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龚哲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这场革命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它不仅是俄罗斯人的革命,其参与者还包括波兰人、犹太人、乌克兰人、鞑靼人、穆斯林和佛教徒等;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预设下的革命,还具有东方面孔和东方意义,为亚非拉国家解决本国特殊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现代性模式;它不是按设定好的革命计划展开的,而是经历了一系列偶然、失误和戏剧性转折;它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国家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至今仍能引发无数政治哲学上的思考;它的结果是全球性的,直接塑造了20世纪的世界面貌。
从二月到十月,革命的进展变化之快令人头晕目眩,没有任何迹象能预示统治俄国三百年的罗曼诺夫王朝会在几天之内轰然坍塌,也没有人能预见到在二月还默默无闻的布尔什维克几个月后就掌握了国家政权,甚至托洛茨基和列宁等都为此深感意外。
100年来,对于这场革命的争论和研究从未停息。今年正值革命爆发100周年,与中文学界的沉寂相比,英文世界在过去一年出版了大量与此相关的新书,其中涉及通史、专著、回忆录等等。本期书情栏目向大家介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十四本著作,从各个不同侧面展示这场革命的来龙去脉。
《人民的悲剧:俄国革命史》(俄国革命百年纪念版)
A People's Tragedy: The Russian Revolution - centenary edition with new introduction
by Orlando Figes
Publisher: Vintage Digital (26 Jan. 2017)
作为《耳语者》、《古拉格之恋》和《娜塔莎之舞》的作者,奥兰多·费吉斯早已为中国读者所熟知。他这部长达1000多页的大作最初出版于1997年,是英文世界里最著名的一部俄国革命通史。全书始于1891年俄国大饥荒,终于1924年列宁去世,对从帝俄晚期至布尔什维克巩固政权后的俄国社会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把握宏观历史进程的同时,费吉斯发挥了自己一贯的长处——对个人生活和社会情感心理因素的关注和思考。书中的人物涵盖了各个阶层,包括沙皇、贵族、农民、工人、士兵、知识分子、革命者,并使用了大量的私人文件和私人历史记录,真实展现了他们在革命中的生活与经历,对于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之关系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绘。
在费吉斯看来,这部书的主题是关于俄罗斯人民的。既不局限于领袖,也不单是知识分子的视角,而是将同情赋予千百万付出了沉重代价的普通民众,描写他们是如何参与革命,并且被革命改变了生活的。本书出版后一直大受好评,被誉为是“继《日瓦戈医生》后对于俄国革命最感人的描述”。
《危机中的帝国:1890-1928年的俄罗斯》
Russia in Revolution: An Empire in Crisis, 1890 to 1928
by S. A. Smith
Publisher: OUP Oxford (19 Jan. 2017)
相比费吉斯的细腻,史密斯的长处在于对革命来龙去脉的宏观把握。这是一本提纲挈领式的著作,书中用一系列关键问题来串联起对整个历史的叙事:沙皇政府的改革为什么会失败?革命是必然还是偶然?一战对帝俄的崩溃起了多大的作用?为什么二月革命后建立民主政府的努力最终失败了?为什么布尔什维克能成功夺权,并在极端险恶的内战中笑到最后?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还是存在许多对过去的延续性因素?
作者具有社会史家的广阔视野,善于对革命的各个侧面进行总体分析,如农村和农民、妇女和家庭、非俄罗斯少数民族、军队、教会、年轻人的作用等。按作者本人的说法,他在描述革命时试图将个人能动性、意识形态力量和地缘政治、帝国、经济、文化等深层结构性因素结合起来。尽管没有丰富的细节和详细的考证,本书却有助于读者们在宏观上对这场革命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历史的必然?——俄国革命中的转折点》
Historically Inevitable?: Turning Points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
by Tony Brenton
Publisher: Profile Books; Main edition (23 Jun. 2016)
俄国革命是偶然还是必然?这是个长期以来一直被争论不休的问题。在1916年底,没有人能料到罗曼诺夫王朝会在几天之内崩溃;在1917年春天,也没有人预见到布尔什维克能在几个月内掌权,以及它的掌权会把俄国带向何方。本书收录了十四位世界顶尖的俄国史学者的文章,如理查德·派普斯、奥兰多·费吉斯、多米尼克·列文等等。每一篇文章都涉及到一个革命中的重大戏剧性时刻,如七月事件、科尔尼洛夫政变、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8年对列宁的刺杀等等。每位作者在叙述各自事件的同时,还通过一种有趣的反事实分析方式,假设了如果没有种种偶然,历史还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究竟还有没有别的选择?究竟是纯粹的运气还是历史的必然导致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这本书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最后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与俄国革命》
The Last of the Tsars: Nicholas II and the Russian Revolution
by Robert Service
Publisher: Macmillan; Main Market Ed. edition (23 Feb. 2017)
1917年3月2日,尼古拉二世的退位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300余年的统治。这位末代沙皇在退位前统治俄国23年之久,他的保守统治与俄国革命究竟有多大关系?从退位到与全家人死于叶卡捷琳堡,这最后的十六个月间他的生活和思想究竟是怎样?这个人是个罪人还是圣徒,他要为帝俄的垮台负多大责任?
