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一:独创方法体外再生人工晶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姚克教授团队研究
亮点二:全球率先开启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智能诊疗
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团队
亮点三:首次证实飞秒激光有益于硬核人群,但切口技术尚待改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姚克教授团队研究
亮点四:首次提出MicroRNA—26家族可抑制晶状体异常纤维化
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团队
亮点五:首创新型纳米材料人工晶状体预防后发障
北京同仁医院朱思泉教授团队、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浩研究员团队及王磊研究员团队
亮点六: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体的选择
上海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眼科研究所卢奕和竺向佳团队
亮点七:一锤定音,微切口胜小切口
浙二眼科中心与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约翰霍斯金斯大学等机构眼科工作者合作
亮点八:发现全世界1/30的先天性白内障新突变位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姚克教授团队
亮点九:国人首次于国际上提出眼轴测量的新“金标准”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学院王勤美教授、黄锦海博士和俞阿勇教授团队
亮点十:白内障研究的新领域——由DNA到RNA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姚克教授团队研究
1)常见致盲性眼病的研究进展
1.近年中国学者发表国际论文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2.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2017年CSR为2205,相比2016
年增长6.25%。
3.常见致盲性眼病的研究进展覆盖面广,横跨东西;研究病种多
样。
2)屈光不正的研究
3)指南规范与共识
1.白内障防盲治盲工作的关键因素
2.我国儿童屈光不正及弱视流行病学研究质量亟待提高
3.积极开展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和早期干预工作
4.我国儿童常见眼病的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标准专家共识
中国角膜盲的数量巨大,大约302万人次,但是角膜移植手术量较少,也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没有可以开展角膜移植手术的医生的统计数据;中国眼库的调查数据欠完善,也没有中国角膜移植疾病分类的统计数据,在这样的背景下,角膜病学组开展了全国的角膜盲流行病学调查,并且调查结果已经完善。
1.
截止到目前,青光眼学组委员共发表学术论文73篇,获批国家专利2项,论著/译著3部,其中,由全体青光眼学组委员联合撰写的《中国青光眼临床诊治手册》即将出版
2.
眼颅压力梯度相关研究的新进展-王宁利教授iCOP课题组
MIGS手术研究新进展-王宁利教授MIGS课题组
3.
干细胞诱导构建组织工程视网膜膜片-葛坚教授课题组
4.
长眼轴的闭青房角关闭机制的多样性-孙兴怀教授课题组
5.
研制建立新的视功能检查方法-余敏斌教授团队
6.
慢性病毒载体介导C3基因治疗青光眼-刘旭阳教授团队
7.
青光眼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阿尔兹海默病的典型病理变化-卓业鸿研究团队
8.
发现后段脉络膜是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的新解剖危险因素-张秀兰教授课题组
9.
自主神经调控Schlemm管的形态学改变
10.
雷帕霉素通过调控活化星形胶质细胞mTOR信号通路以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本届全国大会上,神经眼科学组请到了国内外数十位专家,给参会人员提供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过去的一年中,神经眼科学组在全组医生共同的努力下,包括科研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尤其是在视神经炎方面的研究,突破较大。
在过去的一年中,视觉电生理学组举办了中华医学会全国视觉电生理学术年会,充分展现了国内外视觉生理领域最新进展,为年轻医生和视觉生理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本届大会上,学组举办的交叉论坛单元也极具特色,吸引了大量的参会人员的参与;除此之外,学组参编的《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指南》正式出版,其中文解读也正在积极的筹备当中;为响应国家的号召,学组积极参与精准医疗扶贫、爱心医疗及基层医疗等活动,并尝试将电生理检查应用到筛查中。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的多项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1.弱视双眼治疗与单眼遮盖治疗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2.成像技术在斜视弱视临床研究的应用
3.斜视的神经科学与遗传学研究。在本届大会上,学组安排的会议也相当的精彩,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本届大会上眼底病学组的学术会议可谓是亮点之一,其安排的手术直播会议非常精彩,专家点评独到,让很多的前后节医生收获颇多。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眼底病学组的多个研究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过去的一年,眼免疫学组也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不仅成功举办了第十届眼免疫学术会议,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都有很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成分显示了我国基础科研的能力,也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眼视光学组在去年的一年中,靠着勤奋和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无论在学术内容还是在人才培养和慈善科普方面,成绩斐然。关于青少年近视的防控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极大关注和大力支持。
在眼外伤学组的全体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仅成功举办了全国眼外伤学术会议,还积极参加了国际学术活动;除此之外,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眼外伤的防治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眼外伤的巡讲活动。在学术研究方面,数项研究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过去的一年里,眼整形眼眶病学组也取得了骄人硕果。本学组在今年的眼科学术大会上总投稿
668篇文章,共设置了9个发言单元和三个继续教育单元,统共进行了45位专题发言、12位继续教育发言、135位自由发言,并最终有三名评选了优秀论文。学组专家们敬业而精彩的演讲吸引了众多听众,场面火爆。尤其是继续教育单元,注重于基础内容,聚焦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备受青年医师们青睐。
而本学组过去一年最耀眼的成果可以归纳如下:
1. 纳米医学技术在眼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
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中染色体动态调控新模式
3.提出眼摘除术后眼窝重建新技术方案
4.建立世界首例结膜黑色素瘤转移细胞系
5.首创发际线入路内窥镜下眼眶减压新术式