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诠资管
大资管领域战略信息提供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眼瞎了,羽毛球打的 ·  2 天前  
环球科学  ·  让两台机器人“共脑”合作:与OpenAI“分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诠资管

大幅降息,美联储为什么没有保持“战略定力”

诠资管  · 公众号  ·  · 2024-09-22 20:00

正文


来源丨西京研究院
原标题丨赵建:大幅降息,美联储为什么没有保持“战略定力”

美联储如期降息。降息本身并不意外,意外的是降息50个bp。在停止加息一年多以后,一下子降息50个bp在 历史上并不常见 ,只有在2001、2007、2020等发生巨大危机的时候才有过。当前美国经济韧性十足,软着陆几成定局, 是什么迫使美联储大幅降息,而没有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呢?

的确,单从经济状况和通胀水平来看,似乎没有足够的理由支持美联储一下子降息50个bp,而且还暗示在年内再降息50bp,这个力度可以说是非常大,从保持战略定力节约弹药的角度来说的确没有必要。但是如果分析一下这几年美联储撞的“南墙”,鲍威尔的行事风格以及今年美国大选的复杂形势,就能理解为何美联储此次降息要采取这么 急促 的做法了。

第一,“战略定力”撞上了“南墙”,这次学乖了。 在2021年上半年美国开始出现通胀苗头的时候,美联储和鲍威尔也曾保持了战略定力,认为通胀是“暂时性”的,是供给冲击导致的,一旦供给恢复正常,通胀自然会减弱消失,不必提前采取行动。甚至还从理论上搞出一个“平均通胀目标制”,为其保持“战略定力”寻找理论依据。然而现实的演绎狠狠的打了鲍威尔一记耳光,进入2021年下半年后, 通胀开始变得不可控。 直到撞了南墙后,美联储才幡然醒悟,开始大幅暴力加息,一年多的时间就把联邦基准利率加到了5%左右,房贷按揭利率也随之升到8%左右。 可以说,今天美联储开启降息有点过度反应,没有保持战略定力,与其前几年在处理通胀时撞南墙后得到教训有很大关系。

第二,政策切忌“挤牙膏”、“勺子冲厕”,不能扭扭捏捏空耗子弹,要采用饱和攻击的方式才有效果。 战线拉太长,时间拖太久,都是兵家之大忌,同样也是政策的大忌。美联储在加息的时候,也是非常暴力,从而较好的抑制住了通胀,还没有引发明显的副作用,可以说是基本实现了软着陆。今天当美联储降息的时候,虽然说经济仍然保持韧性,但是货币政策具有滞后性,谁也保不准过去两年多的高息环境会不会在未来几年引发巨大的衰退。况且,现在很多先行指标已经显示美国经济开始走向疲软。面对这种形势,美联储一下子加息50bp,而且暗示年内继续加息50bp,可能也是考虑到货币政策的滞后性。有研究认为货币宽松的滞后性是短于加息的滞后性的,这样降息的效果可能会恰好对冲加息带来的后果。可见美联储的确是在“久病成医”后,对货币政策的操作和把握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通过公开透明的管理预期,并掌握好加减息周期的节奏,从而完成经济的软着陆、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第三,大选在即,复杂的大选形势让美联储不得不提高政策力度。 美联储和鲍威尔应该是支持建制派、民主党和哈里斯的。联想到特朗普在任期间对美联储粗暴的批评和干预,我们有理由认为美联储和鲍威尔的政治偏好不会倾向于特朗普。大选还有两个月,这两个月的经济形势对大选结果有直观重要的影响。现在美国经济面临两大难题,也一直受到特朗普的诟病, 一是高企的通胀, 现在已经治理的差不多,物价已经相对稳定; 二是 加剧的金融市场波动 ,股市最近几个月波动程度明显上升,毕竟七巨头的估值的确已经偏高,随时可能会引发较大的调整。大选在即,不排除有人趁机做空和做大波动率。为了防患于未然,美联储加大降息幅度,折现率降下来了,从分母端可以更好的稳定估值。另外考虑到市场对本次降息已经消化的比较充分,如果仅仅是25个bp的降息,几乎对市场没有作用,还可能会引发失望和悲观预期。索性降息50个bp,不仅仅是降息本身,还有大幅度降息传递的信号可以更好的稳定和提振预期。在这种形势下,还有什么必要保持所谓的战略定力呢。

第四,通过大幅度的降息释放强烈的政策信号,即“不要与美联储作对,不要看空和做空美国经济”。 有人担心,美联储一旦大幅降息,是不是对美国经济衰退的确认。的确,最近几个月,很多先行指标显示美国经济走软,不排除美国经济会进入周期性下行。但是鲍威尔在宣布降息的同时,也坚决的认为“美国经济没有出现衰退的迹象”。这表明了美联储的态度,也表明了大幅降息50个bp并不意味着美联储对经济衰退的确认,而是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体现了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既然上次通胀周期开始时,因为“保持战略定力”撞了南墙,这次就不能再犯上一次的错误。

因此,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战略定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