《最后的沙皇》一书是尼古拉二世的个人传记,关于他的统治、退位和死亡。尽管这是一个被讲过很多遍的故事,作者依然有对时代和传主本人的独到理解。全书基于大量丰富的原始材料,包括沙皇的日记和对话录等,这些材料勾勒出的末代沙皇是一个茫然无能却又固执任性的统治者。他对自己的统治有着独特的理解,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有利于俄罗斯和人民的,甚至是付出了极大的自我牺牲的。然而他心目所坚信的那个自己,其实是一个与灾难性的现实截然相反的统治者。
《拉斯普京传》
Rasputin: The Biography
by Douglas Smith
Publisher: Macmillan; Main Market Ed. edition (3 Nov. 2016)
尽管距离被刺身亡已经过去了一百年,拉斯普京这个名字依然作为邪恶的化身刺激着大众的想象。这个西伯利亚妖僧的阴影一直徘徊在20世纪多灾多难的俄罗斯上空,他神秘的超能力、与沙皇一家的特殊关系、对革命前的俄国政局的影响还有最后的被刺都是后世谈论不休的话题。他放荡的私生活和不详的政治寓言尤其被人津津乐道,有人说是他导致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这个人物是如此的神秘和传奇,有关他的真实故事至今依然模糊不清。
这本《拉斯普京传》试图从种种野史奇闻中拨云见雾,还原一个真实的拉斯普京。本书充分挖掘了各国及新出版的档案,抛弃了过去那个关于邪恶妖僧的漫画式描述,力图还原一个复杂多面的拉斯普京:圣人和先知、和平的代言人和帝国的忠实臣民,同时又是酒鬼和通奸者。它不仅仅是一部个人传记,还是一个时代的写照,生动描绘了一个日薄西山、正一步步迈入灾难的帝国之晚景。
《一战、革命与沙皇俄国的终结》
The End of Tsarist Russia: The March to World War I and Revolution
by Dominic Lieven
Publisher: Penguin Books; Reprint edition (16 Aug. 2016)
“给俄国20年的和平,它将变得焕然一新!”斯托雷平在1909年如是说。然而几年后他的梦想就破碎了,俄国卷入一战,并最终招致了社会矛盾的总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常常被视为是20世纪历史的开端,这两件划时代的大事之间到底有何联系?如果没有一战,革命是否还会发生?本书便是一本考察一战与俄国革命之关系的著作。作者既从俄国的视角分析了一战的起源,又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际性背景下,分析战争是如何推动俄国革命的具体进程的。
作者看来,俄国革命是一个国际性的事件,它直接影响塑造了20世纪的国际格局。甚至当代的一些问题,如乌克兰危机等等,其实早在1914年就已经埋下了伏笔。作者熟悉欧洲多国档案材料,这让本书的内容更加坚实丰富。
《火车上的列宁》
Lenin on the Train
by Catherine Merridale
Publisher: Allen Lane (6 Oct. 2016)
1917年三月,弗拉基米尔·列宁乘坐着一辆从苏黎世开往彼得堡的火车返回俄国。这趟为期八天的旅程横穿德国占领区,是德国政府与俄国流亡革命者相互合作的结果,有关“列宁是德国间谍”的传闻由此而生。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进行到第三个年头,德国政府想利用革命从内部瓦解俄国,并对包括布尔什维克在内的俄国反战力量给予了经费上的资助。这与列宁提出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在利益上不谋而合。双方的合作下,列宁得以在革命爆发后及时赶回俄国。
《火车上的列宁》截取了1917年春天的这段神秘插曲。作者使用大量当时目击者的叙述,写了这段旅程的背景及过程,对历史的特殊影响。当列宁踏上这趟旅途时他全然是前途未卜的,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狂热分子和赌徒,还有人认为他一回国就会被逮捕和处死。事实证明,他的回归将把处在历史十字路口的俄国带上一条新的道路。
《托洛茨基在纽约:一位激进主义者的肖像》
Trotsky in New York, 1917: Portrait of a Radical on the Eve of Revolution
by Kenneth D. Ackerman
Publisher: Counterpoint (29 Sept. 2016)
尽管列宁的作用不可小觑,托洛茨基却被更多人认为是十月革命真正的台前总指挥。在整个20世纪,他的名字早已成为全世界世界激进革命的象征。在1917年初,俄国革命的前夜,这位充满激情的革命者正流亡于纽约。他与家人一起住在博朗克斯区,在一家左翼激进媒体做编辑,体验当地生活。他频繁参与到当地的政治活动中,与美国的社会主义者讨论一战和世界革命的未来。
