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读书,兴味长,
磨其砚,笔花香;
寸阳分阳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今天推送,跟读者朋友分享的是编辑部荐书。有人说,任何推荐都是主观的。在这里,“客观”并非唯一真理,我们希望看到推荐,也是希望仰仗他人的趣味和见识,填补自己的不足。
所以,我们相信,这份带着个人情趣的书单,对他人也有价值。
这个春天,跟编辑部的童鞋们一起探索阅读世界的大好时光吧!
《Famous First Bubbles: The Fundamentals of Early Manias》
每次经济过热之后,“泡沫”一词总是成为媒体的热点,近年来关于“房地产泡沫、O2O泡沫、股市泡沫”的讨论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讨论的各种泡沫的起源,又是源自于著名的荷兰郁金香泡沫。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该书的作者盖博尔对荷兰郁金香的拍卖纪录和合同进行了全面的查阅梳理之后,发现郁金香泡沫根本就是人云亦云。郁金香分为名贵品种和大众品种,二者面对不同的市场。名贵品种的价格由巴黎的时尚需求来驱动——法国的名媛贵妇流行用花期不超过7天的名贵郁金香装饰时装,当时有记录的拍卖价格达到了1 000荷兰盾一支(大约相当于今天的6 000美元)。时尚总是求新、求异,因此名贵郁金香的价格一直十分坚挺。然而那些大路货就没那么幸运了。1636年,大量非专业人士涌入郁金香市场,他们不在交易所交易、买卖郁金香期货,不签署合同、任意叫价,最终到次年,普通郁金香价格就暴跌30倍,而名贵郁金香的价格仅仅下跌16%,这就是泡沫的真实一面。读过此书的周其仁先生对泡沫重新做了一个定义:“因对交易情形的无知,而无法解释的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或许本书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与其担心泡沫的到来,不如专心地去寻找优质的资产。
——推荐人:齐卿
“很多战略上的‘盲’,不是没有看到,而是在看到后能以各种理性的方式,消解掉看到的风险、竞争,只准备看并赞那些自己想要看到的事物。”这是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在看完《灵魂经营——富士胶片的二次创业神话》一书后留下的思考。对于数字化战略转型,当年柯达与富士的不同选择已为战略之“盲”的结局做出了经典诠释。但如今,再读古森重隆这位富士二次创业最重要的转型设计师的个人回忆,依然能感受到伟大企业自我颠覆之后的巨大勇气与决断力。如果你对“为什么行业会衰落”“为什么领先企业容易恐龙化”等问题感兴趣,又或者你恰好纠结于自家企业的转型之困,相信这本书可以给你一些想要的答案。
——推荐人:姚音
马克思·韦伯有一句知名论述:“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很多时候,人类对意义感的渴望和意义感所能激发的能量都大到超乎我们的想象。甚至有人说,整个人类世界原本就是靠纤细的信念支撑着的。
稻盛和夫就是一个为无数企业经营者乃至普通人提供了意义感的人。他的经营哲学看似简单至极,甚至宏大到稍显空泛,却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尤其是在跟阿米巴经营结合后。
《经营者的资质》是一本只需两三个小时便可读完的演讲集,以稻盛和夫本人的演讲为主,附有几位实践稻盛哲学的经营者的演讲。通过这本小书,你能迅速地判断稻盛炒的这盘菜是否对你的胃口,说不定就此找到了失落已久的精神支点
。
——推荐人:罗真
