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融资262讲发,银行不良资产。第一部分:银行业不良贷款已升至3.7万亿!五大行不良率逼近“临界点”。第二部分:银行不良资产的盈利模式和处置风险。第三部分: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汇总。第四部分:银行不良处置五大创新招式全解。
本期主要介绍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风险、
盈利模式、处置方式等。
话说,疫情原因,2020年的工作好象从下半年才开始的。
快到年底了,乔乔有一些想法分享给大家。
。
。
文末有微信,大家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告诉乔乔哦。
本公众号主要探讨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项目投融资等金融市场业务(也有房地产、政府平台项目的实操讲座),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公众号内容,业务合作请联系小编。
第一部分:银行业不良贷款已升至3.7万亿!五大行不良率逼近“临界点”
截至2020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境内不良贷款余额为3.6万亿元,而截至8月末,这一数字又飙升到3.7万亿,不良率达到2.14%,比年初增加0.11个百分点。业内人士分析,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年内可能突破4万亿。明天二季度风险暴露更加明显,加上五大行不良率也逼近1.5%的临界点,我国不良资产供应开闸,属于不良资产从业者的红海+蓝海的局面已经形成。
9月14日,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银保监会新闻通气会上,通报了今年前8个月银行业保险业经营运行情况。
8月末,银行业境内不良贷款余额3.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041亿元,不良贷款率2.14%,较年初上升0.11个百分点。银行业加大不良贷款处置核销力度,前8个月共核销不良贷款7302亿元,同比多核销963亿元。
而据此前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银行业境内不良贷款余额为3.6万亿元,不良率为2.1%,
也就是说两个月时间,不良贷款增加了1000亿,不良率上升了0.04个百分点。
再缩小范围,截至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74万亿。
较上季末增加124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4%,较上季末增加0.03个百分点。
一边是不良贷款余额的快速增加,一边是银行加大处置力度。
昨天银保监公布数据显示,前8个月,银行业共核销不良贷款7302亿元。而截至6月末,银行业已处置不良贷款1.06万亿。但是根据全年处置3.4万亿的目标来看,最后四个月,银行必须快马加鞭才能完成处置任务。
值得关注的是,前8个月,银行业各项贷款增加15.2万亿元,同比多增3万亿元,信贷资金重点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其中,制造业贷款增加1.8万亿元,增量较过去四年总和还多1092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批发零售业贷款增加2.7万亿元、1.7万亿元,同比分别多增8192亿元、7318亿元。
银保监主席郭树清日前表示,当前金融风险仍然易发高发,一些潜在隐患依然较大,包括存量风险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不良资产上升压力加大、资金面宽松背景下市场乱象极易反弹回潮。此外,当前,经济尚未全面恢复,疫情仍有较大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也存在一定时滞,预计有相当规模贷款的风险会延后暴露。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不良贷款的暴露还有延迟性,未来不良贷款的增速加快,即便加快处置,但就按照目前的增速来看,年内银行业境内不良贷款余额也将突破4万亿。
作为不良资产供应主力的大型国有银行,不良率也值得关注。
8月份中国银行业期中考试成绩单集中出炉。主要商业银行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收入利润持续增长,首次出现营收、利润下滑。资产质量方面,大型商业银行也结束了资产质量连续3年的持续改善,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再次双升。
从历史来看,大型商业银行不良率逼近1.5%的“临界点”,极有可能是新一波不良资产供应的信号。
超过1.5%,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压力增加。
2013年以来,五大商业银行不良率开始攀升到2016年基本都超过1.5%,正是在这几年工农中建交以极大的力度处置资产,每年向AMC转让规模一度超过千亿元。
大型银行不良抬头,是新一波供应的信号。
从历史来看, 2013-2017年不良资产转让从不足千亿元到维持5000亿的水平,这与大型商业银行2013、2014年不良率的快速攀升有着密切的关系(前文说过,这几年工农建每年转让的规模曾一度达到1000亿本金的规模),也导致了2015年不良资产交易价格持续下降,各大银行不得已设立平台公司满足出表服务。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五大行2014年不良率集体上升时,市场供应大幅增加。
银行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已经迫在眉睫,与此同时,监管层也不止一次的表示要扩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运用多种方式加快进行。其中个贷不良转让的试点落地则是一大抓手。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抓手很可能将在年内落地。眼下,各个银行正在打包各自手中的个贷不良,每家都有几十亿,总规模上百亿。
而个贷不良,将是另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向不良资产行业敞开怀抱。
对于未来我国不良资产市场走势,中国银河金控首席运营官庞介民表示,未来几年国内不良资产处置和金融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恰逢其时。
一是红海广阔,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大有可为。由于银行不良贷款暴露一般还有6—9个月的滞后期,预计后半年及明年银行业还将面临不良率快速上升局面。
二是蓝海深远,资本市场不良资产处置潜力巨大。就债券市场而言,目前我国信用债券余额近37万亿元,其中已违约主体的存量债券超过4300亿元。就股票市场而言,一些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融资也积累了一定风险。
四大AMC更多的是在商业银行的体系中开展不良贷款等资产的处置,对资本市场不良资产处置并没有大规模的参与,银河金控将积极探索以不良资产管理、债转股、投资银行为特色的业务体系,合理拓展与企业结构调整相关的兼并重组、破产重整、夹层投资、过桥融资、阶段性持股等投资银行业务,促进问题企业化解难题。
三是国际化布局与海外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值得探索。
(摘自:不良资产头条)
第二部分:银行
不良资产的盈利模式和处置风险
不良资产,银行的烫手山芋,为什么仍有那么多资金涌入?为什么那么多机构抢着去拿包?做这个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生意,盈利模式是什么?