本书是一部微观史学著作,它截取了托氏人生中的一个片段,即流亡纽约的十个星期。作者用细节丰富的叙事为我们勾勒出托洛茨基本人的个性和生活。这位革命先知尽管还处在蛰伏期,却已隐然表现出日后那个大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强大能量。在短短十个星期内他便已震动了纽约,几个月后,他又震撼了全世界。
《1917年3月:战争与革命的边缘》
March 1917: On the Brink of War and Revolution
by Will Englund
Publisher: W. W. Norton & Company; 1 edition (7 Mar. 2017)
1917年的3月对于世界来说是一个转折性的时间点,俄国与美国这两个20世纪的大国在这个月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3月5日,威尔逊总统正式宣布加入一战,从此美国放弃了孤立政策,宣告着自己作为一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十天以后,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俄国迈出了进入苏联时代的第一步,不同政治力量开始角逐,形成了两个相互对抗的权力中心。两国在这一刻似乎都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作者选取了这个富有戏剧张力的关键时间点,将俄国和美国的故事编织在一起,对这一风云激变的时刻俄美两国所做的历史抉择进行了精彩的描述。作者写了不同的人,有战士、和平主义者、社会活动家、革命者与反动派,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并揭示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事是如何塑造了20世纪现代世界的基本格局的。
《布尔什维克的上台》
The Bolsheviks Come to Power: The Revolution of 1917 in Petrograd
by Alexander Rabinowitch
Publisher: Pluto Press; New edition edition (20 May 2017)
布尔什维克的壮大和夺权是俄国革命中最重要的历史主线,是一段充满复杂性与戏剧性的历史。这个在1917年3月影响力极为有限、并试图走合法斗争路线的政党是如何在几个月间伴随着革命的激进化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这中间又经历了哪些波折和起伏?本书正是对这段复杂历史的叙述。作者既不认同西方史学界长期以来将俄国革命看做是列宁等一小撮狂热分子领导的军事政变,也反驳了十月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进程这一苏维埃神话。他追溯的革命起起伏伏的整个过程,尤其对这个过程中劳动阶级政治情绪的变化进行了精彩的描述。
作者截取了一些关键的时间点,如二月革命后、七月事件、科尔尼洛夫政变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等。指出在不同时期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影响力、政治地位和革命策略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布尔什维克的最终胜利既有“时”,又有“运”,还有领导人的主观努力,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卷入革命:彼得格勒在1917》
Caught in the Revolution: Petrograd, 1917
by Helen Rappaport
Publisher: Cornerstone Digital (25 Aug. 2016)
从二月到十月,彼得格勒一直处在持续的混乱中。旅馆、酒吧和大使馆中充斥着大量的外国滞留者,其中有记者、大使、商人、家庭教师和医护志愿者等。他们作为旁观者目睹了革命的全过程。他们被眼前的一切变化弄得头晕目眩,又作为不自觉的参与者卷入其中。
《卷入革命》一书是这些目击者眼中的俄国革命。作者基于大量的信件、日记和回忆录,借这些旁观者的眼睛生动直观的描述了这一年在彼得堡发生的事情。多数外国观察者起初是用兴奋和期待来看待革命的,认为这是一场“由一群善良的人领导的贵族式革命”。然而他们之中只有少数人真正理解俄罗斯,多数人对这个国家深刻的社会鸿沟一无所知。伴随着革命的进程,他们越发感到震惊和困惑。
《在社会风暴中:俄国革命回忆录》
In the Social Storm: Memoirs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
by Boris Yelensky
Publisher: ChristieBooks (28 Jan. 2017)