全世界都知道印度盛产高质量的IT技术工人,但少有人知道IT技术劳工量产的社会因素,以及他们在印度嵌入全球化过程所起到的独特作用。本书作者通过大量的访谈调研揭示了印度IT技术群体背后的“猎身”现象,并从社会文化机理方面探讨了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嫁妆制度对该现象的背后推手。该书以印度IT劳动力中介“猎身行”为切口,将印度青年追求IT职业,以去美国IT公司就职为荣,在印度IT技术培训学校和中介行的作用下,如何成为技术工人并实现全球流动的全过程展示了出来。“猎身”这一字眼不同于“猎头”,也是一定程度上印度IT劳工在这个“被制造并跨国输送”体系里身不由己的反映。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项飚现为牛津大学人类学研究员,该书是其在牛津大学的博士论文结晶,而他在北京大学社会学本科就读期间,就深入当时北京南边以脏乱差闻名的浙江村深入调查,写出了边缘群体不为人知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独特经济活力。作为一位富于洞察、善于批判和反思的“非正统”人类学者,作者在《全球“猎身”》序言披露了自己对“世界观”的思考和治学的心路历程,对于我们理解当下分裂的世界也有启发。
——推荐人:郑新德
《一路向前》
作者:
【美】霍华德·舒尔茨 (Howard Schultz) , 乔安·戈登 (Joanne Gordon)
五年前的一本书。去年星巴克创始人、六十多岁的霍华德·舒尔茨宣布将于今年卸任CEO一职,并不是完全离开,只是不再掌管星巴克被人熟知的传统业务,依然留任董事会且担任总裁,转而把精力放在打造星巴克的精品咖啡店,目前已经在总部西雅图等少部分城市开出。但消息公布当天,星巴克股价依然大跌,可见舒尔茨之于星巴克的分量。星巴克过去几年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价都一路稳健上扬,这本老书反而讲的是星巴克在2008年前后最危险的一段时光,舒尔茨重新回归星巴克担任CEO,大刀阔斧的改革让这家咖啡品牌重回巅峰。全书由舒尔茨亲自讲述,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家企业从低谷走出的完整轨迹,这本书堪称任何经历危机的企业在转型时的必读手册。最喜欢的一段话是舒尔茨对星巴克的定位:“星巴克不是一家碰巧可以服务顾客的咖啡公司,而是一家碰巧在卖咖啡却以人为关注核心的公司。理解人的行为变化比任何食品配方和营销战略更具挑战。”
——推荐人:潘鑫磊
荒木经惟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作为知名日本摄影师,他把人生的郑重险峻与荒腔走板交织在一起。真实不可抵达,却能被揭露,摄影师躲藏在镜头后面,就是在尝试无限逼近某种程度的“真实”。这本书是荒木经惟对写真人像的阐释,在他看来,人脸是人性最赤裸的展示,写真则是一场揭露秘密的游戏,他为此着迷一生。
——推荐人:王正翊
千万别被这个宏大的书名吓退,相反,布维耶轻巧的叙事手法和字里行间的诙谐让它成为一本可以随时随地翻看而毫无压力的游记——这也跟他自由散漫、背包客式的旅行方式脱不了干系。出生在高等知识分子家庭的布维耶无法忍受刻板的教育方式,而对深厚与神秘的东方世界着了魔。你会发现这个瑞士人看待自己人生与旅途的方式如此不同:他“不知疲倦地上路,不紧不慢地长行,兜里空空如也,两腿疲惫不堪”;一边旅行,同时也做了上千种工作。行走,更像是布维耶思考“终极问题”的方式,正如他用波斯文在车门上写的哈菲兹四行诗所表达的那样:尽管你的黑夜为你提供的庇护不够安全/而且你的目的地远在天边/要知道没有一条道路永远行走不完/请你不要如此伤感。
——推荐人:刘婕
如果你读过东野圭吾,不妨再读一读他的偶像——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适合在春日暖阳下,花几个中午休息的时间,跟着这些古典细腻的文字,以一个普通社会人的视角,去触碰种种细节,最终获得真相。松本清张是社会派推理小说的代表,长期生活于社会底层的他对于现实中的种种弊病都看得一清二楚,因此在获得真相的过程中,会发现人的权利、欲望、爱情、金钱等种种与死亡交织,诡谲复杂的人性、感情和社会现象会随着阅读的深入感受越深。松本清张的小说节奏不快,文字也丝毫没有矫揉造作,适合生活放慢的时候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