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复利人生
布衣书生说投资,专研股票和基金,长期活跃于知乎等各大论坛。欢迎志同道合者前来谈股论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能源观察  ·  衔接分时电价与峰谷电价的一种思路 ·  20 小时前  
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  ·  国际能源署发布《关键矿产回收》特别报告 ·  昨天  
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  ·  国际能源署发布《关键矿产回收》特别报告 ·  昨天  
电价研究前沿  ·  山东:加强电力零售市场价格监管 ·  3 天前  
电价研究前沿  ·  山东:加强电力零售市场价格监管 ·  3 天前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  【重磅】新设合并:能源“巨无霸”诞生!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复利人生

醍醐灌顶

复利人生  · 公众号  ·  · 2024-05-29 22:05

正文


今天,我感觉没什么状态,不想写东西,所以把以前点评金冲及《决战》这本书的文章做了整合,顺便再推荐下这本书。


全书开篇,就讲述了国共双方的战略差异,弱小的解放军胜在战略,而拿了一手好牌的国军一败涂地的根源也是战略。


战略差异何在?


国军以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力图先夺取重要城市,进而控制交通线,分割解放区,再分区围剿。


解放军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就像主席说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国军看似兵强马壮,人数众多,但随着占领的城市越多,不得不分兵把守,每个城市都要守,就到处都是破绽,很容易被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今天吃一个旅,明天吃一个师。慢慢的,国军兵力到处捉襟见肘,越打越弱。


看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主席的战略太对了,从一开始就锁定了胜局。


再介绍个粟裕打开封的战例,也让人拍案叫绝。


粟裕在豫东准备集中优势兵力歼灭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它也是国军在关内的两大主力之一,是杜聿明起家的部队,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


不过,豫东是四战之地,交通便利,胡琏率第十八军增援马上就要赶到。粟裕手里兵力不多,不好阻敌增援,于是果断放弃打邱清泉的第五军。


神来之笔是,粟裕一眼就看出河南省会开封兵力空虚,只有三万守军,战斗力不强。于是趁着国军注意力都在救援邱清泉这里,我军连夜隐蔽急进,突然出现在开封城下,几天就打下了开封,全歼守军。


蒋介石看开封危机,就命令邱清泉和其他几路国军赶紧去救。这里就看出差距了,由于路上有阻击,国军走了几天都没赶到开封。当粟裕攻下开封后,他没有像国军那样死守城池,看到几路国军逼近,粟裕立刻放弃开封,改攻城阻援为弃城打援,又围歼了一路辛苦赶过来的国军援兵。


可以看出,粟裕始终坚持“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目标,绝不会让一城一地困住自己。攻城不是目的,消灭敌人才是目的。敌人都消灭了,何愁没有城市?


对我的启发是,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想清楚战略,所有的行动都以战略为准绳,不被短期利益所诱惑。只要战略想对了,时间就是我们的朋友。


书中还有一节叫“对战争局势变化的不同判断”,让我印象深刻。


全面内战爆发于1946年7月,到1947年和1948年交替时,毛与蒋都对整个战争形势做过全局性判断。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判断截然不同,对形势的方向判断完全相反。


毛在1947年12月召开的会议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报告一开始,就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来到了一个转折点。



而就在12月会议后几天,蒋在1948年元旦发表了《告全国军民同胞书》,他也分析了一通,最后提到:剿匪全役最困难的工作,在去年一年间,业已完成了。



这就像两个分析师,对未来行情给出的分析报告,都有理有据,但结论却完全相反。为什么会这样呢?


抛开屁股决定脑袋,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战略视角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毛的战略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是“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他判断转折点来了,是因为这一年多消灭了很多国军,“人”的力量对比发生了转折。


蒋的战略是占领城市,控制交通线。他判断转折点来了,是因为他基本完成了战略目标,占领了很多重要的城市和交通枢纽。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损失点人又算什么呢?


如果你不能理解他们的底层逻辑,就很难看出他们对趋势判断的对错。


现在,网络上的很多信息,其表达的内容,都倾向于引起人们注意和情绪反应,会潜意识增加焦虑感。


比较有价值的内容,是看极少数人在几年前、十几年前对一些趋势的预测分析,特别是事后发展与大众直觉相反,却和他的预测框架基本吻合。这种内容,要反复阅读,其底层逻辑往往最有价值。


任何投资策略,都是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某些专家教授,缺乏大胆假设的勇气和智慧,全是事后对新闻和理论的解释,其内容价值就不大,实战毫无用处。


寻找真正高水平作者的最简单方法,也是看他以前写的内容,这样能迅速理解其认知的局限性,而不是对所有观点都盲从。那种分析问题时间跨度太短,都是今天涨几块,明天跌多少点的水货,最好少看。



《决战》的最后一章是对三大战役的总结,特别是对毛和蒋的点评,写得也很精彩。


下面这页建议精读:



简要的心得如下:


“都是实实在在地分析战场的实际情况,既要知己,又要知彼,既要看到有利因素,也要看到不利因素,既要看清局部,又要放眼全局,既要看到这一步,也要看到下一步或下几步,经过反复衡量利弊得失后作出判断”:


很多人分析股市,研究股票,容易屁股决定脑袋,只看与自己利益相符的消息,对其他消息熟视无睹,甚至发自本能的排斥。这样如何做到全面客观呢?


“这种决心绝不轻易改变和动摇,但如果情况发生原来没有预料到的新变化,或者听到来自第一线将领提出的确符合实际情况的建议,又不固执原有看法,能够及时作出必要调整”:


交易计划一旦制定,就绝不轻易改变,坚持执行。但如果行情出现突变,触发止损,或者公司基本面发生质的变化,则要及时止错离场,不要一厢情愿。


“由于对战场的具体情况和可能发生的变化心中无数,往往说许多空话,提不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办法”:


交易中这样的情况更多。很多人任由亏损的扩大,拿着下跌趋势的股票,亏损多了就拿价投安慰自己,说许多空话鸡汤,扬言要珍惜XX价格的股票,而不反思策略问题,不研究行业逻辑是否变化。


实事求是,让主观适应并符合客观实际,是做任何事成功的秘诀所在。交易,更是如此。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