在银行贷过款的就知道,现在银行贷款的最大特点就是抵押充分,抵押物多为房屋、土地、林权等;抵押率一般在30%-70%之间,50%居多;并且银行的信用高,不良资产的产生与处置都比较规范,整体质量较好。
对于处置公司来说,收回来的主要是债权或抵押物。对于债权方来说,这笔债权我两折买回来了,我去跟债务人谈判,你全额还不起,那你就还五成吧,还了五成那我就给你解除债务关系。这样债务人少还了一半的钱,赚了;资产管理公司两成的成本买回来,收回来五成,赚了三成。
对于抵押物来说,可以采取以上类似的做法,还钱之后解除抵押,又或者申请法院查封了之后公开拍卖,拍卖所得减去收购不良资产的成本就是赚的。
有些资产包包含的有价证券、固定资产等都有着较大的价值增值的空间,这部分资产在市场趋势向上的周期中,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增值收益。
不良资产投资理念其实可以简单粗暴的概况为:一个通过量变到质变,低买高卖,逆周期的过程。在经济下行时,大量低价收购,随着经济好转,其中一些好的资产开始增值溢价,转手卖掉。
这个就是综合运用资产重组、再注资、引入第三方、债务的折扣变现、债务更新、债权置换、债权转股权、将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构成更为复杂的混合债务重组方式。必要的时候,对资产以及附属经营团队进行整合,来提升其持有资产的经营效率和价值。
不良资产处置虽然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但是也要充分注意的是,不良资产处置是一个门槛相对较高的行业,相关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对处置机构专业能力的考验更强,对投资者分析和辨别潜在投资机会的要求更高。
在NPL1.0时代,不良资产是政策性剥离,国家财政全额兜底损失,因此在首次剥离时并未进行定价,从而在随后的处置中也缺乏成本约束,定价弹性较大。
NPL2.0时代的不良资产转让是银行自主行为,是用自身利润来冲抵处置损失。
而在今天,不良资产转让的过程高度透明化,买家充分竞争,因信息不对称而获取暴利的机会越来越少。
有些非专业投资者对不良资产投资的风险特性认识不够,对其盈利抱有盲目预期,如果没有进行专业详尽的尽职调查,很可能高价拿下一个不良资产包。
此外,同样一个资产包,不同机构可整合的资源是不同的,有的机构通过尽调认为他们可以处置回收,定价就高一点;有的机构尽调认为完全没有利润空间,拿下就亏损了。
所以,在与银行达成购买不良资产包意向后的尽职调查阶段,是购买过程中比较关键的一步,涉及到日后处理资产包的难度。由于信息不对称,资产包内资产所有权不明晰等问题,做好前期尽职调查工作就非常重要了。
在进行到竞标这一环节,就十分考验机构和银行关系的熟络程度了,如果关系好,可以请求银行将资产包拆小一点,因为资产包越大,风险也越大。此外,在双方谈判博弈的时候,如果和银行关系好,以机构想达成的价格成交的概率也越大。
购买完成后就到了处置环节,到了这个环节处置的办法就相对灵活多样,处置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处置经验丰富的团队,处置回收期短,资金回流也快,风险也相对更小。
当然了,随着资金的涌入,不良资产价格被推高,不良资产投资机构的系统化处置管理能力也越来越重要,想要真正盈利,必须发挥专业化的处置管理能力。
通过重组、并购等多种方式,实现不良资产的价值修复或增值,令其发挥社会价值,才是未来不良资产处置的正确之道。
(摘自:
山西省产权交易中心
)
第三部分: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汇总
相信大部分人对于银行不良资产比较陌生,当银行投放贷款后形成的银行信贷资产中不符合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处于逾期、呆滞、呆账状态而面临风险的部分贷款时,可能会形成银行不良资产。不良资产怎么处置?那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不良资产处置流程怎样操作的。
拟处置标的可以是一户不良资产,也可以是几户不良资产。后者就是组包了。资产管理公司有时是根据资产特点主动组包并进行招商,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根据客户提出的需求确定处置标的。因为要处置的不良资产很多,没人提出购买的话,一般先放置在那里。处置标的确定后,绝大多数项目需要进行处置公示--报纸上和资产管理公司的网站上。
除损失类不良资产或能够回收本金的不良资产,其他不良资产基本上要进行评估。企业不配合评估或财务制度不健全的不良资产,评估前还要请律师进行财产调查;法律关系复杂的不良资产,请律师出具意见。
评估结果是不良资产定价的重要参考依据。一般情况下,评估结果出来后资产管理公司再与投资者拟定交易价格及交易结构。但常常是,边评估边谈判。
处置不良资产需要资产管理公司项目组撰写处置方案进行报批。参与审批的人员不参与项目处置。有的项目办事处有权批复,不良资产损失大的还需要报总公司批复。
不良资产进行批复后选拍卖行,拍卖行再刊登拍卖公告并组织拍卖。当然,有些项目可以协议转让,不必走拍卖程序。有的项目可能搞招标,有的项目搞竞价。不管什么形式,首选公开,很少协议。
付清款项后,资产管理公司将移交不良资产借款合同、不良资产催收通知、不良资产抵押权证的资料,并通知债务人、担保人债权已转让不良资产,让债务人、担保人向购买方履行还款义务。
以上就是关于不良资产处置流程怎样操作的相关内容。当产生不良资产的时候,银行可以按照相应的处置程序进行处置,比如确定拟处置标的、处置公示、进行尽职调查等。作为银行,在必要时要运用法律手段,对借企业改制之机逃避债务或有钱不还、暗地拍卖抵押物品等侵蚀银行资产的行为进行起诉,以维护银行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