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人物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人物周刊  ·  从十三行到建行:岭南人的中国特色金融之道 ·  昨天  
南方人物周刊  ·  公民马斯克 | 刊中人 ·  2 天前  
每日人物  ·  县城精英,炒股“亏麻了” ·  3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阅读是一种力量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人物周刊

在中国,再难找到像河西走廊一样的地方

南方人物周刊  · 公众号  · 人物  · 2024-12-12 17:30

正文

▲甘肃玉门昌马镇,抱着小羊羔的牧羊女

在中国地理版图上再难找到像河西走廊一样的交会之地,东西连接着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区域内分布着中国陆地几乎所有地貌,多民族文化交汇于此。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图 / 杨伟奉

 /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聂阳欣

编辑 / 郑洁 方迎忠 [email protected]



从甘肃兰州向西北前行,沿着山脉走,能一路去到西域。自古以来,这条在山脉与荒漠之间形成的天然通道是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路,因地处黄河以西,故称为河西走廊。在地理界限上,河西走廊东起兰州与武威之间的乌鞘岭,西至西域关口的星星峡,南侧蜿蜒着祁连山,北侧耸立着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总长约1000公里,宽阔处近200公里,狭窄的地方只有数公里。


▲甘肃武威天祝藏族自治县乌鞘岭,河西走廊的东部起始端


▲甘肃嘉峪关,一列火车从“关外”由西向东经过嘉峪关一侧的长城驶入“关内”


▲甘肃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海乡,明海古城遗址周边,滴灌种植的胡杨幼苗


在中国地理版图上再难找到像河西走廊一样的交会之地,东西连接着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区域内分布着中国陆地几乎所有地貌,多民族文化交汇于此: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居;西行朝圣的信徒行至荒漠戈壁,开凿出无数石窟造像;自吐蕃时期迁徙而来的藏族乡亲,世世代代在山间挂满风马旗。


▲甘肃酒泉瓜州县,一位穿汉服的女孩望着戈壁滩上的雕塑 《大地之子》 


▲甘肃武威,兄弟俩在武威市植物园合影


▲甘肃酒泉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一位老者领着小羊羔走过街道


如今,河西走廊依然是一条东西交通要道,延续着丝绸之路的辉煌。在贯穿河西走廊的连霍高速上,货车川流不息。内地的货物经此运输至新疆,而后可从位于中国最西端的霍尔果斯口岸送往中西亚和欧洲国家。2023年,河西走廊所在的甘肃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366.6亿元,占同期甘肃外贸总值的74.6%。


这里气候干燥少雨,维系绿洲的三条主要河流——黑河、疏勒河与石羊河——都发源于祁连山高寒山区,春夏的冰川融水给植物带来稳定的水源。这里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和风能资源,太阳能板反射阳光,白色风车一般的风力发电机筑起重要的再生能源基地。


▲甘肃金昌永昌县,远处的312国道和连霍高速与风力发电交相呼应


▲甘肃金昌永昌县,农村土地流转后,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集体劳动的场景


河西走廊的农村加速向城镇化发展,而依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设施,传统农业也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型。张掖已建成国内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全国每两粒玉米种子中就有一粒来自这里;酒泉市蔬菜花卉种子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国外,年出口量超过800万公斤,占全国蔬花种子出口量半数以上。


▲甘肃张掖,玉米制种基地里劳作的妇女


▲甘肃玉门,正在机械化收割南瓜籽的地里,一名妇女抱着一个南瓜


▲甘肃酒泉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手捧鲜花的少女


半个多世纪以来,祁连山的冰川面积不断萎缩,自然环境日渐脆弱。风沙时常越界,农田和村庄变为尘土的颜色。为推进防沙治沙工作,2023年9月,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正式启动,区域内广泛推广应用滴灌节水造林技术,科学配置林草植被,让土地沙化面积大为减少。


2024年11月,民勤片区三北六期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在武威市民勤县陆续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12月底前完成13.16万亩的工程固沙任务,进一步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握手”。


▲甘肃玉门昌马镇,村里的墙绘


▲新疆哈密星星峡镇,河西走廊最西端,甘肃与新疆交界处,312国道与连霍高速边正在扩建的星星峡服务区


▲甘肃酒泉,市郊建设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