他们需要经济支持的时候伸出援手。对编辑事业,珀金斯是这样理解的:所谓编辑,就是要竭尽自己所能去挖掘、栽培作者的才华,并用各种方式协助一部优秀作品的完成。他对美国文学的贡献不亚于任何一个作者,那些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熠熠生辉离不开他的付出。但他从始至终坚持自己的理念:书是属于作者的。他愿意为他们做助攻,也因这样的无私奉献而变得伟大。
但他的光辉形象以另一种形式,留在了浩渺的文学海洋里。在沃尔夫的《你再也无法回家》(You can't Go Home Again)一书中,他借爱德华(Foxhall Edwards)这一人物对珀金斯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刻画,让这位传奇编辑真正做到了永垂不朽。
这两个人之间的爱恨纠葛还远远不止于此,两人从惺惺相惜到日后产生摩擦,中间发生的故事更是耐人寻味。当这两位天才的生命线交汇在一起时,究竟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就算无法将历史完整重现,你依然可以在这部名为《天才捕手》的电影里找到答案:
在这部电影中,科林·费尔斯和裘德·洛分别饰演珀金斯和沃尔夫。一个善良隐忍,有着极强的文学素养;一个癫狂,才华横溢,却因太过狂妄自大而迷失自我。两位演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炉火纯青,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灵魂拍档。
对于任何一个有文字情结的人来说,这都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传记电影。你能感受到文学创作这项事业中所蕴含的激情,以及白纸黑字背后,那些文学巨匠的喜怒和挣扎。
果壳网
ID:Guokr42
虽然换了二维码
但依然整天在科普些不正经玩意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