鲍里斯·叶连斯基(1889-1974)是20世纪初俄国最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之一,他的经历折射出俄国无政府主义运动在20世纪初的曲折过程。《在社会风暴中》一书是他的回忆录,反映出俄国革命和无政府主义的关系。书中描写了无政府主义者在社会运动和群众政治中的作用。他们曾积极投身革命,试图将自己的政治理念付诸实际。在他们看来,布尔什维克的极权政体固然不可取,“资本主义者”所追求的也只是一个以民主为幌子的中央集权体制。他们试图在两者之外寻求一种新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让每个人在参与其中的同时不失自由。
革命后,无政府主义者在白俄群体中遭到了猛烈抨击,很多人认为是无政府主义导致了革命后的灾难。叶连斯基此书是一本试图为无政府主义者正名的一手资料著作。书中可以看到无政府主义者在革命期间的思想和行动,他们如何在革命的动员中发挥作用,又如何因为乌托邦理想的破灭而走到了革命的对立面。
《俄国内战:震撼世界的十年》
The "Russian" Civil Wars, 1916-1926: Ten Years That Shook the World
by Jonathan Smele
Publish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 edition (15 Jan. 2016)
苏俄内战的影响从20世纪初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它不仅仅是俄罗斯人之间的战争,对这场战争的回忆会揭开许多不同民族身上的伤疤——从巴尔干、高加索、中亚直到远东。今天对于这场战争的纪念与反纪念依然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这场战争中,俄罗斯的不同政治军事力量试图继承甚至扩展沙皇俄国的领土遗产,而很多非俄罗斯的民族宗教群体试图从旧的帝国中摆脱出来。其中的一些获得了成功,如波兰和芬兰;另一些却没有,如乌克兰、格鲁吉亚和穆斯林巴斯玛奇运动。
本书书从更广阔的视野审视了内战对于俄、苏各个民族造成的影响,以及这场战争在苏联解体后所形成的各自历史记忆,同时分析了为什么布尔什维克会成为内战的最终胜利者。全书始于中亚、终于中亚——这个看似是革命舞台边缘的地方,从1916年的中亚反俄暴动直到20年代末巴斯玛奇运动被镇压。
《农民、权力与地方:哈尔科夫省乡村的革命》
Peasants, Power, and Place: Revolution in the Villages of Kharkiv Province, 1914-1921
by Mark R. Baker
Publishe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2 Nov. 2016)
本书涉及到俄国革命中两个重要关键词:农民和乌克兰。前者占俄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在苏联的革命与建设中付出了最大代价的群体;后者是各方政治势力反复争夺拉锯的要地,短短几年里,先后有红军、白军、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德国人、波兰人控制过这片土地。《农民、权力与地方》是一部讲述东乌克兰哈尔科夫省的农民在战争与革命期间的经历的著作。它不局限于乌克兰民族主义和苏维埃政府的城市革命,而是从当地村庄的视角出发,描述了乌克兰农民在一战、革命和内战中的选择和经历。
作者的核心论点,是当地的农民更愿意将自己视作是特定村社的成员,而非那些强加于他们的民族和阶级身份认同,古老的村社观念,依然在底层农民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农民阶级占了当时俄罗斯和乌克兰人口的绝大多数,作者试图展示了他们究竟是如何理解革命以及自身在其中所处的位置的。
4月30日(周日)下午,东方历史沙龙第126期将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全球视野下的历史写作”,嘉宾为彭刚、刘文明。详情请见东方历史评论今天推送的第二条消息。
点击下方 蓝色文字 查看往期精选内容
人物|李鸿章|鲁迅|聂绀弩|俾斯麦|列宁|胡志明|昂山素季|裕仁天皇|维特根斯坦|希拉里|特朗普|性学大师|时间|1215|1894|1915|1968|1979|1991|4338|地点|北京曾是水乡|滇缅公路|莫高窟|香港|缅甸|苏联|土耳其|熊本城|事件|走出帝制|革命|一战|北伐战争|南京大屠杀|整风|朝鲜战争|反右|纳粹反腐|影像|朝鲜|古巴|苏联航天海报|首钢消失|新疆足球少年|你不认识的汉字|学人|余英时|高华|秦晖|黄仁宇|王汎森|严耕望|罗志田|赵鼎新|高全喜|史景迁|安德森|拉纳・米特|福山|尼尔・弗格森|巴巴拉・塔奇曼|榜单|2015年度历史书|2014年度历史书|2015最受欢迎文章|2016年最受欢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